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汽车芯片短缺危机还在加剧。大众、福特、通用、奔驰、日产、本田、保时捷等车企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芯片短缺,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宣布短期减产计划。
据咨询公司IHS Markit预测,汽车芯片短缺可能导致第一季度全球减产近100万辆轻型车辆。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认为,由于芯片短缺,汽车行业可能在2021年损失610亿美元。
这其中,对趋势的预期错误、订货周期偏长、芯片制造企业产能不足,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智能汽车的发展,导致汽车产业对车型载芯片的需求激增,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新车产销量市场存在长期依赖进口汽车芯片问题(进口率超90%),政府、国内芯片制造商及车企已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注重在汽车芯片领域的“本土化方案”。
新的智能时代,汽车电子架构已由分布式系统转向集中化,主机厂不仅需要芯片、配套技术和解决方案具有高数据吞吐量、高算力,更需要具备承载新场景、新服务、新生态的能力。不但芯片占比大幅提升,更对芯片的连接能力和集成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作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紫光展锐不像高通、华为海思这么引人注目,但其实这家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我们平时接触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话手表、POS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和金融电子产品中,可能都就会碰到来自紫光展锐的芯片。
5月11日,紫光展锐在上海张江总部,首次举办了有关汽车芯片的媒体沟通会,披露了其进入汽车芯片行业的思考及发展战略。
紫光集团在2013年12月以18亿美元收购2001年成立的展讯通信有限公司,2014年7月以9.07亿美元收购2004年成立的锐迪科锐迪科微电子有限公司。2016年2月,紫光展锐成立,但旗下的展讯和锐迪科仍在独立运营,展讯主攻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锐迪科主攻物联网等周边芯片设计,这也为展锐在5G、智能领域的深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1月,紫光集团在管理体系以及组织架构上完成对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的整合。
紫光展锐认为,“连接、智能和能源”,是构成未来世界的三大要素。而作为未来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汽车,也需要具备多样化的连接能力、强大的智能计算能力以及安全可靠的能源控制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紫光展锐有着先天的技术储备优势。在入局汽车行业之前,紫光展锐已经在其他的工业电子领域取得了终端应用,包括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慧采矿、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在内的应用,将为入局汽车芯片制造提供经验积累以及技术反哺。
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工业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黄宇宁表示,紫光展锐将利用工业电子方面基础技术的储备去赋能汽车行业。
在连接方面,紫光展锐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同时也是全球仅有的五家5G通信芯片厂商之一,而其大型SoC集成能力,在全球领域也极其稀缺,这些为展锐在5G、智能领域的深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芯谋研究公布的2020年中国大陆前十大芯片设计企业中,紫光展锐排名第四,仅次于华为海思、韦尔股份和比特大陆。其中,只有华为海思和紫光展锐两家企业能够设计智能手机SoC芯片。
伴随着技术的迭代,芯片厂商的洗牌,现在全球5G芯片玩家只剩下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紫光展锐5家,海思是华为集团的子公司,尚未开启对外供货,三星的5G芯片多数满足于韩国市场。据紫光展锐公共关系副总裁王呈介绍,“真正广义面向公开市场上 4 家,狭义面向公开市场实际上只有3家,我们是这3家之一,如果看大陆的话,独苗只有紫光展锐一家。”
目前,紫光展锐已有超百款基于展锐5G芯片的垂直行业终端应用案例,赋能包括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慧采矿、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
