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间,海兹曼经历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种种波折,同时也帮助大众实现和见证了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并为下一个6年指明了方向。
一位把一生都献给了汽车事业的德国人在中国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2018年11月16日,德国沃尔夫斯堡传出消息,宣布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将于2019年1月退休;而接替他担任中国管理董事会负责人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管理董事会的主席迪斯博士。
整整36年,现年66岁的海兹曼教授将整个职业生涯奉献给了大众汽车,其中有超过6年时间都献给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6年间,海兹曼经历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种种波折,同时也帮助大众实现和见证了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并为下一个6年指明了方向。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当时的中国轿车工业发展才刚刚提上日程,大众汽车集团就已经开始了与中国的接触,并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开启了大众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1983年4月11日,一辆以CKD方式组装的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成功下线,这标志着大众汽车集团成为率先来到中国的国际汽车制造商。1991年12月,第一辆捷达轿车在长春组装下线,推入市场后畅销多年,成为无数中国消费者圆梦家轿的功臣。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大众汽车集团也向中国市场引进了更多先进技术的创新车型,并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001年起,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高端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开展进口车业务;大众品牌旗下的朗逸、宝来等国产车型的陆续上市,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在海兹曼的带领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营业利润由2013年的42.96亿欧元增长至2017年的47.46亿欧元,增幅达9.5%。交付量由2013年的327万创纪录地增长至2017年的418万,增幅近22%,为大众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经销商网络也由2014年的约2750家增加至2017年的约3150家,并计划在2020年拓展到超过3400家。
2018年6月,《汽车商业评论》受邀参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该工厂秉承建设“绿色工厂,完美工厂”的理念,具有绿色冲压、绿色焊装、绿色涂装以及污水处理并高效利用的工艺亮点,力求在环保、智能等多个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柔性化生产方面,MQB平台的模块化结构,可实现4款车型混线生产的能力。同时,焊装车间是德国大众在中国第一条基于MQB平台的车身焊装线,也是全球首次在焊装领域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车间,最大化完成对生产线的共享利用。
目前,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已实现智能无人库房,利用带有智能物流系统的AGV小车,在零部件配送上实现无人化操作。未来,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为打造工序无人化、维修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而努力,最终实现无人化的熄灯车间。
华南基地的建立,为当地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也带动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在地区的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为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大众集团位于中国的生产基地及工厂数量由2013年的17座生产基地、23家工厂增长到24座生产基地、33家工厂。在中国的员工总数也由2013年的8万多名增长至2018年的超过10万名(在2022年之前,目标拥有雇员人数超过11.5万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比预期更加严苛的节能减排目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海兹曼的带领下也驶上了快车道,规划了大众电动汽车在未来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2018年10月,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开工。此新能源汽车工厂是大众汽车全球首个专门生产MEB平台纯电动车型的工厂,规划产能达到30万辆。
按照海兹曼的蓝图,到2025年,大众汽车将推出涵盖进口、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在内的20多款全新车型,在中国打造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阵容。集团旗下各品牌将推出共计超过80款全新的电动车型,包括50款纯电动车型及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正如大众汽车集团所承诺的,最迟至2030年,这一数字还将大幅上升至300余款,以应对充满挑战的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并将逐渐形成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出行服务四大领域,志在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众享智行,打造以人为本的移动出行——这是我们作为集团最核心的目标。”2018年4月,海兹曼教授在北京车展上说道。他坚信,大众汽车将努力成为中国市场在个人移动出行领域的先驱,全心全意与合作伙伴共同携手,旨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客户打造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个人移动出行未来。
数字化、车联网和新移动出行服务必将主导出行领域的未来,而大众汽车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全新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随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迅速与国内业界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在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领域与出门问问、在分时租赁领域与首汽集团、在网约车领域与滴滴、在高端按需出行服务领域与一嗨开展合作。
按照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计划,至2022年,集团及其合资伙伴将为中国提供约150亿欧元用于在电动出行、自动驾驶、数字化以及移动出行服务方面的发展。而在海兹曼教授的牵头下,推动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同济大学的合作,通过应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为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