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挪威,我们来了。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蔚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将进入挪威市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选择挪威作为中国以外的第一个市场,不仅因为挪威是对电动汽车最友好的国家,更因为挪威热爱环保,追求创新的文化与NIO的愿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
从挪威开始,蔚来预计在2022年将逐步进入5个欧洲国家。
4月以来,蔚来汽车刷足存在感:十万台交付,与中石化签约、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启动建设,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一场接一场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的消息。从ICU里被抢救出的蔚来正式度过了身体复健阶段,开始了稳健的发展和快速的扩张。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斌多次提到2024年。他认为,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2019年到2024都只是资格赛,最终能否出线要到三年之后才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再看产品和服务,规模和真正领先的能力,基础是不是扎实,才能去做一些小结论。
决胜局到来之前,一身“轻松”的蔚来忙着在中国开店、建设换电站、夯实用户基础……按照既有版图按部就班的做着该做的事情,进军海外市场确实是一件积蓄已久,等待了一年多的事情,也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似乎也仅此而已,蔚来汽车并不着急也不冒进。
“现在进入全球市场,我们是一颗种子,不要寄希望这颗种子可以立刻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当然这颗种子培育得怎么样,我们还是很在乎的,希望是个口碑的种子,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李斌说,蔚来挪威团队没有销量目标。
对整个蔚来汽车而言,现阶段也没有将盈利当成最主要的动力。
“我认为一般没有成长可讲的公司,或者成长很慢的公司才会把盈利当成重要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中,还是会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方向。”李斌说。
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蔚来汽车的现金储备达475.5亿元;经营性亏损2.96亿元,环比收窄68.2%。获得了续命最重要的资金血液之后,蔚来汽车正在做的,就是顺着既定的战略、已有的方向,走下去。
中国品牌出海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经立下过“死也要死在国外”的豪言壮语;在存量之争的中国市场,上汽乘用车、奇瑞等品牌的出口业务已经成为品牌亮点。于公于私,中国品牌都必须走出去,与这些前浪们相比,蔚来汽车的特别之处在于高端。
蔚来出海的首款车型选择了中大型SUV ES8,国内售价在45万元至60万元之间;计划中的第二款车是ET7,国内的预售价格为40.88万元。眼下,蔚来在中国市场的均价已经超过40万,到了欧洲市场后,蔚来仍将坚持高端人设。
“去年,我们在国内的平均开票价比奥迪贵10万元,到欧洲以后大概率零售价还比奥迪贵。”秦力洪说。
为支撑起高昂的售价,蔚来在产品之外基本复制了在中国的成功模式,NIO House、欧洲版App、换电站、NIO Life等蔚来系周边一个都没有少。
首个蔚来中心(NIO House)将于今年三季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商业、文化中心卡尔·约翰斯大道开业,面积2150平米,距离挪威皇宫仅700米。
今年,蔚来欧洲版充电地图和首批4座第二代换电站将投入运营。2022年,蔚来将在挪威5座城市建设换电站。
四个月后,蔚来挪威首个服务与交付中心将在奥斯陆开业。明年,蔚来售后服务将覆盖挪威全国。蔚来在挪威市场也将提供移动服务车、上门取送车等服。
作为蔚来社区和用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NIO App欧洲版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线;蔚来原创设计生活方式品牌NIO Life也将与挪威用户见面;蔚来挪威“用户顾问团”即日起开始招募,帮助蔚来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
“挪威仅是我们走向海外、走向欧洲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走向挪威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欧洲主要的汽车品牌所在国等。”李斌表示,欧洲首批5个国家已经锁定,但具体国家现暂时还不便透露。
如今,蔚来和李斌甜蜜的烦恼是,如何花钱。
“简单来讲,现在研发方面花钱速度还是比预期要慢一些,原来花钱太快,现在是有钱花不出去,也有点着急,今年还是希望能够支付50亿研发费用。要高效花钱对企业运营是有很大压力的。” 李斌感慨道。
作为全球智能电动车的创新发源地,中国在进入2021年后展现出了蓬勃的失衡及,智能电动车的赛道愈发拥挤,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人入局。作为上一波造车新势力和这一波造车新新势力的领头羊之一,人们都在期待着蔚来汽车如何出牌,
究其原因,不光在技术上,蔚来的出现在商业模式、企业理念、服务等很多方面都实现了体系的创新,也拥有了一些追随者。
对此,李斌表示愿意与同行一起先将蛋糕做大。“对于创新,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肯定会有一些人去学习、借鉴,这很正常,只要不侵犯知识产权就可以,但如果原封不动的复制就差点意思,能否在我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更好了)。”
可以期待的是,和蔚来一同,更多的中国汽车新势力将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开枝散叶。
梦想总是美好的,挑战仍将存在。“国际化是特别艰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难度肯定比在中国市场要难一个量级还不止,但是再难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李斌说。
秦力洪坦言,“怎么让欧洲消费者认可一个来自中国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可能我们可以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去掉,就是认可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这个心智上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