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人类出行的第四次革命已经来临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路行)    22年7月9日 23:43

“总结起来三句话,第一就是讲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引发第四次出行革命。第二就是我们从拥有一辆车到共享使用车辆,除汽车之外各种各样的车辆,才会带来运输业跟汽车业的变化。第三就是把各种交通方式整合为按需出行的一个平台,这就是运输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

7月9日下午,作为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嘉宾,中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健发表了《人类出行的第四次革命》的主题演讲。7月7日-9日,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连续三天在武汉中国车谷盛大举办,论坛有60场主题演讲、12场议题讨论、1个联盟成立仪式、1场大佬对话、中国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十季发布、第八届金轩奖颁奖典礼暨获奖案例十大趋势发布等。

以下是王健的演讲实录。

各位好!我从更大的角度来讨论出行,因为中国汽车蓝皮书的主题是“刷新”,刚才讨论到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预测,我们看三年、五年、十年。现在把历史拉回去,看看有史以来人类在出行的活动过程当中有哪些规律,以及将来我们要造车或者帮助大家生活得更美好,今天我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跟大家分享。

人从哪里来?关于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美好的生活以及人类的文明怎么做判断?当我们要向一个更好的社会进步的时候,我们首先得转变脑袋,而不是把人家东西的模样搬过来然后跟他做得一模一样,我们要更新思想。我们不先更新思想、更新概念,照搬概念是没有前途的。

人类在几百万年以来在地球上的人口迁徙,来源于非洲在世界各地慢慢的弥补,在这个渐进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在世界现在的地球上人口总是在一个区域跟一个区域之间在移动。这是人类在地面上的运动的一个规律。

同时你看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当中也是,人要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为什么?因为那个地方更有机会。再简单地说,那个地方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所以他要到那个地方去。

因此,我们最近几十年来就会看到一个城市化现象,我们城市化的水平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迅速发展。大家看有这么一个趋势,你会看到很多大城市、中等城市成为一个城市群,你以为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最集聚,这应该是一个走廊带,在这些地方我们都会看到人类在不同的地方。

什么叫好生活?哪些地方好?世界各地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大家都会看到这里面几乎没有中国的城市,都是欧洲的一些城市。这些好城市、宜居生活的城市都有一个基本条件,都是跟运输的关系,人们可以在那个地方可以自由流动。

现在我们要达到这种美好生活也开始来制定一个国际的标准叫做宜居的城市,而且以国际化的ISO模式来做这么一个概念。

要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德勤提出来一个城市指数,来说这个城市里面的出行状态怎么好,你就会看得到不简单的是一个载运能力,人的流动能力,还有城市的愿景,它的发展,还有它的组织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你会看到人靠自身的力量叫做非机动的,我们靠机械的力量,机动的力量,你会看到我个人的出行,或者我们一个人群在出行。当然我们说汽车是为个人服务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团体,他也要一起出行,在这个地方你就会看到出行的时间波浪,就是从非机动化向机动化的方向发展,从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或者公共交通向私人交通发展的模式。最后发现我们每个人花费的时间,在不同的时代我要通勤,我们要工作,这个时间上的概念大家会看到有不同的表现。

好,因此各种各样的交通在人类发展进程当中就会看到船、汽车、火车、飞机,在不同层面来讲,不同的时期,各种交通工具来满足不同的人类在这个大范围当中的流动状态。客流量、客运量不断在增长。我们要过得美好,肯定人的出行量要增加很多。

大家就会看到这个产业链的结构,大量的资本在汽车的开发制造,交通工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包括维修、服务等等,而把它分解到各种交通方式当中,你会看到他们在这个产业链当中都不一样。

人类有史以来在运输出行行业当中的最大一个革命就是人直立起来跟猿人告别,我们靠自身的脚步来运动,我们学会驯化动物,利用动物的力量,就是我们骑到马背上面去,利用马的力量,这应该是一个很遥远的事。

一直到什么时候呢?我们把马车看作是一个财富,或者一个国家的财富,或者贵族的财富,能够让老百姓都能够使用起来,就是公共马车,而且建立了这么一种制度。后来就是这个交通工具,车辆太便宜,便宜得每个人都买得起,这就是汽车时代。

汽车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社会问题,很遗憾的就是说我们在汽车这个产业当中没有人讨论它,它带来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带来的环境污染,带来的交通拥堵。电动化把污染消灭了,智能化把事故消灭了,但是交通拥堵怎么解决?在未来我们怎么来解决人类的出行问题?

