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电动车规模化大浪潮的起点,MIH联盟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三号仓库举办首次会员聚会,展示了电动车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
联盟成立以来,首场内部交流的会员聚会,两个小时的活动中,郑显聪Jack、魏国章William亲自与现场约400多名联盟合作伙伴交流互动,针对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机会及痛点、联盟运作模式、联盟文化建设进行全面且坦率地沟通。同时,现场也针对无法到场的合作伙伴们提供线上直播连结及QA问题解答。
2020年10月16日,鸿海科技日(HHTD20)首次推出MIH联盟, 凭藉MIH开放平台致力于以标准化、模组化、平台化公版模式,大幅降低电动车开发门槛。 MIH联盟成立短短不到6个月已经拥有了1200家合作伙伴。
郑显聪执行长表示,MIH联盟的最大机遇在于其多元化,透过不同领域的联盟伙伴跨界碰撞,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创新元素。他强调,“我们将致力梳理出一个高标准、高效率、高速度的做事方式,带领联盟及产业伙伴一起往前衝,打造全新世代的电动车生态链。”
本次会员聚会,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以视讯录影的方式祝贺外,微软总经理孙基康也以特别嘉宾的身份到场力挺。而郑显聪、魏国章以及鸿华先进总经理李秉彦则分别从未来联盟的运作方式,成员如何在软体、硬体平台上合作开发,向在场成员逐一说明。
其中,针对传统关键零组件厂商合作方向,郑显聪与AAM亚洲区高级顾问黄家荣以炉边对谈的形式与在场成员交流汽车供应链生态,并邀请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玉东、AAM亚太业务拓展总监顾群、日本电产常务执行董事早舩一弥、上海芯联芯董事长何薇玲分别用线上参与的方式,分享这段时间和联盟合作的感想及建言。
“汽车四化就是电气化、互联化、自动化、个性化,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变革...,非常荣幸成 爲电动车开放平台的一份子。”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在影片中特别,强调面对汽车行业遭遇百年一遇,开放平台推动变革的迫切性。
在软体定义车辆的未来,资通讯网路相关也将成为电动车发展的一大助力,车用软体如何与云端整合,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也是成员关注的焦点。
谈及当前EV产业的历史机遇,作爲创始成员,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指出,台湾因为国内市场的限制很难发展B2C的商业模式,但用平台来做B2B,将人才聚集起来,是适合台湾发展EV的商业模式。
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开放。希望透过平台,能够让台湾的EV产业不要重複投资,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程,可以让EV产品更快的进入市场,更有竞争力;第二个原则,就是出海口。MIH 平台不能只是制定规范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掌握出海口,让加入MIH联盟的成员,他的生意会变的更大;第三个原则,就是中立性。要把平台做大、做强,一定要维持它的中立性,过去MIH联盟由鸿海催生,但在今年7月之后,会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组织。
本次会员聚会,总结了MIH联盟到3月底取得的初步成果,也分享6月会员大会,7月联盟正式成立,10月鸿海科技日New EVKit发布亮相,2022年电动大巴、2023年C级距电动车量产上市等振奋人心的工作时程。MIH联盟技术长魏国章指出,MIH联盟作爲一个跨界的平台更易擦出发明及创新的火花。
MIH平台的客观性也保证了它的多元性,真正做到为全行业兴利的开放平台,“一个厂商或是一个团队无法成大事,透过群策群力的互补及衝击是非常关键的。”
电动车的规模化目前还在初始阶段,伴随著欧美很多国家宣布2030年前后禁售燃油车,未来3-5年将看到更多电动车摧枯拉朽的成长趋势。
不论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从PC到手机,MIH联盟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定律,深信电动车行业规律,从质变到量变,将会进一步的专业分工、成本下降、规模上量。MIH联盟公版模式三大元素:标准化、模组化、平台化,将会大幅降低开发电动车的进入门槛,创造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电动车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