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凯: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进化之路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    23年6月16日 21:58

“如何去提高我们交付的效率,怎么去加强我们平台化的能力,包括我们的硬件在设计上,不管是从设计还是从供应链上,我们怎么做到迭代的降本。这是我们认为从量产研发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产生的一个逻辑。”

我不觉得城区的工况在今天这个时刻点上,一般的用户能够广泛地去接受,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需要整个行业非常多的努力,包括整个软件、硬件,包括地图。如何在这些核心的场景上给用户创造必要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需要考虑的。

抽言:我们认为停车场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至少在中国智驾的使用体验上,而恰恰停车场并不是一个图商现在有完整解决方案的一个场景。”

2023年6月16日下午,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智能化专场上,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以《一路前行,不负时代:禾多科技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进化之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讲述了禾多创新和智驾研发的逻辑、对智驾和地图关系的看法以及如何和行业行程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智驾不断进步,走向全球。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借着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禾多我们在最近的一些进展和我们在整个智驾上的一些看法。

今天中午徐健总专门拉了一个午餐和我们交流后面的演讲和圆桌的一些内容,我觉得也是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不负这次大家的一个时间吧。

从我的题目来说,为什么叫“一路前行”呢?因为下周也是禾多的一个六周年内部的小庆典,禾多6岁了。从我们6年前创建禾多,这个名字来自于移动的“移”,我们希望通过整个人工智能能够去升级我们的移动出行,所以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路径定义成一个从量产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

禾多这几年从产品上来说我们走过几步,禾多最早两年一直在做纯软件的方案,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禾多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行泊一体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一个行泊一体的系统,通过一个域控的方案能够不断升级去打通整个的场景。

后面我分享禾多从最近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也开始慢慢地更多地去主导一些整个硬件的设计和一些验证的工作,打造软硬一体的方案。但是禾多我们划自己边界的时候,我们不想去成为一个硬件的生产商,这些可能禾多的基因并不是真正擅长的东西。我们更多的还是从怎么软件、硬件一起去定义产品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硬件中禾多的角色。

第三个我们称为驾舱一体。我觉得驾舱一体是比较远的愿景,但是在实际的产品落地中,大家智驾域和座舱域开始走得越来越近。从禾多自己的角色来看,我现在也参与了很多在交付量产项目里边,座舱里面自动驾驶的人机交互这一块的开发,我们确实不管是从地图导航,刚才江睿总也在说地图这块,禾多工作的范围,我们跟座舱开始越来越多的联系,我们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跟座舱的公司一起来做我们量产交付的项目。

创新和量产的逻辑

在这样一个禾多的产品进化的路径上,我们考虑的背后的创新和量产的逻辑是什么,可能也是我们这两年一些工作的总结。

第一,我觉得自动驾驶一定是一个创新的事情,因为自动驾驶多多少少是从0到1的事情。讲到创新可能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新功能、新体验。但是我觉得过去两年大家看到智驾,汽车行业卷的就是各种新功能、新体验。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慢慢的它不会成为一直你100%关注的事情。

第二,我们认为更多需要关注的是怎么利用软件的创新去做迭代的降本。比如说最简单的我能不能在传感器上省一些,我能不能在算力上省一些,我能不能在地图上轻一些、省一些,我能不能RTK之类的省一些。

第三,整个的创新,它因为是一个产品,还是要看自己核心模块非常紧密的整合。刚才我提到为什么我们在座舱上做一些工作,不是说我们要去做导航、娱乐这些东西,但是座舱上如果没有自己人机交互的思考,没有用户体验的思考,我认为是做不好自动驾驶的。

第二件事情禾多在做的我们称为从1到N量产的研发。禾多开始慢慢交付了在各条产品线上第一个项目,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第二个、第三个在同一个产品线上在开始运转。在这样的运转过程中,作为一个商业的公司你不得不考虑的就是你交付的效率。

如何去提高我们交付的效率,怎么去加强我们平台化的能力,包括我们的硬件在设计上,不管是从设计还是从供应链上,我们怎么做到迭代的降本。这是我们认为从量产研发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产生的一个逻辑。

