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2022新能源汽车销售585万辆,未来中国汽车出口600万辆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温莎)    22年7月9日 12:40

“即使今年3月到4月遇到上海疫情,中国世界地位仍然处于不断提升之中,现在已经占到32%的份额,所以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世界市场份额的支撑确定了我们中国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7月9日上午,作为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嘉宾,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表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前一天下午4点,乘联会刚刚发布了整个全国乘用车市场的运行状态,同时也发布了全国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运行状态。

他指出,发展要靠硬实力,要靠规模,我们始终认为规模决定行业发展的未来,规模决定我们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和我们的产业优势,所以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奠定了我们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超强的地位,包括我们的电池、电机等等,目前都表现良好状态,尤其我们智能化现在也取得新的突破,这与我们的体量、规模和我们整车企业的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7月7日-9日,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连续三天在武汉中国车谷盛大举办,论坛有60场主题演讲、12场议题讨论、1个联盟成立仪式、1场大佬对话、中国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十季发布、第八届金轩奖颁奖典礼暨获奖案例十大趋势发布等。

以下是崔东树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贾可博士、尊敬的各位来宾,我给大家汇报一下目前世界新能源车和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现状。

乘联会在7月8日下午4点发布了整个全国乘用车市场的运行状态,同时也发布了全国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运行。应该说整个的运行大幅超越了我们的预期,表现出极其良好的态势,尤其是传统车,跟新能源车在6月份形成一个强势发展的良好走势,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潜力跟未来都具有坚定的信心。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整个行业运行的特征。

首先看一下世界汽车市场的运行。世界汽车市场的运行以中国为核心,在2017年以前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8年之后逐渐出现一些调整状态。但是2020年疫情以后,我们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的表现依旧保持强势增长态势。

即使今年3月到4月遇到上海疫情,中国世界地位仍然处于不断提升之中,现在已经占到32%的份额,所以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世界市场份额的支撑确定了我们中国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在这一趋势下,我们看今天蓝皮书论坛也是主要讨论整个行业的变化转型趋势,我们看一下世界转型特征。1到5月,整个世界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占到了总体,如果包括混合动力占到15%的比例,不包括混合动力占到了10%的比例,7.7%是纯电动,2.7%是插电混动。

所以整个来看,世界汽车向新能源发展,尤其以中国坚定推动的纯电动发展线路快速的推进之中。

推进之下,我们从世界整体来看,以乘用车为核心的电动化趋势是极其明显了,除了中国的电动商用车发展相对较强之外,世界上的发展现在以乘用车为主。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皮卡电动化的趋势,目前来看的话,美国皮卡电动化在今年1到5月份卖了3000台,目前还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影响。

总体来看,跟我们300万辆的规模,整个以狭义乘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化的趋势也是相对比较明显的。狭义乘用车的概念是我们乘联会提出的一个整个行业分类的方式,因为我们认为整个轿车、MPV、SUV这三大品类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来看,微客逐步的边缘化,所以我们这个分类也体现了新能源车发展的行业趋势。

在这发展之下,我们认为世界新能源目前呈现一个强势发展的态势,我们预计世界新能源车在6月份也能达到80万台以上的规模,因为我们就已经达到了50万台以上的一个规模表现,呈现一个超强的增长态势,大概我们这个月应该全部汽车加起来在60万台左右的规模。所以整体来看,世界新能源车保持一个强势高增长态势。

在强势高增长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占到了59%的份额。大家想一想,59%是一个什么概念?59%是一个超强的基本来说占到了世界六成的比例。大家那时候说世界新能源怎么发展?发展要靠硬实力,要靠规模,我们始终认为规模决定行业发展的未来,规模决定我们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和我们的产业优势,所以中国以整个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奠定了我们的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超强的地位,包括我们的电池、电机等等这些产业链,我们目前都表现良好状态,尤其我们智能化现在也取得新的突破,这与我们的体量、规模和我们整车企业的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相关之下,我们看一下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相对于德国等这些国家,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的潜力。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来说,基本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以日本、韩国等这些传统的内燃机为主的国家,目前面临着产业转型相对比较被动,应该说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着比较好的状态。

