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咏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这完全是胡扯。”
慕尼黑国际车展上,汽车媒体motor1向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技术官兼管理委员会成员马库斯·谢费尔(Markus Schaefer)印证奔驰或将采用宝马发动机的传闻,谢费尔直接霸气回怼。
紧接着,他亮出了自家的技术底牌,奔驰自研的全新模块化发动机系列——FAME(Familie der Amodularen Motoren,模块化发动机系列),涵盖所有排量,并且已经符合欧7、国7和美规。
早在8月,包括德国权威汽车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奔驰和宝马正在进行深入的谈判,预计从2027年开始,奔驰的多款未来车型上会使用宝马的2.0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B48),范围涵盖了从小型CLA级轿车、GLA级SUV到E级等大型车型。
报道还有鼻子有眼的升华了合作的高度,称此举旨在填补奔驰在符合欧7标准且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应用发动机方面的空白。
随着谢费尔的官方声明,谣言被击碎:奔驰并没有外包自己发动机业务的想法,更别提直接外包给自己斗了100多年的竞争对手。
作为一个深植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顶尖豪车品牌,发动机远不止是一套机械组件,而是奔驰塑造品牌灵魂的核心资产,展现的是奔驰的性能、性格和价值。
奔驰的回应不仅是为了澄清一个谣言,还是为了向全球奔驰用户表明品牌核心技术自立的决心——奔驰的发动机仍将保持100%的“斯图加特制造”,这代表着纯正的血统、顶级的装配工艺和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
内饰上的较量
不知道有人是否还记得,2016年宝马100周年时,奔驰曾发布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感谢100年的竞争!没有你的前30年,有点无聊。”
奔驰与宝马的竞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公众从未放弃过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但在汽车制造方面,它们都有独特的自我坚持。就在近日,奔驰和宝马还在品牌发布的全新内饰设计上“较量”了一番。
奔驰在新发布GLC上配备了全新的超联屏——一块横跨仪表盘的巨型触摸屏,旨在给用户提供直观的高科技体验和一目了然的信息展示,而宝马iX3则搭载了“全景视觉”技术,将信息投射在前挡风玻璃底部显示,从A柱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在接受Top Gear采访时,奔驰的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Gorden Wagener)直言并不喜欢宝马的设计,批评宝马iX3缺乏创新。
他表示:“我得说,我不太喜欢这个设计,因为信息太远了,很难看清。所有东西都会显得更小,分散注意力,而且你需要一个设备来操作,因为无法实现触摸感应。”
FAME的战略意图
谢费尔趁机将FAME推至台前,也是为了证明奔驰绝不会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面前选择退让,放弃自己的内燃机。
FAME(模块化发动机系列)平台是奔驰在四年前推出的,在这套系统设计之初就涵盖四缸、六缸、八缸和十二缸发动机,布局全面。在未来,奔驰准备推出一款完全符合最严格排放法规的V8发动机,还将继续保留V12发动机作为产品线的一部分。
谢费尔道,“我们拥有完整的、自主研发的、升级版的热力发动机系列,为未来做好了准备。”看来,奔驰对自己在电气化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有着充分的信心。
与之前的排放法规相比较,欧7、国7和美规的出台,代表全球对汽车驾驶的要求从“限制排放”上升到了“追求零排放”。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禁止内燃机,但是它们通过设定一个在技术和经济上都难以企及的目标,让内燃机研发变得极其复杂。政策的风向标使车企统统投入电池技术、电动系统研发的怀抱之中,从而间接扼杀掉了传统内燃机的生存空间。
奔驰声称自己能开发出符合排放规定的新型高性能发动机,其实也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别人目前做不到的,我能行。
构建技术壁垒,在未来给用户保留驾驶汽车的轰鸣声,是奔驰守住其燃油车利润和产品周期的关键。只有如此,奔驰才能更加从容、自主地培育电气市场,走好转型之路。
此前,奔驰已将其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意在平衡电动车增长与传统燃油车产品线,更全面地考虑消费者需求,稳步推进电气化。
不管是新款GLC推出价格与内燃机版相近的电动版,还是计划对入门级车型GLA进行升级,采用全新造型、升级技术,配备全新混合动力系统都明确昭示了奔驰这一战略意图。
合作还是自研?
虽然此次奔驰要用宝马发动机的事件是一个乌龙,但可以预料到的是,在全球电气化浪潮的席卷之下,追求合作将成为汽车品牌应对生存问题的理性选择,即使是传统豪车品牌也不例外。
核心技术战略性自研、非核心技术开放式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奔驰CEO康林松(Ola Källenius)曾用“做菜”来比喻,表明自己对合作和自研的看法,“你可以从各地选择各种不同的食材,但掌勺的厨师必须是自己。”
毕竟,电动平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充电生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高昂,动辄百亿欧元,且技术迭代极快,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承担全部风险与成本。
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曾经的竞争对手纷纷选择在非核心领域“握手言和”。
今年7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VDA) 召集11家公司组成联盟,共同开发底层联网汽车软件,而这其中就包括大众集团、宝马和奔驰。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同时加快新车型的交付时间,以期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无独有偶,奔驰和宝马在中国成立了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构建在华充电网络;宝马与中国长城汽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电动MINI车型;福特汽车基于大众的MEB平台打造紧凑型纯电电动车探险者EV……
也许,宿敌联手的戏码,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