回到一开始讲的,从禾多最早做的软件的行泊一体的角度来说,禾多最早做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高速的场景。刚才从用户打开的使用率上,刚才江睿总在分享大家也能看到,结构化道路一定是用户非常高频在使用的一个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大家对于这种急弯、cut in的场景怎么处理,是不是能够让用户真正安心的一个核心的选择,当然我只是举了两个例子。其实在背后更多的可能是一些安全性的考虑,因为大家知道高速的场景潜在的会有更大的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在你的整个系统没有ready的情况下。

禾多我们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做比如说前摄像头和域控的冗余,在做各套升降级的一些体系,这些可能是我们在产品背后去做的一些事情。

包括再往下走城市工况,我看到车厂也在卷城市工况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最后还是要看一下城市工况到底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我最近试了几个城区的车,说实话我不觉得城区的工况在今天这个时刻点上,一般的用户能够广泛地去接受,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需要整个行业非常多的努力,包括整个软件、硬件,包括地图。从城市工况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像路口通行这样是一些核心的场景,如何在这些核心的场景上给用户创造必要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需要考虑的。

最后可能就是我们泊车的场景,从最早大家说的APA,其实现在APA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也非常高,我发现APA也被卷得不行。我们还可能会更关注说大家其实都不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停车场里做这些事情,如何去做最后一公里的事情,这也是禾多现在做的功能里面的一部分。

从我们最近的一些成绩上来看,我这边只举了一些我们认为已经公开的车型,包括之前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广汽传祺的E9,包括中间我们在给埃安交付的Hyper GT高速NDA的功能,到我们给传祺影酷交付的L2.5基础行车的这样一个功能。

我认为通过这样的量产,其实我们也是在不同的产品线上有了慢慢更多的整个的量产经验,也是为了我们后续的更多的迭代。

稍微再讲一下刚才提到的软硬一体。禾多我们是有一点像从软件的角度去考虑硬件这个事情,或者从系统的角度我们希望去考虑整个的产品这个硬件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我们其实不光是定义了硬件,我们很注重自己的中间件和底软的开发。因为我们越来越多意识到其实最后我们要去卷性能,怎么卷性能呢?你不可能软件和硬件直接加在一起卷性能,其实中间怎么连接起来,我们怎么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卷我们的OS中间件和底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所以禾多我们现在也在这方面在打造一个尽可能的去降低我们未来的交付强度,提高我们交付效率这样一个工作。

第二个,我看前面大家也提到了极致的性价比的方案,我们觉得大概的一个方向一定是一个低于3000块钱的行泊一体的产品,算力上一定是几个tops的产品,能够实现主流的行泊一体的功能。

而且我觉得在现在这时间点上,可能每个主机厂都会问,你这套系统比原来行车、泊车分离的传统系统加在一起成本省了多少,功能多了多少,这些我觉得可能是禾多我们下一个阶段在我们产品端和我们的开发端跟整个不同的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要去努力的一些方向。

软硬一体的产品我们今年也会迎来一些车型的交付,不管是在奇瑞上还是东风上,而且都是跟徐健总跟我密切配合的地平线,我们不管是在行泊一体的方案,还是在我们行车的方案,不管是域控的方案,还是IFC方案上,我们都会在今年完成更多的在广汽之外的交付。


智驾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很不巧,我也加了一些地图的页,江睿总刚聊过,我说一下从我们角度的看法。第一个我们想说的一句话,我们想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轻地图的方案能够满足导航到哪里,你这个领航就到哪里这样一件事情。

从这句话可以看到,至少在禾多的认知里面,我们认为导航地图是一个基石,至于图商在导航地图上加了多少东西,这个是我们愿意非常积极地去拥抱变化的一件事情。但我们认为导航地图是整件事情的基石,而禾多现在整个我们称为“Mapless+”这样一个方案,我们都是基于导航地图往上增加的这样一个方案去做的。这是第一。

第二个,我们一直在问自己的就是我们怎么跟图商合作,怎么去实现一个更好的自动驾驶?我们认为定义好自己的自动驾驶数据,或者我们认为自动驾驶一个图层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我们作为一个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我们的目的一定不是做一张图,因为刚才江睿总也提了好几次一张图的概念,一张图一定是图商的产品形式,我们并不是做地图的,所以我们并不是要求一张图。

