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二十年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张南)    21年6月21日 16:17


1991年,长安微车开始试水国际市场;1997年10月12日,第一批长城迪尔皮卡出口中东;2001年10月27日,10辆奇瑞轿车经天津港出口叙利亚……它们可谓是中国车企征战海外市场大门的先兵。

2001年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迎来了新世纪,进入高速增长期。出口榜单上开始集结更多的自主品牌车企,上汽、吉利、金龙、中兴、江淮、一汽纷纷入局。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度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此后几年出口规模有所回落,直到2017年才重新站上百万辆台阶;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出口量再次跌入百万辆以内。

最近十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始终徘徊在百万辆水平线附近,似乎进入了平台期。

不少自主品牌一直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始终未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产品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早前,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主要走中低端路线,在欧洲被贴上了“廉价品”的标签。

2007年中华尊驰出口德国,在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的碰撞测试中仅获得1星评价;十多年过去,2020年出口到德国的速达电动汽车,在ADAC的碰撞测试中同样表现糟糕。不过,虽然对速达的表现颇为失望,ADAC还是实事求是说了一句公道话:“近几年MG等进口汽车证明,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也颇具竞争力。”

在2020年中国车企海外销量榜单上,排名首位的上汽集团实现海外销量39万辆,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作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重要抓手,上汽乘用车去年海外销量达23万辆,复合增长率接近70%,一骑绝尘,旗下MG品牌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单一品牌出口冠军。

中国汽车出口始终徘徊在百万辆级平台期,随着智能电动化浪潮的到来,它离下一个向上攀登的转折点还有多远?

“第二增长曲线”

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是检验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宝马、福特、通用、大众、戴姆勒、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能有今天的行业地位,也都是在本土市场之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结果。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气化全面转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的优势也为中国车企出口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市场销售新能源乘用车为136.5万辆,已经超越了中国的124.6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海外市场中,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65.1%,是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并对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上大力倾斜,因此小鹏、比亚迪、蔚来纷纷将进军欧洲市场的首站落地在挪威。

在这里,初来乍到的中国品牌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先行者:上汽乘用车旗下MG品牌。早在2019年9月,纯电动MG EZS就已登陆挪威市场,在2020年挪威的电动车市场排名中,MG累计销量位居第8名;2020年10月,纯电动MG EZS更是名列挪威市场最畅销车型第3位,该车型还在今年1月被挪威“ARETS BIL2021”评为“最佳年度车型”。

当然,在中国车企眼中,挪威仅仅是一个“跳板”,快速增长的欧洲市场才是它们的最终目标,在这一方面,英国、法国、荷兰等高能级市场早已是上汽乘用车的主要海外增量市场。作为最早布局全球化的中国车企之一,当前,上汽乘用车旗下产品已销往66个国家和地区,在澳洲、智利、埃及等细分市场销量排名位居前列,在海外领跑优势继续扩大。

2021年,上汽乘用车在巩固南美、澳新、中东等基盘市场的基础上,还计划进入21个海外国家和市场,销售网点数量也将增长至800多家。

产品方面,R汽车旗下MARVEL R已宣布登陆包括德国、法国、荷兰、挪威等欧洲多个高能级市场,为欧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中国力量”。能在欧洲高能级市场一展拳脚,这是中国车企近年来从产品品质到品牌形象等方面在内,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自主品牌要真正强大,必须参与全球化竞争。如何在当前的智能电动化浪潮下,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实现新能源科技的海外溢出,这是中国车企“走出去”必须回答的问题。

“中国智造”金名片

长期以来,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被认为以价换量,通过高性价比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出口业务也多由国内企业外建需求到订单式的出口以及被动式的出口;选择难度系数低的市场进行销售则是中国车企出口的第二阶段。

若想更进一步,进军更高难度的欧洲市场,首先即面临“REACH、Euro NCAP”等字母背后的“组合门槛”, 只有通过相关标准,车辆才能够进入到欧洲市场进行销售。REACH是欧盟法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简称,而Euro NCAP是世界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试验项目最严格的机构。

为打入欧洲市场,以插电混动MG eHS为例,上汽乘用车在开发初期就以欧盟最高标准来设计和制造,做到了从材料物质层面严格控制有害物质化学品的使用,管控化学物质超过3000多种,其中高危物质200多种,有效保障了用户的健康。

另外,插电混动MG eHS还达到欧盟新能源汽车安全认证的统一规定,在电池结构和功能安全方面,全面符合国际最具有影响力的汽车技术法规,电池安全方面达到美国权威UL2580安全标准,符合飞机电池的要求,高压系统达到IP67民用防水防尘最高等级。

在英国、荷兰、挪威等欧洲发达国家,当地消费者更青睐技术先进、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满足欧洲严苛的排放标准、欧洲首款获得Euro NCAP五星安全评价的纯电动小型SUV纯电动MG EZS备受当地用户信赖。

现如今,以上汽乘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的实力派,正在以高品价比打动海外消费者,将中国车企海外形象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上汽已经积累了一整套成体系的经验,在本地化服务、品牌营销等方面能够洞察不同地域的消费者需求并快速响应。在欧洲市场,工程师提前进行大规模的充电桩调研和调校,并在2020年年初就实现在欧洲排名第一的充电匹配度(95%),在英国几乎能达到100%匹配度,以提供更好的补能生态;在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当地消费者则偏好拥有更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产品,搭载“i-Smart”智能网联系统的新车型应时而生。MG ZS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通过泰语进行人机对话的车型,上市便成为脱销爆款;在差异化营销方面,MG品牌在2021年相继赞助了澳洲篮球联赛NBL、首届茅台高尔夫澳洲邀请赛、荷兰好声音We Want More等赛事……

关于这场“大航海”时代中国车企的出海,背后考验的是一家企业在产品、制造、品控、渠道、服务等在内的综合实力。MG品牌全球热销的背后,是上汽乘用车产品、技术、服务等体系化能力的不断成熟。

抓住“新四化”机遇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累计近7万辆,其中上汽乘用车占比近50%。可以说,“新能源车每出口2辆,就有1辆来自于上汽乘用车”。

在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的指引下,作为国内最早发力新能源的车企之一,上汽乘用车多年来始终坚持走技术实力派路线,是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强混、氢能源三大技术路线均拥有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依托集团优势,上汽乘用车已实现凭借全球同一高品质、全球多个设计中心的全方位联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持续满足用户多元化出行需求。通过协同2个海外创新中心、2个海外工厂、3个海外造型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

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化浪潮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性价比到品价比,从新兴市场到高能级市场,中国车企的海外之路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何持续洞察海外用户需求,快速迭代推出符合当地消费市场的产品,赢得用户心智和认同,是竞相出海的车企必须用心研究的课题。

在中国车企的共同推动下,出海已成磅礴之势。我们乐观地推测,中国汽车出口即将走出百万辆级平台期,向上攀登的转折点很快就会到来。


编辑推荐
深蓝汽车第40万辆整车下线,用时29个月刷新同级纪录
深蓝汽车第40万辆整车下线,用时29个月刷新同级纪录
美国欲放宽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限制
美国欲放宽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限制
央视《顶级实验室》:长城汽车,中国汽车行业稳健发展的缩影
央视《顶级实验室》:长城汽车,中国汽车行业稳健发展的缩影
95公里/时,奔驰最新L3自驾系统获准上路
95公里/时,奔驰最新L3自驾系统获准上路
120km/h柱碰不起火、不爆炸,宁德时代超高安全磐石滑板底盘首搭阿维塔
120km/h柱碰不起火、不爆炸,宁德时代超高安全磐石滑板底盘首搭阿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