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一家实施C2B大规模智能定制模式的车企,上汽大通已经经历了四年的磨砺,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其以一场名为“全能MPV定制专家”的发布会,让观众现场领略了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场景。
可以说,“如何做好差异化竞争”从始至终都是上汽大通的核心命题,尽管这并不容易。
在活动现场,上汽大通总经理王瑞表示:“未来汽车市场的差异化可能不仅是简单的硬件或产品,整个市场内的产品进步都很快,但实际上从产品本身而言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
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主流SUV仍然是体量庞大、竞争激烈的细分领域,众多车型在此深耕多年,鏖战正酣。这些于车市红海中厮杀的局中人皆深知,想有所作为需直击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
如何直击?空间、配置、舒适性、安全性、设计,不同的汽车品牌均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但在王瑞看来,未来汽车市场的差异化可能不仅是简单的硬件或产品,整个市场内的产品进步都很快,但实际上从产品本身而言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上汽大通MAXUS在SUV领域,差异化主要展现在服务模式方面。
他表示,D90Pro是唯一一款不在传统渠道里销售的产品,上汽大通的渠道里只有展示车和试驾车,这款车仅在线上销售。
“针对这一领域,上汽大通有着规模较大的自身团队,还有很多车主,上汽大通的一些合作伙伴,包括粉丝可以成为迈享客,在他们的圈层里帮上汽大通卖车。”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这其中所反映出的却是上汽大通强劲的用户粘性,据媒体报道,在去年12月,上汽大通老客户传播转化率就已经接近30%,将用户转化为粉丝。
王瑞举例,用户在线上买票并参加一场又一场线下的越野体验,一边学习越野技能,一边对90Pro增加了解,最终通过多对一的沟通达成转化。
“我们在服务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一方面可以促进销售,但最重要的是更好的服务用户,因为我们与用户之间是无缝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用户信息以此提供服务。”王瑞说道。
对于上汽大通而言,“服务”无疑是打造差异化的杀手锏,而与此同时,其于2016年就提出的定制与共创的概念,即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透露,目前上汽大通每个工程师后面有几万、几十万的用户跟他们每天在沟通,用户和品牌的关系会更融洽,服务会更快更到底。
在此次车展上,上汽大通带来了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车型——EUNIQ 7。
事实上,氢燃料电池对于整个汽车圈而言实际并不能算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过去几年,我国也出台制定了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
在国家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而上汽集团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今年9月正式发布了“氢战略”。在此次车展的活动现场,王瑞也直言:“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据悉,在燃料电池方面,上汽从“凤凰一号”开始,已经坚持氢燃料电池研发应用和产业推广有二十年。
从2001年参与国家“813计划”,到2010年上汽掌握动力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再到现在的第二阶段,上汽已然开启了燃料电池的系统的国产化的序幕。
“我认为氢能源是解决方案,电动车只是转移能耗污染,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对于近些年汽车行业持续不断讨论的“三大技术主流”未来发展趋势上,王瑞也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氢的来源非常广泛,“一些人工煤气50%是氢气,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同时氢气也是一些石化的副产品、煤矿和钢铁的副产物。”
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电化学反应,从制取到排放都是零污染,而目前上汽大通的氢能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已经到了推广的节点。”
据悉,国家的基础建设正在大力推进,仅仅是上海就规划了25个加氢站,其中一年内建设完成的有15座。目前全上海有5、6个加氢站,基础建设十分之快。
“在乘用车产品上推广氢能源技术,非常依赖加氢网络,商用车建一个就可以满足很多车,但乘用车一定要串起来。”王瑞说道,“国家正在推进长三角氢走廊,我们从技术层面给政府推广的信心,政府也有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的问题。”
与此同时,王瑞也强调,目前上汽并非只专注于一种技术,而是纯电、插电混动、氢能源三条技术线路并行,只是在五年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资源放在氢能源上。
对于目前上汽大通的发展,王瑞坦言:“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只有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