在AI计算方面,紫光展锐掌握了多种CPU的核心技术,包括Arm、MIPS、RISC-V等等。在2019年7月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AI Benchmark AI性能跑分榜单上,展锐AI芯片T710位列榜首。此外,展锐还与高校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产学研融合展开AI基础研究和产业落地,同时面向AIoT开发一站式的平台,第二代人工智能引擎Aiactiver 2.0算力突出。
在延展性方面,紫光展锐具备构建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底层技术的能力,全力布局核心技术、完整的安全技术链和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不但具备稀缺的大型芯片SoC集成及完整周边套片能力,涵盖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蓝牙芯片、Wi-Fi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能提供高集成度的全套解决方案。
凭借在连接、智能、能源方面具备的基础能力,紫光展锐将之组合起来,除了通过完整的技术能力,形成芯片和解决方案,赋能消费电子外,还在对安全标准更为严苛工业电子领域积极布局,其工业物联网产品及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数字改造、智能工厂、金融支付等行业。
紫光展锐工业电子事业部汽车电子副总裁严竹介绍了公司对进入汽车领域所做的准备:第一是紫光展锐的全场景通信的技术,可以支持从10厘米到1万公里距离的通信能力;第二是紫光展锐的AI研发能力,不光是智能座舱的AI,还有自动驾驶场景以及芯片NPU能力;第三是紫光展锐大型的SoC完整套片能力;第四,紫光展锐将和主机厂、Tier-1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第五是将紫光展锐消费电子、工业电子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能力逐步释放到车载场景中。
在谈到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规划时他表示,展锐会在三个场景上开始去提供一些能力,与车企进行合作。第一个是最基础的智能网联,体现在短距的蓝牙、Wi-Fi以及长距的4G、5G等方面,接下来会有一些座舱、预控制器和车规级芯片的合作;第二个是智能座舱,展锐作为一个在消费领域非常强的芯片厂商,能力积淀比传统汽车厂商强非常多。在这一块已经与一些车企有了智慧座舱芯片的合作;第三个是基于AI能力,进行自动驾驶领域的联合创新。
在进入汽车领域的前一两年,展锐的目标还是围绕产品为主,通过在消费和工业市场迭代形成的能力,持续提升车载领域的产品技术、工程质量及为合作伙伴服务的能力。而紫光展锐提供的底层方案中,终极方案是涵盖连接、智能和能源的展锐Inside。
伴随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座舱和智能驾驶类芯片需求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汽车芯片市场也将水涨船高,按照咨询机构的统计,当前大概有460亿美元的规模,并将在3-5年之内扩展至1000亿美元。
对于在全球拥有17个研发中心,50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90%以上的紫光展锐来说,此时进入汽车芯片领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机厂们的本土化芯片方案将为紫光展锐带来大量的机遇,而更多造车新玩家的入局,也将为紫光展锐带来更多的营收。
而挑战在于,一方面,此前展锐的芯片主要是面向消费级或者工业级,而车规级芯片有着更高的功能安全要求,在环境温度、运营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比消费电子芯片严格得多。
另一方面,当下的主机厂更青睐于选择已经经过验证的大型跨国供应商,给国内新入局的供应商机会并不是很多。如何将展锐车载芯片产品导入车企的供应链中,或者说如何说服车企中下游的汽车厂商来使用展锐的产品,也是紫光展锐今后将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对于车规,黄宇宁表示,紫光展锐很敬畏汽车行业:“我们有一些在研的芯片,从IP本身就开始引入跟车规相关的能力,还有一些在基础上做了一些封装调整。车规也有不同的级别,这些工作都正在进行中,预计在今年会有消息发布。”
紫光展锐从去年开始,就针对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进行布局,成立专门的技术应对小组,产品不论是封装、还是整个软件层面,都在往车规级方向做测试和认证。
对于与车企的合作,黄宇宁告诉记者:“我们真不是凡尔赛。跟我们接触的主机厂太多了,我们甚至接触不过来。”他认为,面对车联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所需要的高度集成化的芯片时,主机厂其实可选择的芯片设计公司并不多,因为第一他们不希望有单一的供应商,第二,他们也希望能够更深度地介入芯片的设计当中去。
“从芯片的角度看,传统汽车的供应链条很长,以前我们离主机厂很远。但智能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的变化,让大家看到底层的技术的稀缺性,芯片的能力决定了硬件的边界。紫光展锐在合作模式上是开放的,我们可以为车企提供所需的底层技术。” 黄宇宁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