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辆的意义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张屹鹏)    18年12月28日 15:09
 

今天,新特DEV 1第4000辆正式下线。坦白讲,新特稳健、谨慎、高效率的交付之路,值得其他造车新势力借鉴和学习。

 

造车不易,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只是对于新势力们来说,加了一个“更”字而已。

 

今天,新特首批智能A0级纯电动汽车DEV 1在一汽轿车长春工厂正式下线,首批将交付4000辆。4000辆这个数量可谓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相对于在市场摸爬滚打很久的传统车企,也是只是一款车半个月的销量;但在新势力的圈子里,2018年成功交付4000辆,已足够亮眼。

 

新特汽车DEV 1第4000辆下线仪式现场

 

就现阶段而言,做新能源汽车仍是政策导向,这片肥沃的土壤给了新入局者前所未有的生长环境。相对于传统车企,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有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核心的问题。

 

新势力的优势与短板

 

“PPT造车骗融资”,这是最初人们对很多造车新势力的看法,时至今日仍是很多新入局车企摘不掉的标签。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短期内无法实现规模化的交付。

 

新特汽车CEO 先越

 

新势力做新能源车,没有传统车企需要规避的技术壁垒,可以放开手去规划、大胆去尝试,这在造车领域是个很珍贵的事情。正因如此,在新能源汽车上加入智能化的属性变得更加现实,上升空间也更加通畅。

 

优势明显,短板突出。新势力们虽然自由洒脱,但没有市场基础、没有品牌积淀、没有体系、没有渠道等问题很实际,这些困难需要一个个得去克服、去解决。

 

储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他们深知,若没有体系,无论是4000辆还是40000辆,都将是空谈,没有未来。对于此,也许新特的做法值得很多竞争对手去参考和借鉴。

 

新特给人的感觉是在闷声发大财,声势不大,但却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情。前文曾提到,新势力没有技术的壁垒,新特则最大化利用了这方面优势,在全球的技术布局力度非常大。

 

新特不仅在北京设置有智能互联、资本及品牌中心,在杭州建设了整车研发中心,远至海外,硅谷和都灵也有新特的研发中心,当然,这一切更离不开贵安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

 

没有品牌的优势,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举步维艰,但品牌塑造这件事儿一旦与产品本身脱钩,就很容易变成自说自话、空手套白狼。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柳长庆

 

新车发布之时,新特已经接到超过4万台的订单。新特对于产品的苛求,是这些准用户可以看到的。无论是整车14大性能属性、271项关键指标的测试,对于供应链体系的严格把控,还是在三电系统上的执着追求。新特很聪明,用这些来打动用户、塑造品牌,也许不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牢靠的。

 

买车和修车这两件事儿,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之前非常看重的两点。据悉,截止到2018年11月,新特的D.BOX网络建设已经覆盖超过70个城市,68家经销商完成签约,44000辆总订单一定要感谢很完善的售前体系。

 

卖完车,新特没有坐在屋里点钞票,而是在做保障体系。仔细想想,如果没有新特提供的充电桩安装服务、智能充电网络系统以及售后网络,看似抢眼的订单数量,最终的转化率势必会大打折扣。

 

4000台,意味着什么?

 

说到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交付,就不得不提下蔚来。11月27日,蔚来在其安徽合肥工厂举办了第10000辆ES8下线仪式。虽然一路下来历经坎坷,但李斌兑现1万台的交付承诺最终将成为现实。另外一边,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不久前透露,因交付环节太复杂,2018年内将无法完成1万辆的交付。

 

 

造车新势力的交付有多难?目前,蔚来、威马、新特等新势力已经完成了一定量的交付,也正式摆脱了“PPT造车”的嫌疑。

 

我们看到,近百家的造车新势力虽然声势浩大,但真正交付的却寥寥无几。一款新车的交付,尤其是一家新入局车企的交付,需要真正可以进入市场并创造良好口碑的产品、相对成熟的渠道体系、支持交付的产能以及完善的交付流程。

 

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实际困难却很多。比如延迟交付的威马,沈晖曾对此解释说,延迟交付的具体原因,不是生产能力跟不上,而是因为交付环节太复杂。

 

所以,新特4000辆背后的不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许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承诺的兑现和稳健扎实的做事风格,已经让新特在行业中的形象加分不少。

 

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新特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是一个表率。新特从始至终的努力都在围绕最终的交付展开,4万多辆的订单没有冲昏他们的头脑,按部就班的方式让人感觉很踏实,步步为营的谨慎与成熟对于一个新势力来说弥足珍贵。

 

利用资质还是选择代工

 

众所周知,近几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快速发展且不容有失。不过很多新势力一方面在布局现在与未来,另一方面却在为生产资质问题挠破了头。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代工的方式被孕育出来。

 

代工的案例有很多,比如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小鹏与海马的合作以及新特与一汽的合作。代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资质问题,但前提是能够很好的克服质量把控、生产体系等问题。

 

 

还拿新特来说,之所以选择一汽,很大原因是看重后者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背景,以及比较成熟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另外,保证产能的同时售后渠道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所以,无论是利用资质还是选择代工,如果能够保证产品品质,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都将是非常好的出路。

 

学习新特,并不是学习他谨慎的作风,而是在谨慎之下说到做到、行动为上的理念。不得不说,目前很多造车新势力还处于“PPT阶段”,交付时间依旧遥遥无期。那么,与其急着交付,不如先把前期道路铺平垫稳,等到大规模进行交付工作时,新特自己踏实,用户自然也更放心。

 

 

编辑推荐
福特或终止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
福特或终止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
游戏巨头Unity的汽车版图:数字孪生工厂、座舱、车载游戏
游戏巨头Unity的汽车版图:数字孪生工厂、座舱、车载游戏
沃尔沃全新XC90:在安全基石下,深讨豪华智能进化论
沃尔沃全新XC90:在安全基石下,深讨豪华智能进化论
smart迎来“全球之年”,在上海车展打出三副王炸
smart迎来“全球之年”,在上海车展打出三副王炸
28.99万起,领克900上市 树立家庭旗舰大六座新标杆
28.99万起,领克900上市 树立家庭旗舰大六座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