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图商TomTom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这家专注车载导航28年的公司,在静态地图方面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不过近年来其业务中心已经向自动驾驶所需要的高精地图倾斜。
为了更好地聚焦高精地图业务,TomTom已经决定将旗下运营远程车载信息处理业务的子公司TomTom Telematics卖给普利司通集团。该收购案预计将在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
TomTom2004年进军中国市场,已与国内多家OEM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在上海设有分公司。
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TomTom大中华区总经理兼汽车导航销售副总裁张志宇接受了汽车商业评论的专访。以下是采访节录。
静态、动态数据都需要
汽车商业评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要做到具备哪些功能?
张志宇:地图可以分不同的应用。最传统的应用,人看到数字化地图,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附近的主要道路,还有自己要去哪里。这些传统的地图一定是存在的,即使在自动驾驶场景里面,乘客还是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
还有一部分是安全驾驶应用,道路的特征,尤其是曲度、斜坡,必须要能体现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些都是未来高精的自动驾驶必须要有的。
对于高精地图来说,重点在于精密度、定位。自动驾驶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你在哪里,如何做运动规划。除了道路路径的规划外,还要能知道运动规划,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对本身位置的感知,还有附近场景的重建,对于整个驾驶的决策判断都很重要,所以它要的是地理位置的精确度。
比如堵车了,我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地图就会给我规划出一条智能的路线,是这样吗?
这个今天的传统导航就已经能够做得到。我现在讲的是属于运动规划。就是在周遭的环境里面,我应该选择哪一条车道线,在这个范围里面做实时的动态的运动规划。而路径规划传统地图就做得到。
自动驾驶里面必须要有传统地图,也必须要有高精地图。高精地图能够告诉你在哪一个车道线,可能你要变换车道线,这就涉及到对附近场景的完全的认知,然后你才能做局部的运动规划,最后到达目的地。这个运动规划跟周遭整个场景的感知是有关的。
比如我去一个地方,希望控制车辆速度,开起来一路绿灯,能够做到这样吗?
可能并没有办法做到那么理想。但从数据规划的整个方向来讲,当然是希望减少你的交通时间,降低环境污染,省油,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安全到达。这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你们有TomTom Traffic这个产品,高精地图是包含在这里面的吗?
基本是这样,高精地图里面有很多数据,可以区分成静态的数据跟动态的数据。
静态的数据可能是在一年或者几个月之内是不会改变的,比如地理样貌,大概不会改变太快。
但一些动态的数据改变很快,比如,今天早上8点这边拥堵,过了9点就不拥堵了,这种讲究时效性的信息属于动态数据。交通信息属于动态数据的一环,还有一些事件也是动态数据的一环,比如,今天这条马路是封闭的明天就不封闭了。
整个高精地图要达到能够自动驾驶的话,必须要有静态地图,也必须要有动态信息,这样才能实现自动驾驶。
那这个对算力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跟自动驾驶的安全相关的。如果没有办法掌握前方该有的信息的话,你的动态规划很可能就没有办法达到高度的安全要求。
这样是为什么要有传感器,要有高精地图,基本上它们就在形成对场景的感知,然后达到安全的冗余。
商业化落地是最大挑战
汽车商业评论:未高精地图提供商不少,彼此之间产品的高下怎么衡量?性能上有哪些差异?
张志宇:以TomTom为例,我们提供的地图是最完整的。我们有基础的导航地图,包含兴趣点、道路名称等整个基础的图库。
再往上讲,我们也针对道路的曲度、斜率,甚至交通标志做提取。这是专门为安全应用的,比如也可以给卡车使用,卡车行驶到一个坡道的时候,知道前面是斜坡,系统会自动做控制,人就不会再去踩油门。我们当时使用的一个案例里面,能省5%的油耗。
我刚刚讲到地图,除了基本的图库以外,有ADAS辅助驾驶地图,再往上,甚至有车道级别的3D高精密地图。我们TomTom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地图,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配合精密度,覆盖L0到L5。
L5还很遥远。
但是就地图本身来讲的话,我们的精密度是做得到的。在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地,我们都有高精度地图。
也就是说L4、L5实现起来很遥远,但是在高精地图这一块,你们的产品都准备好了?