我们来看看人类的出行历史当中,过去马、马车只有贵族才拥有,这是一个财富的象征,所以你会看到贵族们开始坐马车。但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他们那些其他的贵族要到巴黎,他不可能把他家乡的马车开到巴黎,那么在巴黎怎么活动?因此在这个时候有个哲学家说我们可以在巴黎街上坐马车,定点定时来收钱,就创立了这种运输方式。

但是这个哲学家在国王的特许下做的公共马车,给贵族们,这些士兵、市民他们也要来坐公共马车,在这个狭隘的马车当中有失尊严,所以公共马车在几年以后就消失了。

在一次大战以后,一个法国军官在乡下开磨坊,把客人接到乡下洗温泉,正好商贩要进城卖东西,商贩在城里面卖完东西要回乡下,他卖了钱,就愿意付钱来搭乘公共马车。这个时候发现这个商机居然比开公共浴场收入还好,所以他又到巴黎开公共马车。这下为大众普及,从巴黎到伦敦、到纽约,到世界各地,大家就会看到公共马车的形式就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普及。

这就带来整个马车产业当中的一个技术进步,首先马车装的人越多,挣钱就越多。第二,这个马能够拉的动力,就是马力,它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还有这个马车要坐起来舒适,在那个时代大家会看到砌石路面,如果我们铺个轨道会更好,因为朝舒适性方向,这三个技术路线的驱动,后面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同时你会发现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变,人类在这个积聚的城市当中也变化,靠我们不行,这个城市就是很小的规模,有了马车,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更大,有了汽车、无轨电车,这个城市的规模就越来越大,现在是可以几千万人生活在一个城市当中。

大家一定要记住,美国人的城市跟欧洲人的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景象,我们看到美式的生活跟看到欧式的生活,城市的结构不一样。你还会看到南美这些城市结构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交通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看到了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我们就是讲你有没有交通工具,有私人的就是交通。我没有交通工具,我乘坐出行就是公共交通。

但是今天冒出来的汽车或者说自行车都不是我们家的,我可以租用的叫共享出行。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靠我的步行或者靠我骑自行车,它带着我身体的运动,就跟我们贾博士讲他每天都要运动跑步一样,假如他每天都是跑步去上下班,这不是对他更好吗。这就是概念上的一些变化。

我们为了解决交通问题,ITS,靠技术可以解决它。现在的概念叫可持续出行,因为联合国2000年提出来社会的发展要有序、经济、环保,还有社会公平,只有符合这样的原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种交通方式过去有固定的线路、固定的车子、固定的费率,你会发现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办法满足。因为一些特定的人群他有需求,我们可以跟他做出响应,美国人为了残疾人在法定上给的一个概念,叫做需求响应交通。

后来这种方式除了残疾人,其他特定的人群我们也可以按照你的需求来组织运输服务,这就是按需运输,是更广泛的。这就是我们讲到的方式的概念。

你看到传统的运输方式跟现在这种新兴的运输方式,T3是网络上的出租车,假设一个小群来做,或者我们上下班一起来拼车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最后都是共乘的工具。还有到家门口的一公里,除了自行车,现在有一种新的踏板车,在中国不承认它是安全的,其实在国际社会当中微出行也是一种交通工具。

有史以来技术的进步带来社会的变革,也带来人类对社会生活方式的追求。在美国有个很知名的事件,所谓的雅各布斯反对摩西,摩西建了很多高速工程,雅各布斯就发动民众,发动社区的儿童、大妈来反对修建高速公路,因为他说这个街道是我们的生活场所,而不是为汽车服务的。

从美国的经验教训当中,英国人发现将来如果我们也是大量的运用小汽车,就可以根据交通的流量把它隔离开,就是所谓的高架路这些方面都来了。

还有美国的一个地产商人研究经济,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有一个规律,这就是当斯定律。如果我们修建更多的道路,你就会吸引其他没有买小汽车的人来买小汽车,不在高峰时间出行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出行。

如果说交通拥堵以后你不管它,它就会提前错过高峰,要么早,要么晚,要么我找另外的路线,或者说我走公共交通。因此我们就说用经济的规律或者用社会公平使用道路的规律设置公交专用道,这个交通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大家知道最近很多城市,包括中国的城市说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生活在15分钟到半小时的生活圈,这就是巴黎的市长提出来的,一百多年以后,巴黎仍然是世界之都,仍然是美好生活的场景,我们所有的行为在15分钟,不管骑自行车、开小汽车都能够解决。因此在规划设计当中来讲,这就是造一种生态,一个圈一个圈连接起来。

所以从运输系统来讲,从更大范围、小范围,或者支线,它是一个架构,一个人开一千多公里出行很难,但是上下班每天开十公里二十公里没问题,假设出门就是一公里两公里,你开个汽车就会发现很多烦恼。所以出行的目的不一样,使用车辆的需求也不一样。你会看到过去的马车1.4米,然后慢慢扩张,最后塞满道路了,你也会看到我们开车的人抱怨这个道路被那些骑自行车的人占了,你也会看到那些走在行人道上的人,他们的空间在哪里?

