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变化得非常快,而且大大地超出了各方面在年初的预期。其实进入本世纪以来,包括这次疫情,有三大事件对汽车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11月21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汽车金融年会上说。
3个多月前的8月12日,他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最早发表这次疫情的危中有机论:“坦率的说,毕竟给我们的经济、给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给我们的汽车经销商真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个疫情还没有结束,因为我们最近一直在观察,这个疫情过去,对于我们汽车产业来说,可能会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在仔细的回顾,前面有两大事件对我们的汽车产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一个事件是2003年的非典,是中国汽车大规模加入家庭的一次典型事件,很多人在2003年开始买第一辆车。“这次为什么跟那次不一样呢?因为当年没有互联网,不可能在家里上班,大家要去上班,因此要选择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去上班,那就是私家车。”沈进军11月21日认为,疫情真的是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汽车产业。
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他说:“大家说非典在今天的新冠肺炎下面那就是毛毛雨,但是非典带来的是什么?我是从北京来的,当年的非典北京非常严重,当年不像今天我们的科技非常发达,没有人可以在家上班,没有互联网帮助我们。那我们怎么办?大家选择最安全的上班方式,那就是开车。”
“我记得很清楚,在2003年到2004年。中国汽车的销售出现了一个井喷,这个井喷实际上某种意义上就是非典带来的。换句话说,中国汽车的大规模进入家庭,就应该算是在2003年的非典。这是一个有标志性的纪念的事情。汽车只有进入家庭,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汽车产业。”
第二个事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第一个产业振兴规划就是汽车,带来了中国汽车的产能急剧地扩张。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各个主机厂大规模地扩建产能,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汽车市场从供不应求进入了供求平衡。“到了今天,我不会去说产能过剩,我会说产能释放过剩。”沈进军11月21日对产能过剩论发布新见解。
在汽车商业评论主办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他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2009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第一个规划就是《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第一个就是刺激政策,第二个就是大规模的投资。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一跃成了全球第一。那一年汽车的产销增速大概达到了46%,这个已经是空前绝后。同样,从2009年开始,各个主机厂大规模开始扩建产能。2012年产能陆续建成,陆续释放,出现几十年来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了这次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非典使得我们的汽车大规模进入了家庭,金融危机带来的是改变了我们的供求关系。从1950年代到2008年,我们几代人汽车人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扩大产能,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2009年到2012年,通过大规模的扩建产能这个愿望实现了。”沈进军说。
第三个事件就是这次的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我相信它会给中国的经济、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沈进军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金融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说。
他说,近段时间,中国相当多的政策在不断地出台、落地,对做流通行业的人来说非常振奋。
一是3月31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二手车的经销企业增值税从2%降至0.5%,这是一个对行业巨大的利好政策。很多媒体问,这是一个刺激政策吗?
沈进军回答,这不是个刺激政策,这是一个结构性调整政策,它是为流通企业减负,激发企业的活力,活跃二手车交易,推动新车销售,这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利好。
二是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八次会议,他特别强调了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沈进军看来,这是建国71年来第一次我们国家的最高元首谈流通,而且把流通的位置摆得这么高,“说道流通是一个先导性、基础性的,我们很振奋。”
三是11月18日,国务院常委会又对汽车出台了六方面政策,其中一个置换补贴。“这完全是在推动市场,今年陆陆续续的政策出台有一个特点,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到年底国务院还有一系列推动流通、推动消费的政策落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了,在今年年底要对汽车生产、流通在放管服方面要出台若干个意见。”
“政策的精准度越来越准,政策落地的执行力越来越强,厂商关系越来越和谐,政府对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沈进军这样小结新的政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