对,就是在主要的道路,比如高速公路。至于一般的道路,还需要时间。
我看到一个数据,2018-2019年是全球范围内进入L2级自动驾驶的阶段,预计2020年起国内外将正式进入L3级自动驾驶阶段。
我想基本上高精地图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地域性的差异。国内的使用场景和国外的使用场景不一样,路况也不一样。有的地图的采集在自动驾驶、传感上面的这些验证,其实是有地域性的差异的,但是在技术上还是有很多共通性。我们公司对高精地图的发布、采集基本上是依靠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你刚才说从L0到L5高精地图的技术都有了,那未来几年在技术上就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吗?
刚才说的是主要道路,还有一些城市次要的道路。这些都有不同的挑战,这是未来几年必须要做的。城市道路相当复杂,场景上不光需要主要道路,能够做到自动驾驶,有相当大的挑战。
目前你们高精地图有哪些客户?如果从全球来看,市占率大概多少?
全球十大车厂里好几个都是我们的客户。从L1到L2整个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来讲,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0万辆车在路上跑。
最近高德宣布将以成本价格为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高精地图。之前,2016年,高德就曾宣布免费为合作伙伴的自动驾驶测试提供高精地图数据。这种免费和低价的策略对你们高精地图业务有影响吗?
我们乐观其成。从高精地图的整个生态来讲,它的采集和维护挑战是很高的。高德如果侧重让自动驾驶加速普及的话,他们的策略对整个行业是有积极效果的。高精地图进展最大的挑战还是商业化场景的落地。
导航的进化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我们驾驶车辆,还是习惯用手机导航,您觉得汽车本身的导航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才会把手机抛开?
张志宇:我在导航领域工作了十几年,最早的导航机基本是后装市场,手机出来就把导航机取代了。因为手机更方便,可以联网,实时在线,地图是最新的,有很好的使用体验。
但是手机的挑战在于,接下来在汽车四化中,智能化方面很重要的是传感技术,当有传感技术的时候可以提高安全性,也可以通过传感技术进行即时的众包,做整个实时路况的分析。汽车的传感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甚至整个自动驾驶实现的可能性。这是手机做不到的。
这个方向咱们都能看出来,但什么时候人能彻底把手机放下来呢?
汽车提高安全性,会先从安全辅助驾驶开始,这是消费者可以体会到的。手机没办法实现,因为手机没办法跟汽车传感做冗余。这就是导航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导航机到手机,最后汽车会占主导。
现在很多车企在开发智能座舱,有了智能座舱,导航又会是什么形态呢?
导航跟手机不一样,它会是整个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中心。导航也会跟手机互联,不用拿起手机,就能在汽车中央系统里面看到推特的信息。
在我们运算能力增强以后,除了提供汽车该有的驾驶辅助或自动驾驶的功能以外,它还能提供信息娱乐服务,这些都会在汽车里面得到很好的集成。
今年上海车展5G是一个热门话题,您觉得5G技术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改变?
整个自动驾驶场景里,云计算、车载服务等通过5G可以更紧密地结合。比如串流的影音服务,随着5G的普及可以在车里应用。对自动驾驶来讲,5G大幅度提高即时性,能够把更多的信息做回传、融合和发布。这些对自动驾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到高精地图,5G会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高精地图本身,采集之后维护是很重要的,维护里面怎么去侦测道路的变动,把数据回传到云,做地图的融合,然后做差分的发布,这是高精地图整个维护的闭环。
有了5G,从变动的侦测,到融合,再到差分的发布,可以实现得更完美。我们公司能提供一个完整的闭环,特别是在实现自动驾驶的可能性上,5G更能够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