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难产,都是马斯克追求过度自动化惹的祸?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叶无极)    18年3月30日 10:23
 
特斯拉Model 3发售以来,产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公司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则希望通过加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从“生产地狱”里走出来。
 
 
也许正是这种被马斯克看作是可以改变汽车制造模式的做法,才是制约特斯拉提高产量的问题源头。
 
根据伯恩斯坦(Bernstein)公司的分析,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有可能让特斯拉的生产过度自动化了。
 
伯恩斯坦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Max Warburton)和托尼·萨科纳吉(Toni Sacconaghi)表示,特斯拉对生产线上使用的自动化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期望过高,流程上也过于复杂,这使得备受期待的Model 3产品不能按目标产出。
 
此前,特斯拉为Model 3定下的量产目标是截至3月底的每周2500辆,截至6月底每周5000辆,远低于公司更早时定下的截至2017年年底周产5000辆,2018年年底周产10000辆的目标。
 
特斯拉曾将遇到“生产瓶颈”归咎于电池的生产能力,但在公司第4季度会议上,马斯克表示Model 3的产能上不去是受组装效率的限制。
 
 
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一样,特斯拉在冲压、油漆和焊接环节上是自动化生产,但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也在尝试用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最后的组装环节。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自动化在组装环节的作用有限。”沃伯顿说道。
 
特斯拉订购了大量库卡(Kuka)公司的机械臂设备,但其组装环节自动化的结果,就是比传统车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相同水平的产量。
 
完全自动化生产也不是没有先例,菲亚特与大众都尝试过,但也都失败了。日本的大型车企在组装环节上会对自动化进行限制,不仅是因为要考虑到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过多的使用自动化设备反而会减低产品的质量水平。
 
不仅如此,高自动化工厂需要的资金投入对成本控制也是一大问题。
 
 
一般来说,组装环节用到自动化设备的时间不会超过总工作量的5%,特斯拉想让自动化占到50%。
 
去年,特斯拉在第三季度业绩评估后,裁员了700名员工,主要来自汽车业务,占员工总数的2%。虽然节省了工人的工作成本,但聘用可以管理、操作与维护设备的工程师的成本也不低。
 
本周,穆迪评级(Moody's)将特斯拉的信用评级从B2下调至B3,公司称该评级“反映了特斯拉Model 3汽车产能的严重不足”。
 
在其信用评级中,被评为B级就意味着企业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B3则是评级系统中B级最差的一档。
 
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抛售持有的特斯拉债券。“如果特斯拉Model 3的实际产量与公司目标有差距,特斯拉的评级还会再降低。”穆迪在报告中写道。
编辑推荐
宝马新世代的“中国配方”:产品为核、创新为王、合作为基
宝马新世代的“中国配方”:产品为核、创新为王、合作为基
同比飙升29%,全球电车销量创纪录
同比飙升29%,全球电车销量创纪录
11.99万元起杀人价,东风日产彻底放手一搏了
11.99万元起杀人价,东风日产彻底放手一搏了
邓留超:不大折腾,不瞎折腾
邓留超:不大折腾,不瞎折腾
长续航13万元起售,一汽丰田bZ5树立五维安全新标杆
长续航13万元起售,一汽丰田bZ5树立五维安全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