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师玉超
用黑色星期一来形容本周的开局似乎最合适不过了。
3月14日,本周一,美股开盘,中概股继续杀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1.73%,继3月11日之后再次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当日跌幅。
滴滴继三天前暴跌44%后,再次下跌6.88%,仅两个交易日股价就遭腰斩;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也相继杀跌,哔哩哔哩跌超19%,百度跌近18%,美团跌近17%,京东跌近15%,腾讯跌近10%……股市上的血雨腥风,预示着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周。
能够与股市惊心动魄想提并论的,只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新冠疫情了。
3月12日以来,吉林省单日新增新冠感染者人数已连续7天突破千例,疫情肆虐之下,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汽集团发布了《为配合省市疫情防控大局,一汽集团决定自3月13日起有计划停产》的文件,内容显示,长春一汽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全部停产,生产线重新启动时间将视疫情待定。
与长春相距2000公里外的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附近海域海,3月16日深夜发生里氏7.4级地震,导致了日本一些主要制造商暂时停工。彭博社报道称,受地震影响,丰田表示,下周一至周三将有11家工厂、18条生产线暂停生产。
然而,股市大跌、原材料涨价、新冠疫情、日本地震、芯片短缺,这些看似触目惊心的天灾人祸都未能阻止汽车产业的造富神话。
3月17日,《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共有来自69个国家2558家公司的3381位企业家上榜。
汽车产业格外争气。51岁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以1.29万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蝉联世界首富,比去年增长4%。此外,榜单前500名中,涉及全球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人数超过20人,其中包括中国汽车行业16人(含两对夫妻)。
宁德时代一门三杰,CEO曾毓群以3350亿人民币身家排在榜单第24位,问鼎车圈首富,排名较去年上升19位;副董事长,董事黄世霖以1500亿元的身家排在第63位,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并列中国汽车行业第2位;副董事长李平也以700亿元的身家排在世界榜第213位,排名蹿升186名。
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强蔚小理的掌门人都进入了排行榜,何小鹏以570亿元身家排在第213位,排名比去年下降1名,但财富额上涨130亿元;李想465亿财富攀升62位,排在403位;李斌355亿元的财富较去年下跌342名,排在582位。
眼见车企大佬们身价倍增,过去喊着“与我无瓜”的普通汽车从业者只要上对了船也可能一夜暴富。
3月17日,广汽埃安混改再次放出劲爆消息,广汽集团对外发布《关于广汽埃安实施员工持股及相关事项的议案》公告,披露了广汽埃安将非公开协议增资的方式,对广汽埃安679名员工及广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相关激励人员合共出资17.82亿元。
此次受到股权激励的794人均为埃安的经营管理人员和重要科技人员,且100%参股。当前广汽埃安全部员工约4800人,本次员工股权激励覆盖范围超过14%,此外,这794位核心人员均以真金白银出资认购。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埃安的股权激励与员工的绑定期达到了5年,数字远高于一般民企的3年。
计划完成实施后,将适时推进广汽埃安的股份制改造及开展A轮融资。很快,上百个千万富翁将如约而至。
多家汽车企业在本周集中发布2021年财报,3月15日大众集团,16日宝马,17日奥迪、采埃孚,18日保时捷。
无论是销量上涨的,还是下降的企业营收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赚得盆满钵满。大众集团将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更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定价优势”。宝马则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更合理的定价和完善的产品阵列。
看看下面这张表,尤其是各公司在“利润增长”这项的表现,就能看出2021年有多赚钱。
赚了钱该怎么花,宝马和大众集团表示准备花在刀刃上,两者不约而同的选择是全面拥抱电动化。
2021年宝马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3万辆,同比增长70.4%,占总销量的1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33.2%,销量翻番。
财报发布会上,宝马集团宣布电动化进程再提速:2022年内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车型将达15款、覆盖约90%细分市场;基于全新构架的“新世代”车型将在2024年开始试生产、2025年亮相;到2025年底,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
“到2030年,全球总销量至少有一半将是纯电动车。我们正尽一切可能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届时,纯电动车的年销售量将超150万辆。当然,这也取决于全球不同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以及电池相关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
大众集团2021财年在全球共交付纯电动车45.29万辆,数量实现“近翻倍增长”,并没有完成内部目标。
