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对汽车业的影响,之前更多聚焦在乘用车领域。事实上商用车也是芯片荒的重灾区。7月2日吉利远程全新轻卡智星上市发布会后,多家经销商向我们反馈,如果不是芯片荒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可以增加30%到100%不等。
作为一款新能源轻卡,远程星智的智能化程度堪比乘用车,芯片的使用量大,让远程汽车也受到一定影响。
12.1英寸中控屏,车机内置货运版导航,智能避开限高限行路段,车机系统还支持语音控制,导航、空调和音乐等主要操控都可用语音完成。远程控制能在家中用手机提前打开车内空调。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前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360度全景影像、疲劳驾驶检测等功能也一应俱全。
无论智能座舱还是智能辅助驾驶,与主流乘用车不相上下。
发布会也和乘用车发布会一样,用相当长时间介绍新车的架构——云界。
该架构被远程称为“新能源轻卡专属智慧架构”“ 历时5年、汇集1500名工程师智慧结晶、整合远程汽车全球优质资源打造”, 覆盖纯电、增程、氢燃料电池3种动力形式,适用于2.5t-12t的各类运输和专用作业类车辆,并拥有窄、中、宽3种驾驶室选择,满足轻卡车型全场景的使用需求。
云界架构的革新之处还在于它源自吉利乘用车GCEEA1.0电子电气架构,电子电气方面的高集成性和强扩展性使它拥有“人、车、路、货”智能联动的可能性,让物流效率再次提升,把商用车从“硬件定义汽车”带入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智慧架构时代。
该架构目前可实现L2+级驾驶辅助,未来可拓展至L4级自动驾驶,关键控制器均具备OTA功能,能够快速导入新功能,令车辆具备了快速学习迭代的能力。
商用车的乘用化、智能化并非远程星智独有,已经成为潮流趋势,而这类新能源商用车也给上下游带来了新机会与新生意。
发布会当天和之后,汽车商业评论采访了多家远程经销商,他们大多从去年甚至今年才入网,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在路权和补贴政策鼓励下,这些城市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在迅速做大,如果不是芯片短缺,销量还会好得多。
上海经销商说,如果敞开供应能多卖30%,重庆经销商说能翻一番。
从这些各地一线经销商口中的描述,也能勾勒出新能源商用车的生长状态。这些对吉利远程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市场,远程的大客户销量占比超过50%。
这家上海经销商属于独立的中小经销商,专门销售轻型新能源商用车,目前代理吉利、大通、长安、华晨鑫源4个品牌。吉利品牌月销量一般为30~40辆,负责人说整个上海吉利品牌一个月销量是几百辆。
星智这款车卖一辆能赚1.5万元,经销商开心得不得了。
和乘用车类似,新能源商用车在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牌照费用,今年普通燃油车客运牌照要16万元左右,货运牌照6万多元,新能源货运牌照一万多元,客运免费。
其次是路权,燃油商用车进不了中环、外环,新能源牌照能全市通行。
第三是运营成本,相比同类燃油车,电动车平均一天的充电费比加油费节省10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到3000元。
“在上海口碑比较好的就是吉利、五菱、大通。吉利远程做得晚,但是质量是很不错的,设计人性化一些。”经销商负责人说,远程的一些细节很受客户欢迎。
比如大多数车厢地板都是皮子的,差一些的是一层毛毡,拉货时候容易擦破。远程的车厢地板是一层花纹铝板,即防滑又不会破。
还有车厢侧面的门,其他很多品牌的车在侧门处有台阶,远程的侧门处是平的能装更多货物。
吉利还会根据车主的反馈调整产品。“我们从去年开始卖吉利,刚开始客户反馈续航有点少,后来他们就重新改了,他当时主打的是动力,都是可以调的,后来调成主打续航就没问题了。我们也看上这个车了,我们自己买的也是这种车,几十辆,买了租给司机跑平台。”经销商负责人说。
重庆荣傲是远程微面和增程式两个产品系列在重庆的总代,这两个系列的产品由他们批发给物流公司、二级经销商。远程其他产品则反过来,荣傲从其他批发商那里拿货,零售给客户,星智就属于这种情况。
荣傲只代理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其中商用车一个月销量50辆左右。由于经过了一级批发,荣傲卖一台星智的利润在七八千元。
这是在芯片短缺车源不足的情况下。荣傲总经理陈静说,要是车源放开了卖,一个月100辆不成问题。
而且重庆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大,新能源商用车占比不到10%,“成都的占比比重庆大多了。电动车的推广跟当地政府的政策有关,成都三环以内燃油商用车不让进了,执行有3年了。重庆今年3月份刚开始,早上7点到9点、晚上5点到7点这两个时间段各个桥尾号限行通过,新能源不限制。政策出台以后新能源车上涨了,今年上半年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陈静说。
荣傲去年11月开始卖远程的车,之前以E5为主,今年在重庆的市占率做到了15%,3月做到重庆第一,刚刚过去的6月第二。
他的客户反馈,远程的车配置、质量管控都比较好,而且设计思路来自轿车,开起来比较舒服,“不像有的货车开起来哐哐哐跟拖拉机一下,这个车舒服,是比较大的卖点”。
作为经销商,陈静对产品的优势和卖点如数家珍:“你像坡道辅助这种功能,在坡上不下溜,在重庆就非常有用,电子手刹也很好。前减震器增加了一个夹板,让这个车过坎的时候平稳性更强,不像有的货车稍微一个颠簸就跳。这款星智的后驱桥是终身免维护的,这就又省了一大笔钱。宽体货箱也受司机欢迎,大部分车没法睡觉,做配送的都是凌晨4点出门,上午10点、11点完成第一趟业务,远程的宽体车是1.8米的,司机就可以在驾驶室里平躺着睡一觉,避免疲劳驾驶。”
不愿具名的华中某经销商负责人也介绍了他们的情况。这家经销商原本经营传统燃油卡车和专用车,今年新增了吉利远程和陕汽的电动卡车。
所在的地级市对新能源没有更多激励政策,电动卡车一年只有几十辆的市场规模,而该经销商的传统燃油卡车一年能卖700到1000辆,包含销往外地的改装车。
“新能源还是要有地方政策扶持,没有的话采购成本偏高,目前整体来说新能源国内占有率不高。常规燃油车国六的十二三万就能买到比较好的了,新能源价格上不占优势,当然了运营成本要低很多。另外新能源客户最担心的是电池寿命问题,如果5年以后电池衰减了比较麻烦。”该经销商负责人说。
因为改装车销往全国多地,该经销商对各城市的政策非常了解,“国内新能源看广东,广东新能源看深圳,深圳到处是绿牌。买新能源的都看重路权,如果换绿牌24小时不限行,普通牌很多时间不能行驶。另外有的城市有运营补贴政策,3万到5万元不等,运营成本的话燃油换电车一公里能省5毛到一块,所以综合来看,往后电动卡车的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