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主流汽车国际论坛上海举行 多位行业人士共议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观察家)    21年4月19日 20:16

4月18日下午,以“相信确定性”为主题的2021主流汽车国际论坛在上海虹桥康得思酒店举行。论坛由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组委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大力支持,《汽车观察》杂志主办,并得到了北汽集团、蔚来、恒大汽车、密西根中国创新中心等战略合作伙伴的鼎力相助。

会上,来自海内外汽车行业机构、国际交流合作组织、主流车企及经济界、科技界、法律界的多位行业人士围绕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展开了讨论。

在论坛开场的致辞环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王侠表示,全球疫情反反复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起起落落,汽车产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但还有一些事情正在变得更加确定。其中,最大的确定性在于,中国的开放不会停止,经济向好的趋势依然明显;第二,即使疫情结束,车市也很难重现往日的高增长;第三,产能过剩必将加剧竞争和淘汰;第四点,新能源汽车不会是短暂的风口;最后,很多基本的商业逻辑,例如用户思维,一直没有改变。

“与其活在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中,不如沉下心来,把确定的问题想明白,把确定的事情先做好。”王侠强调。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0周年,双方合作正呈现出更稳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也会惠及双方汽车行业。今年大一季度,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同比增长26%,10个国家中有9个实现两位数增长。为此,许宁宁建议,汽车与相关行业应借助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借助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紧密联系、借助RCEP带来的开放的市场机遇,进一步积极对接、借势取力。

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看来,经过几十年的合资合作,中德两国汽车产业早已密不可分。近两年,中德合作继续加速,不仅德国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也不断加大在华产业布局,宁德时代、华为、蔚来等中国企业积极出海,前不久中德双方领导人还就“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加强中欧合作举行了会谈。“疫情当前、国际政治复杂的背景下,中德双方良好的合作局面显得难能可贵。中德双方将携手同心,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复苏。”张琳称。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房宁分享了其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房宁介绍,全球化、长周期增长早已结束,去全球化舆论兴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也悄然而变。从国内看,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提前从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转入5%以下区间。

在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看来,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表现为:新技术的应用将引起新架构和新商业模式的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新汽车产业演进成为新科技产业具备“确定性”;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带来“不确定”性,同时赋予汽车更高价值。基于此,王俊建议,汽车行业应深化各领域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从业、政策、舆情和消费环境,在“不确定”的大变局中确立新的竞争能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级专员张杰认为,全球汽车发展的未来是智能汽车,而最具“确定性”、拥有最大发挥机会的是电动智能汽车。电动智能汽车凭借先进的能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生态和模式带来巨大改变,同时还不受碳排放、双积分限制,拥有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以落地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为例,其作为电动、智能汽车双重范本,靠碳排放额度交易就已经赚了16亿美元。

论坛最后,《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总编辑刘小勇总结道:“每一个人面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许都不一样,有效的研讨和相互沟通有助于将各自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主流汽车国际论坛正是这样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够从不确定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编辑推荐
首席执行官柯皓哲:采埃孚正在加速战略转型
首席执行官柯皓哲:采埃孚正在加速战略转型
宝马阿里合作成果落地,两大BMW定制AI智能体上海车展首发
宝马阿里合作成果落地,两大BMW定制AI智能体上海车展首发
东风日产N7预订 ,谁说日系车不行了?
东风日产N7预订 ,谁说日系车不行了?
零跑B01首秀
零跑B01首秀
续航1500公里、充电速度提升3倍?固态电池即将迎来奇点时刻
续航1500公里、充电速度提升3倍?固态电池即将迎来奇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