但大众集团转型的决心是笃定的,其对未来汽车产业演变的判断是:利润和收入来源将从燃油车逐渐转向纯电动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转向软件和服务。到2030年,燃油车市场将收缩20%以上。纯电动车将取代燃油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计划中,大众集团在电动汽车领域将继续提速,预计今年纯电动车销量会再次提升,占比将达到大众集团总销量的7%~8%。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贝瑞德表示,在欧洲市场上,大众汽车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将超过70%,在北美和中国市场上的目标是超过50%。
3月17日,国内多数地区95号汽油价格迈入“9元时代”。眼看开不起燃油车了,消费者开始专为考虑电动车,当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比油费涨得更快的是电动车价格。
仅过去7天,就有N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宣布涨价。
3 月 18 日,小鹏汽车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宣布全系车型将从3月21日起上调10100~20000元不等。这已经是小鹏汽车2022年以来第二次对其产品进行全系上调价格。1月11日,小鹏汽车全系价格上涨不低于5000元。
3月17日,要“为人民造车”的哪吒汽车也扛不住压力了,表示将对在售车型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5000元不等。
就在前一天,3月16日零时起,比亚迪汽车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
价格上一向能屈能伸的特斯拉则完成一键三连。3月17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 后轮驱动版基础售价上调 15060 元至 31.69 万元;3月15日,Model 3后轮驱动版、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涨价,涨幅为1.4万-2万元不等;3月10日,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Model Y高性能版三款车型的售价均上调1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已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40款,比亚迪、长安、福特、广汽埃安、零跑、哪吒、欧拉、威马、上汽通用五菱等新老势力无一例外,涨幅从3000至上万元不等。其中,零跑汽车涨幅最高,零跑C11与此前相比上调了2-3万元售价不等,涨幅超过10%。
这已经是新能源汽车进入2022年以来的第二轮调价。1月的新能源调价受政策补贴退坡的直接影响,而综合3月各大车企给涨价原因,大多由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供货紧张导致。
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镍的价格飙升了130%,钴、锂和铝上涨16%-88%,碳酸锂的每吨售价已经从过去的5万元涨至现在50万元,再叠加芯片短缺等因素,电动车成本急速上涨。
3月16 日、 1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邀请相关组织和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有关负责人参会。
会议听取了重点企业生产、扩产和销售情况,分析了当前资源开发和扩大生产供给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针对近期出现的锂资源及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围绕锂盐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生产消费情况、动力电池产业受影响情况、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等进行了充分交流。
一言以蔽之,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做好锂资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汽车领域炙手可热,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产品说话,本周就有几款新车上市。
坚持三年用一一款车型一个配置打天下的理想汽车,终于迎来了第二款车型理想L9。新车的内饰、外观、价格带和配置等信息相继发布,如拼图版拼凑起了理想L9的概况。
外观上,新车与理想ONE的设计风格一脉相承,只不过尺寸更大,新增紫色。内饰上,理想L9取消传统仪表盘,在方向盘上加入一块可触控的液晶屏幕,搭配HUD显示车速、档位和导航等行车信息。中控屏则是两块15.7英寸OLED屏幕组成的联屏。
配置上,理想L9拥有6颗麦克风和3DToF传感器,预计每个座位都支持独立音区的语音识别,且后排屏幕可以支持手势控制。此外,理想L9采用2+2+2布局,全车6个座椅均配备电动调节和座椅加热,前两排的4个独立座椅拥有座椅通风和SPA级10点按摩。
理想表示,定位为“家庭智能旗舰SUV” 的理想L9,价格区间将在45万-50万元。
与新势力品牌一起冲高的还有传统巨头。3月18日,坦克500上市,共推出商务版、运动版、定制版、黑武士4个版本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3.5万-39.5万元。
动力上,坦克500搭载长城自主研发的3.0T V6 + 9AT动力总成,为大排量动力,最大功率354马力;峰值扭矩500牛·米。
坦克表示,坦克500搭载的“智能全地形系统”是一项比较特殊的配置,此系统能够通过对周遭物体的信号反射、轮速、油门开度等等信号,自动判断现在正处于什么地形中,在Auto模式下能够自动切换行驶模式,降低驾驶难度。
好看、实用又好玩,眼看中国品牌已经瞄准40万价格区间了,合资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了。
3月18日,全新一代长安福特蒙迪欧开启预售,共推出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5.98-21.98万元,该车将于4月上市。
