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公示2016 - 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多家车企申报车辆及金额被核减。其中,奇瑞汽车因核减规模受关注,遭遇部分国内外媒体误读、炒作,于7月12日发布声明澄清。
奇瑞声明指出,2025年度申报并非新补贴申领,而是对2016 - 2020年未完成申报的新能源车辆“汇总补报”,需经国家四部委(工信部等)审核通过后才发放补贴,并非企业已获补贴需退还,厘清公众对“补贴退还”的误解。
针对“相关凭证不符合申报要求”致核减,奇瑞解释:
2016 - 2020年车辆销售时,政策未强制经销商收集此类凭证;申报时距销售已超5年,追溯终端凭证存在客观困难。
申报中,企业已向政府部门咨询,按“应报尽报、由审核定结果”原则推进,流程合规,无不当操作。
奇瑞强调,申报材料已通过省市两级第三方审计机构严格审核,且附情况说明。
初审公示前,企业主动上报“未收集销售终端收款凭证的车辆清单”,无欺瞒。
最终因凭证问题核减,属申报正常流程,企业无违规。
声明谴责部分媒体传播“违规”“骗补”等不实信息,称其严重损害企业与行业形象。奇瑞已通报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媒体基于事实更正、删除失实报道,共同维护新能源汽车行业舆论环境。
此次风波凸显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题,也反映政策连续性、凭证管理等行业共性挑战。
奇瑞的澄清,为自身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合规性“正名”,后续行业需关注政策衔接与舆情治理,保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