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牛跟尚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赵昊然
否极泰来?
2021年——牛年,中国汽车工业以销量2627万辆——同比增长3.8%的全球难得增长率,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
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3.4%;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中国品牌汽车受新能源、出口市场向好带来的拉动作用,市场份额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尤其是多数车企克服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停电限电、极端天气等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取得比预想要好些的成绩。
紧接着,部分车企虎年一月开门红:上汽集团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13%;长安集团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10%;比亚迪乘用车销售95180辆,同比增长126%;奇瑞集团销售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20%,创历史最好开门红;广汽集团销售23万辆,同比增长9.2%;东风公司销售汽车34万辆,同比增长6.1%。
而东风公司旗下的东风风神同比增长189%、东风日产启辰同比增长126%、神龙汽车同比增长85%,中国一汽旗下的红旗品牌同比增长30%,上汽集团的上汽大通同比增长44%,广汽集团的埃安品牌同比增长118%。
由此,部分主要车企从虎年伊始又信心爆棚,定下虎目标。
其中,东风风神要从12万辆挑战20万辆,神龙汽车要从10万辆挑战20万辆,红旗要从30万辆挑战45万辆。
同时,北汽新能源要从不到3万辆挑战10万辆——曾经创造过10万辆的辉煌,而其极狐的销量要从不到1万辆挑战4万辆,连续数月月销过万辆的“蔚小理”也被传要挑战20万辆。
最激进的是,华为赋能、加持的赛力斯AITO问界新年目标,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的小目标:“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先用一千家店来卖车,假使每个店每个月卖30辆,月销量便能够达到3万台,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样合作车企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些看似大跃进的虎目标,中国主流车企的老总们提前筹划,打鸡血,下基层,到前线,鼓劲加油,一幅幅抢夺开门红的春耕图浮现在车圈。
“冠冕堂皇、内外策划,让写招标走形式、摆样子、过流程,这样的供应商发现一家整治一家,潍柴把你挂在网站黑名单上。”2月13日,谭旭光在潍柴集团2022年发动机业务全球供应商大会上提出要开展“揭开面纱、整治招标”整治行动时如是说。
虎年车圈开年频频上热点的企业家要算身兼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中国重汽等多家一把手——董事长的谭旭光,人称谭大胆。
2022年1月2日潍柴集团2021年度正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述职会议上,他的总结讲话直言不讳,点评直击痛点和灵魂,道出他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人观。
1月6日的山东重工集团2022年大干一季度视频动员大会,谭旭光说,各企业要咬得住、冲得上、打得赢,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横扫一切的决心打赢一季度攻坚战,为实现全年预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大干一季度目标,谭旭光提出“三个三”的要求。“三个一票否决”是市场占有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未完成治亏和退出任务一票否决。
“三个坚决突破”是产品、市场、业务结构调整,细分市场精准营销能力,出口市场必须坚决突破。
“三个机制建设”是建立与客户零距离、无缝隙衔接的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坚决保障前线、一切为了打赢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建立集团产业链主动、高效、密切的跨企业协同机制。
1月29日上午,谭旭光主持山东重工集团2022工作年会。全球3800多名权属公司干部线上线下同时参会。
他说,放大缺陷、自我革命,是鲜明的文化特色;成功时不膨胀、困难时有韧性,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面对2030打造万亿集团的战略目标,他要求全体干部要着重思考四大问题:主营业务如何捅破天花板?战略新业务为什么做不大?再造一个新集团路在何方?如何打造高水平的外循环?
