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技术之王”的魔幻现实主义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马晓蕾)    21年4月28日 22:38

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自封 “技术之王”(technoking)。

他的迷惑行为不胜枚举,比如搞怪式自夸、对“最后期限”嗤之以鼻、故意激怒监管者、《周六夜现场》喜剧主持人的准副业等。

但是马斯克对于技术却是极其严肃的。在4月26日的财报网络会议上讨论神经网络的“真相”时,他还是婴儿的小儿子时不时地嚎啕大哭完全没有影响到他的发挥,该说的信息都提到了,除了差点忘了特斯拉一季度利润达4.38亿美元,突破了历史新高。

这就是特斯拉这颗摇钱树的魅力所在,以至于很多人开始选择相信马斯克更加怪异的言论,遵循“疑罪从无”原则,没有证据证明他说的是假的,那就认为他说的是真的。

他最近投入了人工智能。他说,未来人们记忆中的特斯拉,不再只是一个电动车制造商和可再生能源先锋,还是一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

他把这一切置于一个信念之上,那就是要扫清所有的障碍,实现8个摄像头、一个计算机大脑,外加机器学习,就可以让自动驾驶汽车达到超级人类的运算速度。他称完全自动驾驶是有史以来最难的技术问题之一。

马斯克不再是唯一那个对特斯拉进行大肆追捧的人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特斯拉7000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让其他车企都黯然失色。

这些人里包括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杰德·施海默(Jed Dorsheimer),他在阐述特斯拉潜力的时候,首先谈到了15世纪欧洲打印机的发明。

还有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他相信马斯克如果能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那样在大规模量产方面有所突破,让特斯拉的价格更低,就可以将我们带回“Model T时代”。

这两位都把特斯拉和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做了对比,来阐明马斯克如何创造一个在产品和服务之间可以相互强化的赚钱生态系统。

越来越的人开始拿特斯拉与苹果而非传统车企作比较。造成特斯拉牛市的牵引力中,对硅谷创新的青睐成分多过于它的汽车销量。虽然特斯拉电动车业务的利润相对较低,但华尔街赋予它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依靠一些更笼统但盈利潜能更强的业务撑着。

这些业务大部分都涉及软件,同时还包括互联业务,比如地图、娱乐、汽车共享、半自动驾驶和OTA升级。这些都让特斯拉汽车成为了科技控的理想车辆。虽然不会有人认为完全自动驾驶的robotaxis已经近在眼前,包括马斯克。但也有不少人,比如乔纳斯,认为特斯拉的共享车队很快就能开上城市的街头了,这些车内都配备安全员。

特斯拉的魔幻现实可能不止于此。除了AI和软件,马斯克也加倍了特斯拉的最初目标,除了一款平价的车之外,还要一个零排放能源业务。

他描绘出了10年内共3太瓦时产能的愿景,是大众目标的12倍,大众是紧随特斯拉之后的最大竞争者。除了能够把每辆车的成本降到2.5万美元以下,这些电池也将应用至特斯拉的家庭储能业务中。

马斯克将其称为“巨型分散式公共事业公司”,解决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电动车而带来的用电量激增。也在极端天气下保持了电网的稳定。施海默一直对特斯拉的太阳能和储能业务赞不绝口,认为特斯拉的能源品牌能够成为“苹果式”的。

苹果的市值是特斯拉的三倍多,特斯拉尚不足以与之对比。不过,苹果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告诉人们一家美国公司在面对强大对手时,是如何在跌宕起伏的竞争中应对自如的。

尽管特斯拉对科技如此乐观,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它计划2021年交付量比2020年提升50%,达到约75万辆,但还是和其他车企一样,在芯片短缺中苦苦挣扎。

得州的那场致两人丧生的惨烈车祸让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更加存疑。马斯克说,事故报告里提到这一车祸与Autopilot有关,那是完全错误的。受疫情影响,工程师数量极缺,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厂的产能,而中国产能占了特斯拉近期增长的一大部分。

乔纳斯认为在未来10年,随着汽车市场转化为由国家和本土企业联合掌控的交通公共事业,特斯拉在中国的地位将急转直下。带来的结果是,无论将一辆中国汽车卖到美国,还是把一辆美国汽车卖到中国都很难。


编辑推荐
TDK展示多传感器融合与AI+发展趋势
TDK展示多传感器融合与AI+发展趋势
Momenta亮相上海车展,诠释“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Momenta亮相上海车展,诠释“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1950年诞生于西班牙一家小型工坊的隐形冠军来了
1950年诞生于西班牙一家小型工坊的隐形冠军来了
朱江明: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
朱江明: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
雷军缺席,上海车展流量被他们瓜分
雷军缺席,上海车展流量被他们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