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Google回来了,只不过它选择的第一个战场不是李彦宏口中可以再赢一次的搜索引擎,而是它的自动驾驶业务Waymo。
5月,一家名为慧摩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外国法人独资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贸易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咨询,物流信息咨询,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的设计、测试,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而它的唯一股东显示为谷歌母公司旗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公司Waymo。
Waymo的到来会让不少人紧张,因为它的野心着实不小。除了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它还觊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巨大市场。
来到中国,Pony.ai、Roadstar.ai、景驰科技、以及开展Apollo计划的百度等公司都将与Waymo展开直接对话。
同时,在网约车市场,滴滴、美团等在出行领域广泛布局的这些公司,也将是Waymo潜在的对手。
当然,我们现在就判断Waymo在中国的前景还为时过早,因为在它成功落地中国的道路上,还有寻找高精地图合作伙伴、需要在中国构建本土的云数据中心,以及完成中国本地的自动驾驶相关测试等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不过,作为一个中国公司们集体需要面对的潜在对手,我们仍有必要对其深入了解一番。
距离2018年Waymo在凤凰城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车队管理工作是否准备就绪成了重中之重。
美国亚利桑那州郊外占地6500平方米的仓库里,停放的上百辆汽车正是Waymo自动驾驶车队使用的克莱斯勒Pacifica,公司的测试人员则是在搭建起来的帐篷里进行车辆调试工作。
近1年里,已经有超过400位Early Rider项目参与者体验了Waymo自动驾驶汽车,这些生活、居住在凤凰城区域里的用户,通过使用Waymo车队服务前往了学校、商场、体育馆等目的地。
按照计划,Waymo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把自动驾驶出租服务推向市场,也就是说,人们想要使用车辆就要付费了。
如果Waymo的业务能够顺利开展,将使其成为全球首家提供全程自动驾驶出租服务的企业。当然,用户也不用过于担心乘坐的安全性,因为在运营前期,Waymo将在车内配备人类监督员。
即使如此,依旧有人对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持怀疑态度,他们不仅认为此项技术还没有成熟,还觉得车辆几乎要不停的提供服务才能收回传感器、芯片、软件等系统设备的成本。也就是说,自动驾驶出租车要达到比私家车多得多的使用率才能取得成功。
负责Waymo出租车服务的是埃利斯·佩雷斯(Ellice Perez),来Waymo之前曾是面包店的经理。现在,车队的技术工程师、调度员和支持团队都由她进行监督。
“就像飞机起飞前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一样,我们对车队也采用了相似的流程,对车辆上的软件、硬件设备进行检查,像车轮踏面测量等内容甚至会进行2次核查,所有安全项目都达标后,我们才会让车辆行驶在公路上。”佩雷斯说道。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在食品行业工作的人会来Waymo,而且还负责了整个团队?其实,佩雷斯还有着近10年Zipcar的工作经验,而在这家公司,她负责的正是共享汽车运营环节。不仅如此,佩雷斯还把Zipcar的业务扩展到巴塞罗那、巴黎、维也纳、马德里、法兰克福等欧洲多国大城市当中。
“我相信未来共享汽车一定比私家车多。”佩雷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了解了Waymo车队的情况,接下来再看看每辆车的运作。
一般来说,对车辆出车前的检查工作在早上5点开始。接下来,调度人员通过分析Early Rider项目中的出行数据给每辆车分配不同的目的地,这可以说是关键环节之一,因为根据行驶距离,每辆车的响应时间将有所差别,最终目标则是要确保服务区域内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由于前期Waymo出租车上配有监督员,所以每天中午需要返回仓库停车场进行人员换班。而在总部的工程师团队会将各种模拟测试和软件迭代数据发给凤凰城这边的技术人员,他们收到数据后会上传到车队的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不可能对任何实际道路状况都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时候就需要Waymo的车队应急小组出场了。
当车辆遇到了难得一见的交通场景并无法做出反应时,系统将自动呼叫应急小组,小组成员不仅会给这辆车下达应对指令,解决方案还会被分享到其它车辆的系统中,以此来避免更多车辆前往此类区域。
虽说指令是由人类发出的,但这些工作人员对车辆没有直接控制权,也就是说,车辆依旧要靠自己完成自动驾驶任务。
车辆遇到困难能找操作员,那要是乘客遇到问题了怎么办?比如想要更改目的地,又或者是想让车辆播放自己手机里的音乐。
Waymo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在应用里设置了相关选项,车上也有专用按钮可以呼叫用户应急小组。除此之外,车内安装有摄像头,工作人员会对车内状况进行检查,确保乘客没有将随身物品遗忘在车上。
Waymo称,虽然已经在美国25个城市进行了车辆测试,但凤凰城因其晴好天气与宽阔的道路状况成为了公司最主要的服务区域。
如今,Waymo已有超过600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其中既有用于收集数据的测试车,也有提供给Early Rider项目的叫车服务。而且,自去年10月开始,Waymo就已经开始使用不带监督员的车辆进行测试了。
(Castle测试场已经扩建到约36万平方米,这里正在进行场景模拟测试)
Early Rider的用户中,有一位29岁的软件产品经理,名叫莉拉·加夫尼(Lilla Gaffney)。她称自己是“技术宅”,看到了Waymo的广告后就早早报名并开始使用Early Rider,最近1年里,加夫尼夫妇及其亲属一直都有使用Waymo车辆出行,健身、上班、外出就餐或去公园游玩全都算在内。
加夫尼觉得,比起传统的出租车或者Uber、Lyft那样的叫车服务,她更喜欢用Waymo,因为Waymo的服务是在她可预测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叫车服务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司机,车辆也各种各样,但只要选择Waymo的出租车,那你等来的一定是同一款车,既干净又舒服,因此,每次出行的服务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但是,经过1年的使用,加夫尼也发现了变化。
“一开始,自动驾驶汽车给人的感觉很机械化,但现在,我在乘坐时会更放心,因为车辆已经与我自己驾驶时的风格类似了。”她这样说道。即使行驶途中遇到了问题,加夫尼也会将问题反馈给Waymo中心,正是有着她这样的参与者的帮助,Waymo进一步获得了有用的数据,车辆的操作水平也得到了改进。
Waymo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在自动驾驶项目上已经积累了800万英里(约1287万公里)的公路测试里程,仅在凤凰城的运营区域就超过了250平方千米。
但也不是说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就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要是我能坐在Waymo的车辆从凤凰城一直开到拉斯维加斯,那就没问题了。”可从加夫尼的情况来看,她要是想与家人一起去更远的地方游玩,还是得开家里的那辆起亚Rio。
自从发生了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事件,美国用户对自动驾驶车辆服务的疑虑变得更大。但瑞士联合银行(UBS)估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技术能带来2.8万亿美元的收入,Waymo自然也不想错过巨大的盈利机会。
摩根士丹利近期把对Waymo的估值提高到了1750亿美元,其中800亿美元是来自于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在Waymo CEO约翰·克拉夫西克(John Krafcik)的领导下,谷歌的自动驾驶小组已经成长为独立的公司,打车、物流、私有车辆和公共交通是其关注的4大领域。
(约翰·克拉夫西克)
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一项上,Waymo与FCA、捷豹路虎展开合作,接下来的几年里将购买、部署62000辆插入式混动克莱斯勒Pacifica多功能休旅车以及20000辆纯电动捷豹I-Pace 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