也就日本、韩国,尤其是日本为代表,整体相对来说产业链是比较保守的态势,产业技术比较优势,但是产业化发展远落后于中国我们政策驱动下的电动化趋势,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成就。

在这个发展趋势之下,整个中国汽车目前来看总体进入逐步回升的态势,在汽车市场的发展之下,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呈现一个强势良好的走势。今年我们预计整个新能源汽车应该说在585万,这是我们上个月乘联会内部做的一个预测,当时看着比较激进,现在看着有些人又比我们更加激进了,因为我们乘联会数据发布之后,整个行业呈现一个相对更加亢奋的状态。在这里尤其我们看到中国目前来说发展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我们的出口表现相对来说是相对较强的趋势。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出口表现,在2021年达到213万的规模,相对于整个汽车2700万的规模,我们仍然相对较小,去年在210万的规模,今年又呈现加速怎样的态势。所以我们行业处于内外发展相对较强,尤其是在世界的竞争地位表现较强的特征。

在较强表现之下,我们行业竞争目前呈现一个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较强态势,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总体表现相对较强,传统车企的增长压力相对较大,我们东风表现还是不错的。这里可以看到一汽、北汽总体来看目前压力是相对比较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状态,这是我们昨天发布的一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线条的走势,我相信会超越了大于我们的预期。

整个新能源乘用车的量达到了57万的规模,去年12月份是50万的规模,今年达到57万,从28万、42万、57万,几个月的连续的增长的速度大家可以看到是一个超强增长。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零售的表现,我们零售从28万、36万到53万,呈现一个加速上扬的良好的态势,这个与我们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的促消费的政策,以及拉动新能源车发展,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努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态势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一个相对更加乐观的态度,整个行业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势。

总体来看,我们看世界的新能源车和中国新能源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而这里核心的一个影响,疫情的影响因素对世界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虽然说我们中国控制得比较好,但世界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行业格局出现了一些剧烈的变化之中。

这是我们1到5月份中国销量的一个状态,大家可以看到基本来说在北方这些地区相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部分地区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态度,对我们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尤其这些地区也是我们新能源车销量的一些重点的地区,也带来我们新能源车跟传统车发展的一定的影响。

而我们的车市目前来看实际上很艰难,虽然我们今天在这里大家齐聚一堂,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两年汽车行业的艰难程度超乎预期。现在最挣钱的是采矿行业,100块钱挣25块钱的利润,我们的汽车行业100块钱挣5块钱的利润还不到,4块5的利润,基本上来说剧烈下滑。过去2015年我们100块钱挣8块钱的利润,现在我们挣4块钱的利润,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艰难情况。我们利润好的一个是以核酸为代表的医药行业,另外就是卖酒的,另外就是卖烟的,这几个行业是利润最好,而且表现最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良好行业。其他的行业总体来看都属于比较艰难之中,包括计算机、汽车、其他的一些行业目前都比较艰难。所以现在要不就是开矿的,要不就是卖烟卖酒的,整个行业处于比较好的。我们实业中,汽车行业是很艰难的状态,所以在座各位现在客观说还是处于行业的一个脊梁和艰苦的状态。

在这艰苦状态之下,在4月份我们车市出现了严重的低迷情况,尤其我们可以看到4月份的时候环比3月底出现了剧烈暴跌情况,我们上游表现很好,但中下游出现暴跌的情况。这里尤其可选消费品的汽车跟石油之比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压力,而我们看到了我们普通的必用消费品相对较好,与房地产相关的也出现一定压力,但房地产出现的压力还没有汽车压力大,所以国家对这块也采取了相应的刺激政策。

尤其我们认为对于火车纾困的政策,对乘用车整个600亿的购置税补贴,这个我们认为是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