他还说,不能去资本市场忽悠,不能到各地政府那里用投资换市场,这种事过去不干、现在不干、将来也不干!我们到各地投资首先考虑的是为当地创造税收、企业产品要有市场,而不是向各地政府要多少补贴。
2月4日——大年初四下午,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来到花都区旗岭建设项目开展新春慰问暨安全检查。
广汽集团官微报道说,曾庆洪听取现场项目负责人复工复产七个一安排和施工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实地对现场设备设施和样板间进行检查,要求施工单位以高标准、高质量完善设施配套,营造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要求做好生态保护;同时要求现场疫情防控措施要做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在2月7日举办的广汽集团2022年新春视频团拜会上,曾庆洪作《虎步奔腾 勇毅奋进 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主题讲话,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全体领导干部员工2021年取得的成绩,明确表示新春团拜会也是工作动员大会。
针对2022年的工作,曾庆洪要求,新的一年,广汽集团将全力挑战全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15%的目标。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开门红”;二要聚焦重点难点,敢啃“硬骨头;三要强化责任意识,打好“主动仗”;四要发挥党建引领,亮出“精气神”。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2021年12月31日发出《保持初心、坚定信心,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的新年致辞后,2021年3月23日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的淦家阅,在2022年2月7日在开工第一天便向员工和外界发出新春寄予——《释放每个吉利人的光辉》:吉利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实事求是的价值引领。
这位80后车企掌门人指出,2021年,吉利通过发布“智能吉利2025张略”锚定未来的发展路径。2022年,吉利将通过打响“技术价值”的春雷,在数字化、新能源、电子架构、核心处理芯片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力。
这位去“总”后昵称为阿甘的年轻企业家在开工信中透露时政纲领,将构建以用户APP为平台服务体系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雷神动力推出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型;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多媒体芯片——龍鹰一号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全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也将于2022年率先搭载于全新SUV车型上。
2022年2月9日(正月初九),比亚迪全球总部组织主题为“老战友”新春宴。据比亚迪的内部公众号“迪窝”报道,这些“老战友”不是普通的比亚迪员工,而是几乎囊括比亚迪创始阶段的功臣和已经离职的曾经的比亚迪副总裁、总经理等高阶岗位。
本次活动的配备的简餐也寓意深刻,有扳手、有螺丝,明确表达比亚迪集团感谢这些曾经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
活动上,清一色的比亚迪工衣又一次穿在了在职和已离职的高管身上。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老板船夫哥——王传福为这些在职及离职的超级高管们颁发荣誉奖章。
比亚迪“迪窝”小编称,对于此次活动,虽然看似一场很普通的老同事聚会活动,但对离职的比亚迪的人来讲,是一次震惊的活动。
这次活动结束后,离职员工的微信群也炸开了锅,各种“猜测”、“评论”不断。有的说公司开始转变了,有的说老板开始念旧了,有的说“比亚迪早该如此,应该对离开的、在职的,都要善待和团结”。
这场史无前例的特别活动,或许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到底是什么,问下“船夫哥”。
2月11日,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把春节后调研的第一站再次定位在东风乘用车公司。2022年元旦后,竺延风曾把调研第一站放在东风乘用车公司并向其营销团队慰问。这次,竺延风坐下来与该公司营销管理团队座谈交流。
东风头条报道说,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丁绍斌及营销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营销收益改善计划、客户VOC闭环管理成果及改善计划、销售能力建设计划及东风风神品牌风格、品牌主张焕新计划等。
竺延风说,东风乘用车公司要有自信,切实担负起自主事业发展的重任,今年要坚持“四提两干一跨越”,全力达成20万辆销量目标。
竺延风对东风乘用车公司各项营销行动计划表示肯定,与大家一起探讨更好的策略、方案,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启发思考。
就具体的营销工作,竺延风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解决客户诉求的效率;二是客户诉求处理要有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做到闭环管理,还要进行检核;三要对客户诉求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场景库,快速应对各种问题;四要持续加强营销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建设,把营销规划落实落地;五要关注区域经理能否支持经销商完成目标,关注经销商相关信息的穿透管理;六要有“远虑”,做好应对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零部件价格上涨等风险挑战的准备。
竺延风鼓励:“大家一月份干得不错!争取二月份干得更好!期待着大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好消息!”
在为这些大佬点赞的同时,汽车商业评论也不得不提醒,销量多少,取决于车市容量和客户需求,是一个复杂的“数理化”命题,不是由车企决定,而与芯片、原材、卡脖子元件等生态圈和双碳目标、政策法规、交通等小环境以及经济基本面、国际关系、国内外双循环等大环境有关。
业内汽车资深专家指出,这也说明各企业订目标面临多重挑战并需要权衡:既要高质量,又要拼数量。毕竟,各地GDP增长还要靠拉动力最强的汽车产业。
无论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拉动GDP增长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是最好的选择,要汲取教训,避免较激烈的政策刺激引发大起大落。
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并不是很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判,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8%;商用车销量为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乘联会2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209.2万辆,同比下降4.4%,相较2021年12月下降0.6%,其中:轿车零售销量100.5万辆,同比下降5.8%;SUV零售销量98.5万辆,同比下降2.1%;MPV零售销量10.1万辆,同比下降10.5%。
在中国汽车市场传统燃油汽车下降、智能电动汽车暴增的今天,谁能抓住电动汽车、智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或窗口,谁就将在2022年乃至未来的汽车市场吃到更多更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