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多款新车抢在国庆前夕银十之前上市或预售。其中,第六代全新CR-V SPORT TURBO锐·T动上市。这是款采用1.5T直喷VTEC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G-Design Shift 无级变速箱的燃油车。
这让那些自称有超混、特混的汽车品牌松了口气,因为全新一代CR-V家族的CR-V e:HEV与CR-V e:PHEV车型,将在2023年按节奏推出。
众所周知,e:HEV强电智混的最新技术成果——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已率先引入中国市场,并在思域搭载上市。最迟明年,将在全新一代CR-V家族上落地搭载,为用户提供更接近EV车型的驾乘体验,带来“高能低耗”的更优解。
一个月前的今年首个A级大型车展成都国际车展上,东风本田推出了第十一代思域 e:HEV和全新XR-V两款重磅新车,本田混动技术全新名称“e:HEV强电智混”的正式公布,代表其最新成果的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首次登陆国内,并率先搭载于第十一代思域 e:HEV上。
在中国车市一片混的硝烟四起时代,与丰田混动并驾齐驱的东风本田加速转型。
“e:HEV强电智混”, “e:”来自Honda高效电动化技术统称“Honda e:TECHNOLOGY”,代表Honda致力于把电能(electric)作为源动力(energy),为人们的笑容和活力注入能量(energize)。代表Honda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拥有与纯电动车同级别的高功率、大扭矩电机,可以为客户提供接近EV的用车体验。这样的命名思路,也强调了本田混动技术更加注重动力和驾驭的特点。
作为本田“e:HEV强电智混”技术的结晶,i-MMD混动系统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专业评测中,被认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该系统在日常行驶的几乎所有场景,基本实现电机驱动,是更接近“纯电”的混动技术,拥有纯电、混动和发动机直驱三种模式,通动力控制算法,可确保电机与发动机完美匹配,让三种驱动模式自如切换,能够在任何场景下都能保持高效输出。
了解或熟悉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北京、武汉、哈尔滨等理工大学的教授认为,它为中国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国内还没到下结论说已超过本田混动的时刻。
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扭矩电机作为主驱,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315N·m,动力储备更充沛。
全新开发的2.0L Di(缸内直喷)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空燃比范围扩大,热效率高达41%。
在全新开发的IPU智能动力单元与PCU动力控制单元的合理调控下,第十一代思域e:HEV在拥有强劲动力的同时,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低至4.39L。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通过改良发动机材料,提升曲轴刚性以及增加2次平衡器,还带来了越级的静谧享受。
而将2.0L i-MMD混动系统下放到A级车型上,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与“平民轿跑”思域结合,“混动,让思域更运动”不胫而走。
众所周知,东风本田积极拥抱趋势与变革,通过“Seeing the future”电动化战略布局,一直把更先进的技术与更极致的体验带给广大消费者,从SUV、轿车、MPV到燃油、混动、插电、纯电,全领域、全车系布局节能与混动车型及纯电车型。
本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主要有本田IMA混合动力系统、i-DCD混合动力系统、i-MD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SH-AWD混合动力系统。
1997年,本田开发出第一代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整体式电机辅助)混合动力系统。1999年,搭载第一代IMA系统的 本田Insight上市,至今已发展到第六代IMA。IMA是典型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本田在IMA之后同时发布三种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分别为i-DCD、i-MMD以及SH-AWD,分别适配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
本田i-DCD(Intelligent Dual Clutch Drive,智能双离合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定位于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当前实际 应用在本田FIT、CITY和JAZZ的混合动力车型上。
本田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由纯电驱动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模式和发动机驱动模式。
其中,车辆在起步和中低速巡航工况,由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仅以驱动电机驱动车辆前行;如遇加速请求,由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将产生的电力供应给驱动电机,驱动车辆前行;高速巡航工况,发动机直接连接离合器将动力传输到车轮,驱动车辆前行。
同时在1997年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世界混动先驱,本田的混合动力系统与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最大区别在哪里?
东风本田在展示材料中说,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是通过行星齿轮混联的,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是一直连在一起的;本田的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离合器可实现驱动电机与发动机、发电机的断开和连接,EV模式下更节能。
长期跟踪研究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程振彪认为,两者各有优缺点,从原则上讲,你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势必要在另一方面做些让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面临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的喜悦与烦恼。中国汽车工业更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环保挑战。
发展节能技术、提高传统汽车动力驱动系统的燃油效率与排放水平,和发展新能源技术,应对能源变化的低排高效的替代动力驱动系统,是全球唯二共识。
新千年伊始,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路线。其中,混合动力汽车(HEV)在中国约定俗成或官方的汽车分类中,属于节能汽车。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细则》定义,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简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或普混,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简称HEV),采用传统的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带有两套动力装置(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方式),一般价格高于普通燃油车,一直是独特的小众市场,其售价一般要比同级别汽油车高2万-3万元。有的高出3万-5万元。
在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被归入燃油车范畴,是燃油车一个品类,被认为是新能源与燃油车之间的中间、过渡产品。
“混合动力汽车是从传统汽车过渡到完全的新能源汽车(或者说是纯粹的新能源车)一个很好的桥梁,既延长了传统汽车产业的寿命期,也给过渡到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争取到了时间。”程振彪认为,如果各国禁燃油车时间越来越临近,则装用燃油发动机的混动应面临较大大压力,将不得不尽快完成这个过渡期。
被排除在新能源汽车范畴之外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按油电混合程度分为微混、轻混、中混、重混或深混,按能力流耦合分并联式、混联式、串联式。属于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属于串联式(RE-EV)。
由于受政策、财政补贴、技术、成本等限制,除丰田系外,中国的普通的油电混动汽车在2000年代一直没有做起来,而插电式与增程式混动动力汽车受成本影响,也曾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与纯电动汽车对等的势位和地位。
不过,在世界上,丰田、本田的混动汽车,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1997年,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诞生。同一年,本田开发出第一代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整体式电机辅助)混合动力系统。1999年,搭载第一代IMA系统的 本田Insight上市。
本田在发展中改变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基本上放弃IMA中混系统(ISG),重点发展强混合PHEH,根据不同级别车型采用不同技术路线。本田混动技术历经25年技术沉淀,在全球拥有400万用户。
以本田为代表的日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曾在全球占据垄断地位,特点是不用充电,油耗低,动力平顺,成为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典范之一。
中汽中心所做的2022年乘用车产品特征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提到,混动专用动力总成是当前内燃机发展的重要的方向,通过采用热效率更激进的循坏形式,简化动力总成结构,对混动工况进行针对性优化,从而实现较低的能耗,同时解决电动车型的补能焦虑,兼顾两者的优点。
这份报告指出,内燃机的角色在转变,高效超混不再是小众,逐步蚕食纯燃油市场:内燃机由动力主力变能源辅助,“带电池的情况下综合成本可做到与纯燃油车接近,将进一步推动HEV和PHEV车型取代传燃油车。”
东风本田等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企业正以新姿态、新内涵、新动力、新智能、新体验,刷新对混动车型的认识,进入消费者的购车筐,混动车型正遇到小阳春,迎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