在这个发展之下,我们整个行业格局呈现了一个新的变化,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个来看,新能源车占比迅速提升,在1到5月份我们已经占到23%的比例。而这里头新能源车,A00级和A0级、B级三块表现较强的态势。总体来看,应该说A0级和A00级两块发展我们认为是较强的市场,总体表现是较强特征。

在这较强特征之下,我们认为在中国车市目前来看,在6月份呈现了一个持续超强增长的良好表现,我们6月份渗透率已经达到27%的水平,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渗透率50%,合资品牌渗透率5%,形成巨大的反差,自主品牌呈现超强的增长态势。在这超强增长之下,高低两端,5万块钱以下和30万块钱以上新能源车表现来看是一个相对较强的走势的态势。

在这个销量增长下,我们做一下具体的销量分析。第一个,我们今年遭遇了整个资源价格的爆发上涨,尤其新能源车价格剧烈的上涨,我们认为对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大家可以看到锂矿价格的上涨在今年达到50万规模,后面达到46万的水平,目前处于一个比较高位的状态。而对我们新能源车带来了两轮涨价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新能源车发展的总体的趋势状态,表现是相对较强的。

在这里尤其新能源车的出口目前表现是相对较强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对欧洲的新能源车出口表现是超强的走势。在去年大概走了28万台的规模,今年1到4月份已经走了12万台的规模,表现是相对较为良好状态。而且出口的单价达到2万8千美元的水平,呈现较好态势。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对泰国、印度、孟加拉、菲律宾为代表的入门级车型的出口和高端出口两块都呈现相对新能源车全面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的态势。

在这良好的态势之下,我们认为总体来看,整个车市发展还是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主,这块我一带而过。

我们认为轻卡或者微客电动化趋势是极其明显的,整个商用车电动化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比较明显,但总量比较小,所以这块还是以乘用车为代表的核心发展趋势。

这是商用车企业电动化整体的规模。这是乘用车企业目前看新能源发展的特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高端电动车,B级电动车从去年29%上升到今年30%,A00级稍有下降,但是A级大幅增长,从9到16的水平。所以整个来看,高低两端的新能源车呈现了A00级+A0级快速增长态势,B级电动车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所以我们认为整个结构来说,呈现一个以经济型电动车为发展趋势的态势。

我始终不认为我们电动车发展高端化是一个趋势,我个人认为电动车是发展是以小型、微型化发展为趋势。因为中国是一个逐步老年化的趋势,整个中国年轻消费将出现大幅萎缩的趋势,中老年的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特征。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整个A00级跟A0级呈现较好态势。

中国是以增购为特征的社会,带动了A0级快速的增长,所以小车市场、女人用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里我们认为A0级市场的崛起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核心的点,这块表现是相对较强的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发展之下,我们认为A0级车产品在400公里表现相对较强,而A级车也是400到500公里的产品,B级车在500到600公里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当然了,我们看到哪吒也推出了更强的产品,我们也期待,我们这里还没列到700公里以上,我们未来也要去考虑未来列到更高端。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500公里到600公里这块是相对来说已经成为一个B级车主流。

在A级车,尤其以出租为代表的基本在400公里左右为主,这样的话我们认为A级车发展进入家庭是一个缓慢趋势,A0级车是我们发展的目前比较良好的一个发展的机遇跟发展的巨大的空间。

