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用亦师亦友亦对手来形容可能最为恰当。
200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何小鹏瞄准互联网风口创办了UC,十年后公司被阿里收购,实现财富自由后的他于2014年转身投入汽车行业。
202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小米创始人雷军躬身入局汽车产业。2010年,小米横空出世,在雷军的带领下,用11年的时间跻身世界500强,小米手机成为全球第二。
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美国陆纽交所。上市现场致辞中,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称,第一个要感谢的是雷军。随后雷军发博祝贺,表示自己也十分钦佩他的勇气,祝福小鹏汽车鹏程万里,鹏友多多。
同样来自武汉的雷军与何小鹏,第一次相遇于2007年。彼时,UC经营遭遇困难,用何小鹏的话说:“当时我们只有17个人,有好几个月我们都是借钱发工资。”雷军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投资三四百万,让UC起死回生。
30岁的何小鹏和37的雷军当时可能都没有想到,13年后他们会在汽车的赛道上相遇。
10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投资者日上宣布,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5天后,何小鹏在“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斩钉截铁的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
时间点再次交汇,当小米汽车第一款产品问世之际,小鹏汽车的第一辆飞行汽车就要上天了。
2021年1月11日,何小鹏在微博表示:据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
当是何小鹏并未透露有哪些潜在科技企业有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人猜测是百度或者阿里巴巴。
众说纷纭之际,3月21日,雷军正式宣布All in造车。他表示,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从时间线来看,200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名单中,很可能有何小鹏的名字。从呈现出的阶段性成果看,他们当时大概率谈到过生态。
宣布造车的整整200天后,雷军在小米汽车的投资者日上表示,小米造车的三大财富是:小米品牌和用户、小米模式,以及全智能生态。
从群嘲到蜂拥,7年时间,前乐视汽车CEO贾跃亭一直强调的汽车生态成为汽车企业们求而不得的“白月光”。但雷军相信,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小米已经构建出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办公的一整套智能生态化体系,一旦与电动汽车进行全方位整合的话,将展现出极强的扩张性。
10月24日,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上,小鹏汽车分享了在超级补能体系,智能驾驶系统,智能机器马和飞行汽车领域的成绩和进展。小鹏汽车的边界不断扩大到未来出行和科技生活领域,正在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生态网络。
一家以汽车为切入点,一家以汽车为起点,对于小米造车和小鹏造车的不同之处,何小鹏解释道,“我觉得小米在硬件的生态做得非常棒,但在交通领域很难,所以我们会走一条新路,不是一样的路。”
似乎是从特斯拉的电池日开始,各种秀肌肉的节日成为新造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也是打造企业人设的重要一环。深耕用户的蔚来汽车选择了“NIO DAY”,硬钢黑科技人设的小鹏汽车重注1024。
小鹏汽车要走的路,在一年一度的1024中逐渐清晰。
2019年的1024中,小鹏汽车分享了自己在打造产品矩阵初期的核心逻辑,发布了首份“数说智能汽车——小鹏汽车智能化运营报告”;2020年的1024中,小鹏汽车带来了“说比点快”的全场景语音,演示了高速NGP功能,喊出了全栈自研的口号。
“我们是渐进的逻辑,远景你可以想象得很远很好,但节奏是最重要的。节奏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一口气跳跃中间的阶段,直接到大的阶段;另一种是分五步骤、六步骤,我们可能是后者偏多。”何小鹏说。
今年的1024同样干货满满,拆解了小鹏汽车未来的几步路线,划重点后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超级补能:发布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 800V 高压 SiC 平台、首个量产铺设的480kW高压超充桩以及自研储能充电技术。
智能驾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智能交互+用户安全教育三方面持续迭代和完善,打造更具安全感的人机共驾体验。其中,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呼声最高,搭载在小鹏P5车型上的城市NGP将于2022年上半年首批城市部分道路开放。
智能机器马:分享全球首款可骑乘智能机器马在运动控制、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探索。
飞行汽车:展示了第六代飞行汽车设计方案,以及为实现陆行/飞行不同应用场景间自动切换的探索成果分享,计划2024年实现量产,售价100万元以下。
看似炫酷的技术,都还只是过程。“我觉得绝大部分对于创新的思考,从宏观是正确,从微观都是错的,你想看到远方,像经纬度一样,你不知道准确经纬度,你需要通过不断地向前行的过程中调整你的方向,可能只有 3% 或者 5% 的角度,但是这很重要,这才是创业的过程。”
