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大众集团和福特汽车正在布局大功率充电站网络,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建立充电插头的行业新标准,在电动车的竞争当中获得优势。
目前,美国、日本与德国的车企使用不同制式的充电插头,但随着电动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充电插头的规格数量也有可能减少到有限的种类,帮助企业削减生产成本。
欧洲充电站网络使用的是基于联合充电系统(CCS)标准技术的充电设备。2017年11月,宝马、戴姆勒、福特、奥迪和保时捷宣布成立合资公司IONITY,将沿欧洲主要交通干线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站。
预计到2020年,将在欧洲18个城市配备400个大功率充电站,IONITY还与壳牌、奥地利OMV、德国Tank & Rast以及便利店集团Circle K展开合作,在加油站、服务站等地提供充电设施。
“确立充电统一标准是对投资电动车的一种保障,这也是成立CharIN的目标。”宝马电动出行部门负责人、CharIN协会主席克拉斯•布拉克罗(Claas Bracklo)说道。
CharIN是在德国柏林成立的非盈利开放式协会,主要负责支持与促进CCS成为全球电动车充电主要规格,通过现有与未来充电设备规格标准化,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便利性与成本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电动车消费群体规模。
除了CCS,主要充电规格有特斯拉使用的超级充电桩(Supercharger)系统;由日产与三菱等日本企业开发的CHAdeMO;以及中国使用的充电口国标(GB/T)。
还有欧盟标准体系下的Mennekes接口、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发布的将各种充电方式整合到一起的Combo充电等方式。
CharIN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00个CCS充电桩,其中,超过半数位于欧洲。虽然欧盟支持CCS成为快充标准,但也允许安装其他规格的充电设备。
与CCS相比,CHAdeMO主要应用于日本和欧洲市场,有16639个充电桩;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有8496个,主要建设在美国;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推广联盟资料显示,中国拥有127434个GB/T充电桩。
瑞士银行(UBS)预估,未来8年,用于全球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将达到3600亿美元。
充电设备的统一对车企和消费者都有好处,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如果自家使用的充电设备成为行业标准,那么将有助于其从现有供应链与更广泛的设施网络中获利。
车辆在家充电时,一般使用的是交流电,这种形式充电速度很慢,所以对于电动车行业,建立起道路旁的快充网络至关重要,毕竟采用直流电快充形式的话,充电速度将快7倍,最快的直流充电站可以提供400千瓦的输出,实现10分钟以内完成充电。
另一边,作为消费者,他们在长距离驾驶时对电量的焦虑将得到缓解,也让他们更愿意选择充电设备分布更广的汽车品牌。
与燃油车使用加油枪的方式不同,特斯拉的充电系统仅供自家品牌使用;CCS提供直流和交流充电双插头;CHAdeMO提供从电池到电网的反向销售。
未来哪种充电插头会成为主流,还很难说,也有可能继续使用各种插头,甚至是被感应式充电或其他新技术替代。
设备规格竞争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录像带时代的VHS与Betamax格式,又或者是光盘时代HD-DVD与蓝光的较量。
对于在充电插头竞争当中失利的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长时间的研发工作被浪费,还要继续投入资金来适应新的产品规格。
CCS、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以及 CHAdeMO继续在美国与欧洲推广,中国则在推动GB/T。
对于车企来说,中国市场不可忽略,为此,特斯拉对在中国销售的Model S与Model X车型进行了修改,增加用于GB/T规格的充电口,其他车企大多也提供匹配GB/T的电动车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