在这发展之下,电动智能化我们认为是以人机互动、智能为核心的一个发展将成为一个快速推动的趋势。而我们认为车辆的自动驾驶在目前来看远没有达到预期的一个状态。随着我们国家安全法规日益的加强,信息法规日益严格的要求,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将在短期之内难以有效的落地。尤其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特色环境之下,我们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快递、外卖等等这些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推动的发展。而自动驾驶这块带来的体验的确很好,但是在中国来说,目前来看我们发展人机互动,这块仍是我们发展的趋势。尤其我们认为像NFC的车钥匙、人脸识别、语音场景、驾驶座舱场景,这些是我们核心发展的关键,这个减少用户操作,提升我们在驾驶的感受将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这里我们认为整个的自动驾驶未来也有一定发展的空间,尤其L2.5的发展相对比较难,但L3以上面临着相对比较大的难题,相关软硬件的成本高,同时法规相对比较缺乏。缺乏强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伦理责任难以分清。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我们认为缺乏强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和法规的支撑,以及高昂的软件硬件成本都决定了我们是高处不胜寒的态势。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以智能座舱为代表的体验为主的高端智能化的特征。

在整个新能源发展来看,我们认为整体来看目前补贴退出带来了我们市场化的绝对的繁荣,所以市场化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绝对关键。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纯电动的渗透率在各个市场都获得良好的表现,中小型县乡市场的渗透率现在也达到18%左右的比例,在6月份又会达到超强的20%以上的比例,呈现超强发展的态势。

这里尤其我们看到新能源车虽然说上海、北京都出现了严重影响,但是他们对我们新能源车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比如说上海在4、5月份出现了基本零销量的状态,下降了37%,北京也是相对比较低状态。但是我们不影响100%以上的增长,因为在限行城市、非限行城市,整个同比增长速度都在150%和160%的水平上。所以整体来看,我们新能源车已经从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快速的跃进,这样也使我们新能源车发展的体量、规模得到稳定增长大的趋势,表现是超强增长的态势。

在超强增长之下,我们新能源车企业竞争格局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自主品牌传统车在纯电动市场中表现越来越强、越来越找到感觉。我们分析的现象,在前五位车企中,除了特斯拉,都是传统主流车企发展的新能源,我们可以看到新势力的表现总体来看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也并没有持续走强。而合资企业、豪华企业整体来看处于进一步边缘化的状态。所以自主品牌的传统车企呈现进一步加速发展的态势。

对这个状态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分析,为什么自主品牌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能够起来?为什么我们真正起来的可能是比亚迪、奇瑞,是广传祺、广汽埃安、长城、吉利这些企业?我们认为这里也有我们产业体量已经发展阶段共同特征的影响。而新势力的发展在这两年发展里头并没有呈现一个超强的增长态势。

我们也在分析新势力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发展出现了一个减速的状态?这种减速状态我们首先来说是我们中国人口的特征,中国人口决定了我们目前来看的话主流的消费群体是女性的增量的群体。过去几年最大的增量,从2014年开始,女性驾驶群体从7000万增到了1.6个亿,从去年占到23%,现在占到了33%,提升10个百分点。

整个来看,女性消费群体的规模、购买力都得到爆发式的增长。而男性的消费群体买了房之后,好多人就买不了车了,所以年轻的消费群体跟整个主流的消费群体背负日益的艰难,很多男同志都是家里最艰难的人,这种情况下,日子过得好的家里有两辆车,日子过得不好,尤其买了房的,家里买车就无限期延后,所以结构上出现了变化。

我们认为中老年群体出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的,50岁以上的群体在快速增长,18到15岁的群体总体来看占比在下降之中,从去年2018年占12.6%,现在占到了11%的比例。而50到60岁的,从11到了14,整个大幅增长。所以我们看到中老年群体是我们车市的主流。包括我们这些人在内,我们认为整个是车市的脊梁。因为整个车市是以我们的主流消费群体和主流年龄群体,而且我们是带着驾照走向中老年的,所以未来的中老年是我们中国车市的一个发展趋势,未来我们跟日本、德国发展会逐步趋同的态势。

所以电动化的时代,我们认为整个小微型车有巨大的发展的空间,女性车有巨大的发展的空间。目前的走势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在这个月里我们可以看到,纯电动车的走势目前来看以特斯拉6月份卖了78900,比亚体卖了69500,五菱卖了49500,表现来看是超强的走势。特斯拉、比亚迪、五菱、广汽埃安、奇瑞、吉利、小鹏、长安、哪吒这几家企业表现来看是极强的情况。我们认为总体的表现在我们乘联会来说,前16家车企占了整个销量的85%,都是万台以上的车企,万台以下的现在压力相对越来越大的趋势。