因此我们这个社会如果要依赖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越来越多的道路,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死循环。其实你会看得到在西方国家,他们小汽车的生产大概十年二十年就到了天花板。因此IBM大概在十多年前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制造商要有产业的转型,增值服务,我们就会发生变化。

还有个叫做政治决策,作为一个城市管理当局,我们把路权怎么来使用,我们修BRT专用道,我们修自行车道,修良好的步道,这就是南美的国家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国家不是要所有人都开小汽车,而是要让富人们来坐公共交通,当然我这个理念是另外一个角度。

所以你会发现社会上修高速公路还是公共交通好,这是一个社会争议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政治的决策,包括一个小汽车当中真正的花在出行当中的大量的能源消耗都在做无用功。

你也会看得到汽车跟二战时期的坦克一样,很多人还以开这种汽车为荣,还是SUV,比传统的轿车冲撞带来的行人的死亡多很多,这些都是社会现象。

你也会看到居然在二战的时候有人就是说你一个人开车就是跟希特勒同行,因为你浪费资源这样一些社会理念。我们怎么减少小汽车的依赖?出行的角度,公共交通这是一个城市的解决方案,因此很多城市为什么要限行?或者说要限制小汽车的使用?这就是民心或者靠公共交通它可以缓解。只要你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能够做得跟小汽车一样好,这就是我们讲的一个基本前提。

所以在城市道路当中,谁排第一,是小汽车还是行为人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什么叫好生活?都是讲公共交通的,那么多燃油车换成电动车,将来换成自动驾驶车,还是车,没有空间。如果我们把它组合起来,这可能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所以说共享出行,宜居生活当中就有一个共享的原则,我们将来任何人要出行,打开你的手机,你想到哪里去就可以把各种交通方式帮你组合好,根据你的经济能力,根据你的时间要求,根据你个人的喜好来给你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新势力。过去的交通按照时刻表来,现在根据你的个性化,所以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各种爱好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健康社会。不管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中间都是根据需要,这才是和谐社会当中的一个办法。

当然电动化是一个方向,刚才T3讲到了一个模式,解决乘坐出租车的那些人的问题。还有很多的人愿意一个人群来做的,这些将来都要转变这样一种模式。所以我们把大家的出行过程依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像公共马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来把终端、技术,还要靠政策来做引导。当然这个政策引导当中要创立这么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出行即服务,把用户端和供应商靠一个统一平台来做,而且你可以从这种产业链当中,对特定的人群可以来创立特殊的服务场景。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式,我这个车就是上下班,我N多的目的可能有N多的车型来满足他。

在这个行业当中究竟是一家老大还是有几家来做竞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当中你就会发现技术上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行政管理、我们的法规完全没有跟上,这就造成这两条路来做。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决策都要颠覆脑袋,而不是依照旧的规则来做。

所以欧洲首先就是讲到数据,我想现在从哪里到哪里去,这是公共信息,所有的服务商都可以来使用。因此数据的共享就跟我们以前做空气的排放有阶段性的来实现,因此数据的共享在什么时候实现这种公开,这才是创新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结起来三句话,第一就是讲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引发第四次出行革命。第二就是我们从拥有一辆车到共享使用车辆,除汽车之外各种各样的车辆,才会带来运输业跟汽车业的变化。第三就是把各种交通方式整合为按需出行的一个平台,这就是运输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

我的报告到此,谢谢各位!

编辑推荐
荣获多项权威评级榜单第一,实力塑造全球ESG新典范 吉利汽车发布2024年ESG报告
荣获多项权威评级榜单第一,实力塑造全球ESG新典范 吉利汽车发布2024年ESG报告
数字化技术破局汽车产业,Unity中国携三大创新闪耀上海车展
数字化技术破局汽车产业,Unity中国携三大创新闪耀上海车展
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 长安汽车打响上海车展第一枪
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 长安汽车打响上海车展第一枪
广汽传祺携手华为乾崑、宁德时代,共启智能汽车新篇章
广汽传祺携手华为乾崑、宁德时代,共启智能汽车新篇章
大陆拆分汽车子集团Aumovio,独家对话CEO
大陆拆分汽车子集团Aumovio,独家对话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