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拉开序幕。峰会以“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为主题,以5场开放论坛和2场闭门会的形式,特邀百余位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信息、交通、能源、城市、投融资等领域的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和领先企业代表,共同深入探讨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新路径。
本次大会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车百智库汽车产业研究院(合肥)有限公司、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共同承办。
峰会首日举办企业家论坛、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双智论坛,共有43位行业大咖围绕全球新变局与智能汽车发展新战略、智能汽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以及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话题做精彩演讲分享。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自2011年起,我国在全球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实现了换道先行。在这期间,我国选准了技术路线,政府的推进政策合理适当,再加上企业的快速转型,使我国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化,最终赢得了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主要汽车公司的高度认同,由此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
他强调,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目前,人们所担心的充电难、续航短、不安全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变革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是抢占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必争之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认为,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在我们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经形成共识。
“智能汽车才是汽车行业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十分认同此说法,因为电动化之后,不同车企、车型的电车在动力系统上除了成本之外,很难实现消费者可感知的差异化竞争力。而智能化则提供了整车体验差异化的可能性,智能化的能力将决定消费者用车体验的天花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杨善林认为,汽车从单一的出行工具到第三空间的发展过程,有研发、生产、维护、驾驶等,这个规律还没有被打破,不出多长时间,这些过程会融为一体。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在发言中表示,2022年,全球汽车产业风云变化,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虽历经震荡,但也长期向好。一方面,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完全转向了市场驱动,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的核心动能,也成为了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焦点。另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50%,中国汽车也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指出,整个全球市场新能源的渗透率大概在12%。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接近24%,中国自主品牌的渗透率达到45%。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表示,今年1月至11月,中国共计生产62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06.9%,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球总销量的59%。在中国,伴随着全国范围内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稳步发展,第一批L2+级自动驾驶已经进入路测,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全球,中国正在各个方面引领行业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呈腾飞之势,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预计,在L4阶段我们将会赶超欧美,到202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总量将会引领全球。
以上这些,足以看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引领全球,并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这个赛道上是有相对优势的,但是挑战也非常艰巨。优势在于,首先,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的技术和水平,体验上都是全球领先的,包括像BAT、字节、华为、小米等一批世界级的领先企业,各个车企也在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到智能座舱、云、OTA产品和服务,让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不断迭代,不断给用户带来惊喜。这个挑战也很艰巨,最典型的就是“缺芯少魂”,软件、操作系统、开发供应链上面我们都面临各种“卡脖子”的尴尬。”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认为。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表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基础和技术的研发还相对薄弱,整车研发、传感器等还需要更大的力度,尤其在控制决策和执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汽车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短板还比较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认为,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我们缺乏系统重构技术,我们的相关汽车基础技术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包括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以及各类MCU芯片面临短缺,影响主机厂的产销量。
现在汽车芯片国内的供给度不到10%,也就是每一辆汽车90%以上的芯片都是进口或者是在外资的本土公司手里面,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小芯片、还是一些关键的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未来需求越来越大,它的瓶颈越来越高,汽车芯片我国自主率的水平最高的不到10%、最低的小于1%。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针对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6点建议。
1.要全产业链进行技术提升。
设计、制造、封测、软件、设备、材料,这些目前看来都是要被卡的环节,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突破。既要做技术提升,也要增加芯片的产能供给。
2.建立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三级体系的认证现在各个方面也在开展工作,但力度不够。
3.推动芯片上车。
能否在新的环境之下让国产汽车率先应用国产芯片,是我们在新时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可以帮助芯片在应用中迭代、在迭代中完善,也可以帮助整车企业建立自己产能的备胎。另外也要推动芯片行业的整合,现在多而散的问题不利于我们芯片竞争力的提升。