从品牌来看,我们看到纯电动品牌6月份出现了最大的奇迹是什么?6月份我们整个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的是特斯拉Model Y,第二是个五菱宏光mini,第二位是轩逸。过去轩逸/朗逸是车市的第一、第二,而现在变成了五菱宏光跟特斯拉Model Y,两个车都是拿不到补贴的车型,拿到补贴的没有不拿到补贴的卖得好,这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大特色,整个中国车市靠着不拿补贴的新能源车支撑起车市的最强的两个销量。

再是Model 3、比亚迪元、比亚迪秦、比亚汉、埃安Y、比亚迪海豚、奔奔、奇瑞EQ,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个小车表现来看都是相对比较强的。海豚、奔奔、EQ、埃安Y这几个车都是小车,所以小车高销量成为核心的特色,是体现了我们消费发展的一个趋势,整个行业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良好的态势。

这是插点混动的企业,我们认为比亚迪、吉利、金康、东风等等表现来说是相对较强的。总体来看,几家企业现在进入全面的竞争状态,尤其以华为、金康为代表的增程式我们也是特别感兴趣,尤其余承东老师的讲话大家都是特别佩服,华为的精神是极其可佳的,我就不再说了,因为时间到了。

这是插电混动车型的表现,这是混合动力车型的表现,这是混合动力整体表现。

整个世界车市来看,都是快速能够恢复的状态。第一,我们有信心我们车市能够进一步恢复到2800万以上的规模。第二,我们车市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也就100多台的规模,还不到200台,187的水平。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中国车市将呈现进一步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车带来中国车市强势增长态势,对我们行业带来巨大的促进,在这里我们认为中国电动车适应了我们中国这张图的趋势。

这张图是什么?我们这代人是我们最高的一峰,50岁以上的,大概在60年代出生的人大概有三千万人,80年代出生有2500万人,90年代出生有1600万人,新世纪出生的1000万人,整个来看的话迅速下行的态势。

所以我们中国的希望就是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支撑了2800万的车市,未来来看,这两代人的组合将推动电动车进一步的增长。而我们传统燃油车面临着年轻消费群体相对来说快速的一个下降趋势,我们现在目前可能要低于1000万的规模。14亿人,1000万,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概念?我们比日本的状态有点风险了,所以这块我们认为要严格考虑。

我们认为个性化、多元化、高性能车是快速发展的态势,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将获得较快的增长。

我们的出口目前来看有巨大发展的空间,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的新能源车出口将成为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主要的推动,因为我们产业规模大,出口竞争力强,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必然成为世界最优秀。

我们现在的出口量大概总体来看还是比较低的,2021年只有60万的规模,未来来说600万或者是更高的规模我们认为都完全有可能,因为世界有9000万的规模。那么9000万的规模,未来来说我们超越日本、韩国这块出口发展的可能性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因为他们的电动化转型相对比较慢,我们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将成为一个超强发展的态势,所以我们对整个车市抱着坚定乐观的态度,今年将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在线控底盘技术层面有新突破
中国企业在线控底盘技术层面有新突破
轻舟智航发布行业首个基于单征程6M的端到端城市NOA
轻舟智航发布行业首个基于单征程6M的端到端城市NOA
特斯拉Q1净利润暴降 71%,马斯克将减少政府工作
特斯拉Q1净利润暴降 71%,马斯克将减少政府工作
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球首发,广汽丰田中国自研产品加速
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球首发,广汽丰田中国自研产品加速
博世软件和技术创新勾勒未来汽车架构,共塑智能出行新图景
博世软件和技术创新勾勒未来汽车架构,共塑智能出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