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预测:自主品牌已占半壁江山 但它们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还有多远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刘姗姗)    18年1月22日 17:48
 
2011年6月中国媒体的一篇报道称,在拥有本土汽车工业的主要国家中,中国的本土整车制造商市场份额最低。
 
这篇报道说,日本本土整车厂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96%。其次是韩国,达到95%。而中国则排在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印度之后,仅为29%。
 
报道认为,虽然预计5年之后,中国本土整车厂的市场份额可以提高至34%,但这一数字仍然不高。
 
6年过去了,虽然中国本土品牌遭遇过2013年9月之后连续12个月市场份额下滑,但2017年的市场份额顽强地上升到了43.9%。
 
按照美国品牌2017年在本土市场占有率大约45%来考量,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占率已经和市场相似程度最接近的美国几乎旗鼓相当。
 
我们注意到,全球金融危机后,受到“汽车下乡”等利于廉价小车销售的政策影响,2010年2月中国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50.6%。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成就,或许这是中国本土品牌市占率努力的目标,因为德国当地品牌在其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4%,法国当地品牌在其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4.3%。
 
当然,像韩国和日本市场那种本土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情景,在中国这样一个开放的大国,可能性应该说绝对没有。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中国本土品牌在最近几年确实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只是市占率的提升,利润率也在提升。市占率靠廉价车或许能够攻城略地,利润率的提升显示出产品档次和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
 
吉利汽车披露,2017年上半年以394.24亿元的营业收入收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净利润达43.44亿元,同比增长128%。同时,单车价格达到平均7.3万元/辆,同比增长16%。
 
上汽集团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收为2116亿元,毛利率为15.2%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3%,其主要原因是荣威自主品牌毛利率上升,带动整体毛利率上升。
 
落实到具体细分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已经牢牢抓住了10万元左右的A级SUV市场,并且在2017年靠荣威RX5和WEY的两款产品已经基本攻下15万元的A级SUV市场。
 
在A级SUV 前十排行中,自主品牌占据7个位置,分别为:哈弗H6、博越、传祺GS4、长安CS75、荣威RX5、帝豪GS、长安CS55。
 
而在A级轿车细分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已经牢牢把握住8万元以下的轿车市场。目前来看,自主品牌轿车构成了A级轿车新军团,正在销量上企图进行如A级SUV那样的突破。
 
这些车型包括:吉利拥有帝豪EC7、帝豪GL系列;长安拥有全新逸动;北汽全新绅宝D50;来自启辰的启辰D60、上汽的荣威i6等车型。
 
尽管如此,自主品牌在具有较高含金量的细分市场,差距还是明显。
 
在A级轿车排行中前十销量车型,自主品牌仅占一席。其中德系分占4个名额,其次美系占据3个名额,日系占据2个名额。
 
在B级轿车排行榜中,自主品牌“全军覆没”,C级亦是如此。在轿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需要攻克的还占大多半。
 
在B级SUV市场,自主品牌表现欠缺,仅占一个名额。大型SUV排行中更是不见自主品牌的身影。
 
除却SUV外,MPV领域也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发力点。
 
 
2017年MPV销量排行榜前十中,自主品牌虽占据了9个名额,但销量却处于下滑态势。而别克GL8虽只排在第三位,但却是销量唯一呈现正比增长的品牌。
 
新能源汽车大概是目前自主品牌唯一有优势可言的领域。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为55.6408万辆,相比2016年的32.8864万辆的成绩,增幅为69.1%。
 
其中,北汽新能源为纯电动车领导者,全年总销量10.452万辆,占据国内2017年新能源车23%的市场份额;而比亚迪的传统发动机和电动相加的双模车型销量为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夺得中国第一位置。
 
就整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领域两大领域做得最好的是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领域有其独特功夫。
 
所以,接下来,虽然各大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将正式上市,但中国车企还是有了比较强劲的竞争力。如果算上层出不穷的造车新势力,那就更是如此。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如今已进入换挡期,总量增长放缓,“零和博弈”开始,市场中增换购的用户成为主流。
 
这意味着,之前厂商更多需要面对的首次购车用户,而在接下来的消费升级阶段厂商更多的是需要面对二次甚是三次购车用户。
 
同时也意味着,自主品牌同合资品牌抢占份额的同时,合资品牌也是积极进行价格下探试图抵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在这样的竞争大势中,自主品牌有机会进一步扩大战果。
 
首先,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比如吉利通过不断收购掌握技术资源,上汽、长安大投入研发技术,自主品牌正处于由量到质的升级过程中。尤其通过近两年SUV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迅速积累了与合资企业分庭抗礼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自主品牌的产品力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有数据显示,从新车故障率来看,过去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故障率差距差了100多个点,到2016年只差14个点,差距微乎其微,有些自主品牌,品质实际上已超越合资品牌。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是对“汽车四化”觉醒最早的车企,从而导致了我国汽车行业的诸多变化,在此变化下,消费者群体趋向年轻化,他们对新事物新品牌的接受度提高,变相导致合资品牌在国内的优势在逐步减弱。
 
有理由相信,在2018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会进一步拉近。
编辑推荐
麦格纳重磅亮相2025上海车展,交出一张时代答卷
麦格纳重磅亮相2025上海车展,交出一张时代答卷
从“人适应车”到“车服务人”,弋途心界AI全栈系统开启体验革命
从“人适应车”到“车服务人”,弋途心界AI全栈系统开启体验革命
阿维塔12焕新升舱 2025款到手价25.99万起,超值5万购车权益
阿维塔12焕新升舱 2025款到手价25.99万起,超值5万购车权益
10.6亿美元的首个电池工厂,黄了
10.6亿美元的首个电池工厂,黄了
我们以为最低9万9,没有想到,破防了……
我们以为最低9万9,没有想到,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