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正在经历硬币的另一面。
目前,ES8车主林文钦不幸的车祸事件所引发的讨论主体既不是林先生的家人,也不是蔚来汽车的工作人员,本该是这两方之间产生的矛盾这几天转移到了蔚来车主的阵营内部。
8月18日,蔚来车主林蔚发出了一份名为《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声明强调蔚来对普知NP/NOP系统尽到了责任,声明方对这一系统也都有清晰的认知,呼吁媒体报道和评论前对基本的事实和概念进行了解和查证。
这份声明从8月18日晚开始在各个渠道传播,或许没有人会想到,两天内对此反应最大的竟是另一批蔚来车主。
声明是一张长图,顶端放了蔚来的LOGO,这也是引发很多蔚来车主愤怒的原因,他们指责林蔚不该使用品牌LOGO来代表个人声明。
很多人看完声明的第一反应都在猜测是否蔚来官方授意,林蔚作为律师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并未与蔚来官方联系沟通过此事。
林蔚本人8月18日当天在蔚来APP里发表了3点回应,一是声明附有车主署名,并不是代表所有车主;二是签署的500位都是蔚来车主,三是表达了大家对声明的不同意见都正常,但不赞成不发声或不让别人发声。在这个声明之下,包括他之前发的一些动态消息下面,跟着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仅有少量支持他的车主。
由此,这次事件引发的争议已从车祸本身的讨论开始偏离,大家不再讨论引发交通事故的种种原因,蔚来车主也不再是之前统一的京蔚军形象,他们分割成几派,有反对自己被林蔚“代表了”,也有反对声明中所说的蔚来尽力普知NP/NOP的说法。
原本被无数车企羡慕的“用户企业”在此次事件中浮现出更复杂的一面。
截止至2021年8月21日,已有1万人参与了“反对车主联合声明”,其中真正的车主人数目前并不知晓,因为参与人数不等于车主人数,不是车主也同样可以在蔚来的APP里注册发表评论。
有些媒体报道,上千人质疑林蔚的声明,是对蔚来的产品和服务表示不满。
汽车商业评论浏览了大部分评论发现,很大一部分车主表示反对,主要是认为林蔚的声明第一是伤害了林先生的家人,第二是在抹黑蔚来的品牌形象,自己因此被周围人嘲笑;第三是觉得声明发表的时机不合适。
大部分人之所以反对,是想站起来维护蔚来,他们觉得林蔚的声明破坏了蔚来的形象,有点丢人。
“虽然我会站在联合声明这一边,但觉得声明本身有点过了,毕竟林蔚、我还有很多创始版车主代表不了蔚来车主。”张先生是蔚来ES6的创始版车主。
还是有一部分车主表示出了对蔚来的不满。“从头到尾没有人提醒NOP适用场景,出了事大家才恍然大悟。”“当时,销售对NOP的知识还不如我呢”,蔚来APP上的车主评论说。
有一部分车主,要求增加付费加装激光雷达的服务,这位车主说“斌哥您好,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事到如今,给我们现在的老车主SUV车型加钱选装激光雷达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不管用啊!”
汽车商业评论采访到大部分车主,他们对蔚来的信心和好感度没有因为这件事有所下降,认为这样的交通事故是所有做智能电动车企都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风险,就像特斯拉曾经和现在面对的。
“这种类型的事故,你去百度搜一下,关键词是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同样很多,国内外都有,很正常。”广州的车主张先生说。
“我相信蔚来会处理好的,不管是这次事件,还是产品的设计。”北京车主陶先生说。
“说退车的是极少数吧,大部分买蔚来的都会比较理智。新势力的车主都会对产品和服务更加挑剔,甚至称得上吹毛求疵。”广州车主许先生说,他为了维护蔚来,还在自己的抖音上拍了个小视频。
汽车商业评论同时也采访了几位汽车圈内资深的公关人,他们一致觉得林蔚携500位车主署名的这份声明有点用力过度,他们认为目前警方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企业最好的方式是静等,不需要做任何的反馈和操作。
“在事实被认定之前,搞任何评价,都是自己加戏。”其中的一位公关人如此说。
“这件事可能很快会过去,历史上这样的事也很多,它们并没有对企业的销量产生很大影响。对蔚来而言,继续走用户型企业的道路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一位投资人这么说。
蔚来与用户的关系向来是令很多车企羡慕,蔚来车主对蔚来品牌的情感和忠诚度都相似。此次因林蔚的声明引发的车主内部的不满,导致媒体的大面积传播,与蔚来是一家用户型企业有关。
林蔚和其他500位车主联合为蔚来发声,之后又引发上千人的集体反对,这件事本身似乎就不太可能出现在传统车企。
传统车企的销售模式是经销商渠道,任何的负面事件会通过经销商直达厂家,也就是说在厂家和用户之间有经销商作为缓冲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销商是传统车企的护城河,他们承担了处理各种负面事件的任务。
当厂家和经销商第一时间介入当事人事件之后,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后期的负面传播基本就随之停止,除非有新的发酵点出现。车主之间没有规模庞大的社群,所以,不容易产生集体性行为。
作为用户型企业,蔚来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蔚来APP是一款兼具社交型的产品,车主和厂家、车主和车主之间在这个平台上形成社区和社群,所有的信息透明公开,这本身也要求厂家的强运营能力。
这样做的好处,就像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所说,他和用户之间的沟通非常直接,不用借助其他机构或组织,这个平台给蔚来带来很多的优势,但当负面事件发生的时候,同样也都一览无余呈现在整个社群,车主们也很容易在平台上表达不同意见,形成各个团体的不同共识。
特斯拉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同,特斯拉车主使用的APP更多偏向功能型而非社交,APP主要用来操作车辆以及相关数据,而不是用来进行社群的建设和维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斯拉车主不能大规模地召集起来进行集体维权的原因之一,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也同样为自己在处理负面事件时展现出捉襟见肘的境地,加上内部没有足够的公关人员来应对。
以往车企出现类似大面积传播的负面事件,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用户和厂家之间产生对立,而这次蔚来出现的车主反对车主事件,其实对用户型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矛盾,这或许是之后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所要面临的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