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努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双重危机——全球范围的病毒蔓延和潜在的今后长期严重的经济衰退。如果说世界即将出现一个新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听起来似乎不怎么靠谱。形势是如此的多变和复杂,以至于采取任何行动都会让人觉得大胆且鲁莽。
但是,行业的领导者不会坐以待毙,此时正是情景思维的用武之地,使人们面临的选择及其潜在的影响逐渐清晰。基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政府之间和政府内部的合作程度,这里探讨了未来三到五年移动出行的四种可能的情况。
一,只是一场短暂的风暴
急剧但短暂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凸显了移动出行趋势的一些长远变化,包括对电子商务和送货上门更加依赖,以及更强调卫生和安全。尽管出现了暂时性的衰退,但大多数供应商和政府还是会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典型的商业周期低迷态势正在上演,从小型出行化初创企业到大型现有企业,都在进行全面整合。
二,掌握在个别大型私企手中
包括交通在内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多地由私营企业提供。移动出行企业,尤其是最大的科技型供应商,逐渐介入政府提供服务较落后的领域,为客户提供无缝运输服务。看到出行数据在管理疫情方面的效用,个人越来越愿意与私营企业分享信息,移动出行技术进步很快。
三,日出东方,东亚成为关键力量
从管理疫情到移动出行,东亚模式被普遍认可。中国、新加坡、日本等成为移动出行创新和研发的领先中心,令硅谷和特拉维夫都黯然失色。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物理和数字价值链在东方整合,这不利于欧洲和北美企业。在强大的政府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支持下,积极的交通管理,以解决围绕拥堵和空气质量的系统性挑战成为常态。
四,回归政府管辖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领导抗击冠状病毒的工作时积累了更大的权力。城市通过自上而下的监测和控制(例如,定价)强制共享数据并积极规范出行,先作为控制疫情的一种方式,然后作为实现系统范围内其他目标的一种方式。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让位于加强政府监督。
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无论哪种情况发生,某些趋势可预见性地会得到巩固和持续。如,通过数字化代替出行,远程工作、远程医疗和在线学习可能成为部分人的永久常态,出行需求大大减少。转变的程度,以及是否会对整体需求(例如,旅行里程或模式选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和相关的宅家令的持续时间。
公司和出行运营商应评估其客户群,并衡量对出行模式的潜在长期影响。如:有多大比例的人可能会转为永久性的在家工作?你的主要市场针对通勤还是休闲旅行?这些公司应该使用深入的消费者数据,包括调查和人口统计,生成一个详细的图像,因为趋势是具有特质性的。
安全有了新的焦点,定义范围也被扩大。一旦人们再次恢复日常出行,"安全"出行增加了卫生和健康两重概念。可以预见的是,在人群聚集的景点,会增设各种各样的措施。
每个机构都应该从健康和卫生的角度出发,对其端到端的运营和与客户的互动进行全面评估。部署一流的措施,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用户和公众,很可能成为在后疫情世界的成本。对于共享交通(网约车、按需班车、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和公共交通来说,这一成本可能是双倍的。
对电商和送货上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冒然进入拥挤的商店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再加上宅家令,正在加速向在线零售和送货上门的快速转变。我们可能会看到通过机器人和无人机扩大测试和部署自动送货,以及长途卡车运输的远程操作和自动驾驶,围绕供应链优化、长途卡车运输和最后一英里货运出行的关注和创新不断增加,
各机构应探索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和送货上门。在疫情之前,在线零售和最后一公里的应用已经在快速增长,而疫情很可能加速这一趋势。各个出行领域的公司应该考虑如何以最佳方式在该领域快速布局。
在整个交通生态系统中,很少有人能安然无恙地度过这些危机。一些参与者将退出,新的入局者可能会崛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投资起伏不定,并被重新分配。可能出现新的消费者偏好、新的使用案例和新的商业模式。移动出行已经是一个高度动态化的领域,在未来几个月内,它将变得更加多变。
评估当前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并评估可能需要哪些新的合作。发展强大而活跃的市场、竞争对手和生态系统感应能力。公共或私人参与和合作可能会在所有移动出行的未来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现在积极建立这些关系带来回报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这些“没有后悔药吃”的考虑之外,每一种方案都有多重结果可能,而集体交通未来关键取决于无数利益相关者,包括你我他在未来几个月内做出的决定。基本的选择很简单,在整个出行生态系统中可能会有瞬息万变的表现。
是放弃新的模式和服务,专注于传统业务,或者完全脱离移动出行的格局?还是保持甚至加倍努力,创造新的方法,推动我们走向重塑的交通系统?后者需要勇气、信念,当然还有更大的风险容忍度,这可能是许多人力所不及的。
未来取决于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在这个系统中,角色和创造价值的来源都会发生变化。与所有危机一样,这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可以设想以不同的方式在经历重大变革的出行环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