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自动驾驶领域终于迎来了一些好消息。8月18日,如祺出行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冲刺成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
2022年,自动驾驶领域裁员和倒闭的新闻不断,一些致力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被迫变得务实了起来,纷纷“抛弃”L3级别以上的研发。新的一年,随着政策的松动、技术的突破,以及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加速,自动驾驶圈开始回暖。
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成立不到5年的如祺出行能够率先破茧而出,走出了出行平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步。除了自身实力外,离不开背后广汽、广汽工业、Tencent Mobility、小马智行、SPARX Group、DMR、广州产业投资集团、合肥国轩等实力雄厚的股东支持。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提及,不同行业背景的股东,丰富了如祺出行在整个出行行业服务价值链上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市场洞察力及见解。如果说小马智行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初期的探索提供前沿技术,那么广汽集团则赋予了最本质的科技DNA。
在“无科技、不广汽”的口号之下,如祺出行已经成为广汽集团科技化转型的先锋。定位为“出行科技与服务公司”的如祺出行成功递表,有望冲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或可能引发行业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计划中,2023年广汽集团旗下择机IPO的企业共有两家,广汽埃安和如祺出行。
过去的6年时间,广汽集团踩准时代步点,造就了一只呼之欲出的千亿独角兽企业:广汽埃安A轮融资获得投资近183亿元,投后估值超千亿元,是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中估值最高的企业,没有之一。
电动化的上半场,广汽集团快速转身,智能化的下半场中,如祺出行肩负起了新的任务。
在汽车行业,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模式十分普及,但车企+出行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模式却并不多见,广汽+如祺出行+小马智行,上汽+享道出行+Momenta,一汽/东风/长安+T3出行+智行者是其中的代表。
在与另外两个组合的竞争中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抢跑,离不开第一大股东广汽集团的赋能。换言之,如祺出行拥有与生俱来科技DNA。2019年,广汽集团明确提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打出了“无科技,不广汽”的口号,几年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今年上海车展,广汽集团发布NEXT计划,这是广汽集团科技创新的新行动纲领,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加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来进行,并着力打造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态、智能科技及智能生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生态三大生态支撑。
“只有科技思变,方能主动应变。”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对于科技创新,广汽集团的态度是坚定的,战略也是清晰的。”2023年是“万亿广汽”的筑基之年,宏伟蓝图之下,科技创新成为了广汽集团实现目标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源于前瞻性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从自主研发、生产到商业化运营全链条的L4出行生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构建全开放的L4级自动驾驶运营体系,推动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应用,如祺出行正是广汽集团的思变之果。
如祺出行CEO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出行行业的拐点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就在8月,旧金山成首座允许Robotaxi自由载客的城市。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以3:1裁定,允许谷歌旗下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Robotaxi如今可以在旧金山不受限制地载客。
大西洋的另一边,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6月公开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这意味意味着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或将全面提速。
话音刚落,如祺出行宣布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这是国内出行行业在2023年达成的首笔融资。
政策的确定性再次为停滞的Robotaxi行业按下了启动键,如祺出行应声而动,背后是在行业混沌期的累积和坚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的交易额计,如祺出行是大湾区第二大出行服务平台,且在2022年推出了“全球首个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成为全球首个在混合运营模式下提供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商业化服务的出行服务平台,在Robotaxi商业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截至6月30日,Robotaxi服务下的测试运营车辆为261辆,在538个测试站进行测试,测试总时长约18490个小时,连续安全试运营里程约457000公里,付费运营范围覆盖达803平方公里。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将有助于如祺出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招股书中提到,如祺出行此次全球发售收取款项,预期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出行服务的产品升级及运营效率提升。
从目前的成绩和经营范围看,如祺出行已经不再只是网约车企业,而是真正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挑剔的资本市场似乎已认可了其“人设”,开始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评估其成长性。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Robotaxi是必须要打的一场硬战,只不过大家的路线不尽相同。
今年4月滴滴宣布其首款无人车量产车型计划在2025年,也就是两年后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所谓混合派单,即是当用户通过滴滴呼叫网约车时,接单车辆可能是传统车辆也可能是Robotaxi。
作为网约车市场“一哥”,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更倾向于主导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运营两大部分,同时寻求与主机厂合作量产自己的无人车。
另一方面,出行平台、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公司近年也开始抱团,形成了“金三角”合作关系共同推进Robotaxi业务。其中,出行平台拥有天然的流量入口、庞大的用户出行数据、丰富的运营经验、高效的运营系统;主机厂带来丰富的造车经验,强大的品牌背书,雄厚的供应链资本;自动驾驶公司负责提供先进的技术。目前来看,这种合作方式因同时整合三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能较高效地推进Robotaxi商业化而成为业界的主流选择。
在广汽+如祺出行+小马智行这一“金三角”的合作下,2022年10月,如祺出行在广州推出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的商业化混合运营,同时接入小马智行等第三方Robotaxi车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如祺出行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混合运营的出行服务平台。
“在自动驾驶出行产业链中,出行平台会成为直接、持续服务C端用户的核心环节。可以说,Robotaxi要真正成为一项服务,必须通过出行平台进行运营。”如祺出行 COO韩锋曾这样解读出行平台的价值。
面对强大的广汽集团,为了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如祺出行也展现出了足够的实力。招股说明书显示,如祺出行业务板块覆盖出行服务、技术服务及生态服务三大板块。其中出行服务主要包括网约车及Robotaxi服务,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数据、模型解决方案以及高精地图,生态服务主要是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
如祺出行自主研发的AI算法模型可为司机和乘客生成智能路线和匹配方案。同时,其打造的全球首个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可实现对Robotaxi的远程管理和控制,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面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整车厂商及政府领域,其提供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如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高精地图及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塑造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当前正处于最关键的历史节点。”2023年以来,车企竞争的重心正在加速向智能化倾斜。几乎所有新造车企业都将智能化作为卖点,汽车发布会上,大篇幅和大段的时间都在专注于展现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来越多的车企标榜自动驾驶,追捧自动驾驶,令中国的智能化土壤愈发肥沃。在系统算法能力和单车硬件水平提升后,行业关注重点要开始转向自动驾驶运营科技。在那一天全面到来前,如祺出行已经抢占了先发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风向已经发生改变,自动驾驶领域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之下,如祺出行递表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风口阶段,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投资将再度投入自动驾驶领域,一个新的时代很快将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