在活动后接受采访时,小鹏汽车的掌门人表示,小鹏汽车是在前进中不断修正。“我觉得小鹏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远远没到平台一张网,或者立体的生态,我觉得他们也都没到我真正我所看到的生态,但他们都打造一个很强的网络效应,还不是生态效应。”
何小鹏期望将能够构建自己的生态,但他坦言,这需要5-15年的时间,“也许那个时候可以再分享一下,但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把AI和制造两个能力做深做好,把中国和全球两个区域逐步做得更好,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事情。”
而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现在仍在搭建团队的阶段。雷军在投资者日上透露,小米汽车已于9月1日在北京注册,首个工厂将会落户北京亦庄,目前已收到2万份简历,到岗研发团队453人。
10月15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了新一轮的组织调整及干部任命。曾担任小米盒子、小米电视负责人的李肖爽,出任小米汽车副总裁,负责产品、供应链及市场相关工作,向小米汽车CEO雷军汇报。
此外,小米集团在宣布造车后的半年时间内,完成了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DeepMotion(深动科技)和几何伙伴的投资,四家均为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小米还投资了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分别涉及动力电池制造和上游产业链。
造一辆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的电动车产品,是从蛛丝马迹中可以初见的小米汽车雏形。而从雷军此前发起的微博投票显示,选择小米第一辆车在10万-30万区间的人数大于选择10万以内的人数。
这些,都正是小鹏汽车正在做的事情。
在计算机数学中,运行程序的硬件进制是以1024为基础的,1G=1024M ,1M=1024KB,1024因此成为程序员的一个常用数字,中国的程序员节由此而来。还有一个梗,1G与1级是谐音,因此有着一级棒的意思。
三年前,小鹏汽车选择了互联网的程序员日为“智能技术分享日”。
“我们公司的小姐姐们对公司的程序员的穿着经常有很多吐槽。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但里面有很多软件和硬件的程序员,所以我们最后选了1024这一天,比较容易记。”
三年后,“智能日”变为了“科技日”。
“形就是你看的东西,髓是你骨子里面的骨髓,小鹏骨子里面是一家科技企业,每家公司骨子里的文化跟思考、定位决定了将来的中国战略、全球战略的差异,这比道还更底层,这是一家公司的DNA。”
科技是小鹏汽车的DNA,程序员是何小鹏的底色。
“老实、实干,会赚钱、不会花钱。”当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问及何小鹏印象中的程序员时,他笑着回答,末尾还加了一句,“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这确实是开玩笑。格子衫、高工资、低情商、不善表达、技术宅……这些对于程序员的刻板印象,至少在现在的雷军和何小鹏身上都看不到。
他们都是演讲高手,何小鹏在几乎任何场合的发言都是脱稿,数度发表年度演说的雷军俨然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也都曾是程序员的“天花板”,尽管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到处是他们的传说。
大三的时候,雷军就曾帮人写程序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元。1991年进入金山软件做程序员,一做就是7年。据说,他甚至曾经说过,我会当一辈子程序员。
何小鹏也曾在多年前采访中表示,“作为一个程序员出身的产品经理,很多时候想用自己的双手做些事情改变生活。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懂二进制的,一种不懂二进制的。在程序员的世界里,黑白分明只有两种可能,0或者1。但对于创业这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是从0至1的过程,探索新的道路,做出从未有过的尝试。
“中国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都想做更好的东西,而不是想做更赚钱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烙印在自己公司的产品,自己的企业文化里去。”在采访中,何小鹏回忆起了30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坐进车子时的样子,他说和现也差不太远。
“为什么30年车没有巨大的变化?我们如果再去造一个也没有巨大变化的车子,只追求它的设计、它的定位、它的价格差异,那我创业干什么?创业就是做不一样的事情,就像我们每个人要做不一样的人。”
今年的10月24日,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谈到互联网大佬谁编程排第一时,他表示,除了自己能排前三外,雷军的编程能力也很强,但“雷军是更出色的产品经理”。
当程序员们成为产品经理准备造车时,颠覆正在发生。正如周鸿祎所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程序员会越来越牛,因为他们在改造这个世界。”
10月25日晚,360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此前已经在2021年10月19日披露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共计人民币29亿元投资入股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