全系2.0T、8AT的动力总成,全新一代蒙迪欧的起售价格不到16万元。长安福特期待用性价比为武器重新找回昔日荣光。
作为B级车的“佼佼者”,蒙迪欧从2014年以来连续4年年销量突破10万,但到了2021年,销量已跌至34345辆。合资品牌放下身段后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自2022年1月1日起,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及合作伙伴限制,被永久性取消了,但北京现代选择了延续以往的股比分配。
3月18日,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投及现代汽车已签署协议,拟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北京现代共同增资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0亿元)。
本次增资分为两个阶段,2022年6月30日前,股东双方将缴付增资额度的50%,并于2022年12月31日前缴付剩余增资额度。本次增资完成后,北汽、现代汽车在北京现代中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仍为各50%。
至此,韩系车在华的两大品牌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前者合作,后者单飞。2021年年底,东风集团以为2.97亿元的价格将25%股权转让,东风悦达起亚将由三方合资变为悦达、起亚二方持股。
仅仅五年时间,韩系车的陨落让人们见识到了市场的残酷。
2016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达到114万辆的销量巅峰,2021全年已经跌至38.5万辆。2019年到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39.2%上涨到44.4%,而韩系品牌则从4.7%下降到2.4%。2022年2月,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仅为1.8%。
2021年,北京现代全年销量仅为38.5万辆,同比下滑23%。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月,北京现代跌超两位数,销量为15771辆,同比下滑45.6%。此次股东双方联手为北京现代续命,接下来能否出现转机,还需要一些奇迹。
特斯拉CEO成为首富,蔚小理创始人再攀人生新巅峰,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的繁荣,也催促着各大企业积极寻求新的上市途径。
3月16日晚,国轩高科发布公告,为加快公司国际战略布局,打造公司国际化品牌和形象,满足海外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公司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3月18日晚,上交所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国轩高科是全球动力锂电池制造领军企业之一,杉杉股份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能源管理服务和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两家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瑞士作为下一个上市的目的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目的地,瑞士的政治稳定,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估值,国轩高科和杉杉股份的另辟蹊径只是一个开始。
越来越多的企业期待通过上市获得更多的资金,有需求就有市场,一种新的融资新渠道出现了。3月18日,首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根据招股书,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发起人为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AAC Mgmt Holding Ltd,可能寻求在任何行业或领域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机遇。计划重点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新经济”领域的科技推动型公司,如从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及先进科技与制造等行业中寻找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目标。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引入SPAC上市机制是港交所的一项重要市场发展工作。新机制为发行人开辟了上市的新途径,也令香港市场的上市产品种类更丰富多元,同时有助扶植一些富有潜力的企业新星茁壮成长、迈向成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零跑选择港股。3月17日,零跑汽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继蔚来、理想和小鹏后,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都在寻求上市机会,零跑成为第四家冲刺港交所的品牌。
招股书显示,零跑科技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1.39%,基本都来自汽车及部件销售。销量上,2021年,零跑科技合计交付43748辆电动汽车,较2020年增长443.5%。然而,在2019年~2021年间,零跑汽车净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5亿元。
营收、销量双双上涨,但净利润亏损,零跑期待通过上市获得输血。零跑表示,拟投入募资净额的40.0%用于研发,25.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10.0%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