“软件定义汽车和软硬分离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底层到生态、到云端,整个打通需要非常大的协同和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单一企业很难实现,需要一个操作系统的组织者来主导。”中科创达执行总裁武文光在9月27日参加证券日报汽车资本论坛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如是说。
这也是他首次向媒体透露汽车江湖广为传说的“软件定义汽车”黄山论势闭门研讨会的结论:“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了”“对于自动驾驶在封闭场景下应用会更快实现,而完全自动驾驶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手机操作系统拓展到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中科创达已连续三年举办技术方面的闭门研讨会。在9月18日举办的这次闭门会上,邀请了包括国内领军品牌主机厂、新势力车企、芯片厂商、零部件及互联网企业的软件技术负责人。轩辕大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主席、第五届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作为行业专家向与会者讲解汽车产业发展形势。
武文光说,汽车四化的关键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搞技术、做战略、搞决策的大多数都很焦虑,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对未来都不那么确定,中科创达这个闭门会的讨论话题主要围绕技术的判断,尤其是对于近期、中短期三五年技术演进做判断。
他说,这几年创达的闭门研讨会主题都围绕“软件定义汽车”,其实这个词已经被讲了很久了。前几年大家还是讨论,现在已经确定了。整车未来有40%是软件成本。“参加研讨会的嘉宾都是技术背景,两天大家的思想碰撞非常多。”
他介绍了这次闭门会的讨论结果。第一,软硬分离已经不再需要讨论,是肯定的。
第二,从底层一直往上到生态到云端,整个打通需要非常强有力的协同,因为需要巨大的投入,靠单一企业还是蛮难的,协同做这件事情,非常需要一个操作系统的组织者来实现。
第三,是在封闭场景下自动驾驶确定很快会实现,但完全自动驾驶还有一定的时间,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将有一些调整,大家都在摸索自己的路径路线和演进方式。
在证券日报组织的专家讨论环节,武文光认为,自主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设计出来,是靠竞争出来的,需要经过几年的产业竞争,格局才有可能确定下来。
他认为,突破这些壁垒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它们不是某个车企,或某家科技公司,而是由中立的企业一同担当。作为一个最早从事手机操作系统现在拓展到汽车操作系统的公司,中科创达感到了责任,他们的闭门技术论坛也是想起到这样作用,把所有的各方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