所以我们更多的考虑的反而是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分布式的东西,因为我们不需要有一张图,禾多的目标肯定不是去deliver整个中国的一张图。但是我关心一些关键场景上、关键的地点上的地理的信息,它就必然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这是我们现在在考虑的第二个考量点。

第三个考量点,因为刚才提到记忆泊车的功能,我们在广汽,在其他一些客户上都在交付停车场的功能。我们认为停车场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至少在中国智驾的使用体验上,而恰恰停车场并不是一个图商现在有完整解决方案的一个场景。我们也在不同的泊车功能上,因为主机厂的联系,我们也跟不同的图商聊过,发现很难去形成一个真正有效的停车场的地图。所以第三个我们反而更多的会去考虑整个停车场这样一个从单机刚才我们说的记忆泊车地图,到整个做一个云端整合的工作,去实现在停车场里的一个更好的智驾的体验。


行业合作的方向

另外一点,禾多在这两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整个数据闭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其实是要跟车厂形成非常紧密的这样一个联系的前提下在做。我们现在整套的禾多的工具链,我们现在跟刚才提到的几个车厂都在进行合作。因为你如果数据上不打通,就有点像过去说两个公司要合作,大家使用的编程语言不一样一样,其实你是没办法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不管是在项目层面的,还是在平台层面的,甚至在两家公司层面上,我认为整个一个打通的数据闭环在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之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回到可能刚才也提了一下智驾交互这一块,为什么我们说驾舱一体很重要,我们更多的是从智驾交互开始的。禾多的智驾交互是从自研开始,但是我们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们迈出了非常重要的几步,就是我们在核心的几个我们现在落地的行泊一体的项目上,我们都开始交付我们整个的人机交互这块的工作。因为我们相信光靠座舱的公司其实是没有办法深刻地理解智驾的功能,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如何跟座舱的公司一起合作,去在车机上交付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算力占用低的这样一个智驾交互的方案,我觉得就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核心。这边也展示了一些我们在整个的不管是行车还是泊车上我们做的一些交互的功能。时间有限,我就不过一些比较细的交互点了。

最后我可能分享一页,我也非常期待,因为我们禾多现在也在积极地参与轩辕奖的评测,今年年底我们又要迎来新一届的轩辕奖的评测。

第一,我们还是会更多的从我们对整个智驾体验的角度来说,我们会更关心整个出行的一些痛点,我们希望所有我们的评测真正能够回归到用户用到的一些高频的核心的场景上。

第二,我们也在不断地跟车厂的交流,今天早上听说很多车厂也在建立自己的评测的体系,其实我觉得有车厂第一方的评测,和第三方的评测同等重要。现在我们也拿到很多车厂的一些request,希望我们把我们的一些评测体系的一些结果去输出给车厂,如何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分级上、全方位地去评价一个智驾的功能。

第三,整个的产品力。因为我觉得最后大家关注的并不是功能,关注的是产品力。我们去年发现了一个特点,因为去年大家都在卷新功能,上了一堆特别昂贵的配置。昂贵的配置,优秀的功能不代表优秀的产品力,大家买不起或者没人买单,其实最后这个成本你是降不下来,最后这个东西也不能为消费者创造核心价值。所以今年我们的一个评测的重点,其实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是核心的这样一个产品力,你能不能有一个真正的性价比的方案,不管是跟汽车商业评论还是EFS,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在年底的轩辕奖的过程中去见证整个智驾在一年中这样的一个提高。

我们禾多希望通过行泊一体、软硬一体去不断地升级整个体验,不断地去做进化,尽可能地去形成一个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又充满着我们跟所有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的、不断地去促进中国自动驾驶的一个落地。

今天可能讲得比较少,我还有一个小心愿就是,我们能够更多地“卷”到海外去,大家高阶智驾的产品卷到海外去,赚世界的钱,未来世界的车是我们的,可能是禾多的一个希望。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未来将命名为Aumovio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未来将命名为Aumovio
长续航13万元起售,一汽丰田bZ5树立五维安全新标杆
长续航13万元起售,一汽丰田bZ5树立五维安全新标杆
新福特F-150猛禽与烈马复古特别版中国首秀
新福特F-150猛禽与烈马复古特别版中国首秀
全球限量仅66台
全球限量仅66台
朱江明: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
朱江明: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