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转型可能会导致供应商损失50万个工作岗位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朱琳)    21年12月13日 17:53


根据行业贸易组织CLEPA(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的一项新研究,从内燃机动力系统向电动汽车的过渡,可能意味着到2040年,欧盟汽车供应商将失去多达50万个工作岗位。

电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相应增长将无法完全抵消这些岗位的流失。该组织表示,电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新增岗位仅为22.6万个,净损失27.5万个职位。

如果欧盟在其“Fit For 55”的一揽子计划中制定一项提案,允许在2035年后只销售零排放汽车,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这样一来,到2030年,排放量将比2021年的水平下降55%。这套提案是2021年夏天发布的。

该供应商团体呼吁采取混合技术方法来减少排放,包括混合技术、所谓的绿色氢和可再生燃料。CLEPA表示,这种方法仍将减少50%的排放,并保持目前的就业水平。

CLEPA秘书长西格瑞德·德·福瑞斯(Sigrid de Vries)在1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只采用电动汽车给成千上万人们带来的生计风险,这些人正在努力提供可持续移动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普华永道为CLEPA编写的报告,欧洲有170万人在汽车供应商工作,另外有120万人在汽车制造商工作。在轮胎、车身制造、化学品、电池和电气设备等活动中也有大约121万个工作岗位,还有320万个支持服务岗位。

该研究考虑了三个问题:

1、不同的动力总成技术对供应商所能增加的价值有什么影响?

2、对就业的相应影响是什么?

3、对气候目标的影响是什么?

电动汽车的大部分(70%)“增值”将来自电池,从原材料到电池包装装配和回收。然而,这一行业在欧洲刚刚兴起,有许多千兆工厂在计划中,但目前只有少数在运营。

研究发现,随着该行业的发展,内燃机供应商的工作岗位将大幅减少,尤其是在2030年之后。目前,该行业有59.9万个职位,但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降至51.3万个,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降至15.3万个。

该研究设想了三种动力系统场景:

1、混合技术,到2040年,仍将把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目前的95克/公里降低到20克/公里,并将在那一年增加约20万个就业机会

2、只有电动汽车,到2040年排放量将降至零,但相应的将损失27.5万个职位

3、一种“激进”的情况,即到2030年,碳排放将减少到零,但失业人数将超过36万人

德·福瑞斯在新闻稿中说:“社会的需求太多样化了,不可能采用一到切的方法。一个对所有可用解决方案开放的监管框架,如混合动力技术、绿色氢和可再生可持续燃料的使用,将使创新成为可能,因为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重新定义交通。”

失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德国(12.1万)、意大利(7.4万)、西班牙(7.2万)和罗马尼亚(5.6万)。

另一种观点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在7月份发布了一份更为乐观的评估报告,该报告考虑了整个行业的就业水平,而且在一个比CLEPA更有限的时间框架内,即2030年与2040年。

报告称:“与一些观察人士的预期相反,我们发现,到2030年,电动汽车对就业的净影响将很小。”

与CLEPA的报告一样,BCG发现,电池供应链将是新增就业的最大驱动力。

BCG称,总体而言,从2019年565万个就业岗位的基线开始,到2030年,汽车行业的就业将持平,工作岗位减少1%,这个数字可能上下浮动,取决于数量而不是结构性问题。

报告认为,除电池外,推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创造就业机会的因素,还包括新技术和软件的增加,以及高端和豪华汽车销量的增加。

BCG表示:“虽然核心汽车行业肯定会遭受重大的就业损失,但一些支持电气化的新行业将在未来十年经历巨大的就业增长。”

报告承认,内燃机工人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会损失63万个工作岗位,但对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的需求将创造58万个职位。

BCG报告称,共有240万名工人需要接受再培训,其中160万名工人将留在他们目前的工作岗位和公司,但“要求略有不同”;61万名工人将留在该行业,但要重新定位,例如从变速器转向电动机生产;22.5万名工人需要全面“重新认证和重新定位”,例如从汽车组装厂转向电池工厂。

与CLEPA不同,BCG支持向电动汽车的快速过渡。报告称:“保持甚至加速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将其作为近期的核心汽车技术,对于促进就业的‘绿色增长’至关重要。”

“然而,这种战略必须伴随着大规模的技能建设和再培训。”BCG表示,“政府、公司和个人都有责任应对这些挑战。”

编辑推荐
猛士917之后,M817首秀
猛士917之后,M817首秀
小米SU7夺命2秒:全民智驾背后被美化的智能、被弱化的“辅助”
小米SU7夺命2秒:全民智驾背后被美化的智能、被弱化的“辅助”
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发布,“一级能效”达标率超90%
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发布,“一级能效”达标率超90%
汽车央企宣布增持回购
汽车央企宣布增持回购
工信部颁史上最严电池令:强制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
工信部颁史上最严电池令:强制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