4.把产线抓起来,支持多元化商业模式。
从芯片企业的竞争力来看,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模式目前是最有竞争力的,但是风险和投资都是巨大的,所以长期我们应该拥有集设计与制造一体的芯片公司,短期可以支持一些芯片企业和制造企业建立共享的IDM模式,或者说支持一些企业建立虚拟的IDM模式,通过联盟和协议的方式来走垂直一体化,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设计、制造的完全垂直一体化。
5.加大政策支持。
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支持,对产能不足的企业有一个稳定的支持空间,让做长时间研发的企业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这样的情况下,财政和金融的手段必不可少。
6.解决好缺口的问题,让人才成为支持我们芯片企业的重要保障。
汽车芯片和软件系统历来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明确表示,我国汽车芯片设计已有快速进步,摘掉“卡脖子”枷锁前景可期。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智能化将是车企下一步竞争的核心领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表示,相比于传统车,新能源平台是智能网联系统的最佳载体,未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具有智能空间的功能,智能驾驶水平也将越来越高。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现在在高速、快速路都实现了辅助自动驾驶,还有无人泊车场景已经应用,L2和L2+的智能辅助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一些车上,而且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但是它还属于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场景应用还不是很多,应用场景的体验还不是很好,需要进行L3以上的自动驾驶二次革命。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介绍,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新车,已经大量配置了高算力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面向L3级以上的硬件配置,智能驾驶正在逐步走向应用。同时,汽车企业在不断的研发和迭代,通过OTA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体验,通过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服务,与用户形成长久的连接,持续创造价值。
大疆总裁罗镇华表示,用户愿意使用智能驾驶、愿意为智能驾驶服务,是推动整个产业飞轮的关键。因此,智能驾驶产业在现在这个阶段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分蛋糕、分主次,而是做普及、做推广。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链走上更深度的开放合作,切实降低智能汽车开发难度,给智能功能普及带来机会、也给产业各方带来切实收益。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汽车行业正加速驶向智能驾驶时代,而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一定离不开高性能、高能效芯片,我们相信未来ADAS将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普及。
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这场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而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
这些因素与汽车革命交互融合,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在这个阶段单兵独进已经不可能,它需要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成功打造一个复杂的技术和产业系统。为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谋划如何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表示,过去车企抓住电动化转型,实现了超越式快速发展。而汽车智能化才刚刚开始,相信未来几年一定会有车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获得超越式的快速发展。而智能化决定了用户体验的天花板,将成为汽车品牌差异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车企智能化一定要关注用户体验,关注用户的真实获得感。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建议行业企业密切关注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加强对汽车操作系统、芯片、软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联合攻关力度;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并统筹好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融合一体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认为,CPU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CPU的架构是芯片产业链和芯片产业的龙头。CPU架构不仅决定了CPU芯片本身的性能,而且现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整个芯片产业和芯片生态,尤其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设计工艺EDU、芯片IP库、芯片应用生态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此外,芯片的架构也影响到芯片的生产、测试、封装等等环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数字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主线的过程,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推动我们传统汽车以及交通行业重塑和创新的过程。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王晓刚表示,新的时代智能驾驶、智能座舱、AI云三位一体提供的智能化的服务,对于推动智能汽车的进步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无论是推动智能汽车的车路协同路线,还是推动双智发展,其中最核心的是建设智能化的道路,这条道路一旦建成,对车路协同的发展和双智都会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双智论坛如是说。
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副院长秦洪懋表示,智能网联的高度重视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技术视角来看,总体呈现的局面是技术路线变成双轮驱动的商业化发展路径成为制高点。近年来两种技术路线发展路径的演变,多种因素的制约网联将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应用进程,同时全国正在逐步向单车智能+的探索,最终其实就是场景两个字,从世界范围来看,应用场景为驱动,从低速到高速,由封闭到开放,逐步落地成为大家的发展共识。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表示,合肥要紧抓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机遇,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建设5000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他强调,朝着这一目标,合肥将强健基础设施,打造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丰富应用场景,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优化产业生态,培育发展领军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