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如果不从充电难角度思考,不考虑消费者痛点,不配做企业家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编辑部)    19年5月10日 17:41

5月10日,2019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京召开。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赵福全出席并发表演讲,他分享了对当前汽车产业发展一些热点问题的认识以及分析。

 

 

以下是他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杨院士,贾可老师,和玉东都是老朋友了,介绍我作为一个学者来演讲,实际上还是不合格的学者,但到清华已经满六年了,第七年了。

 

这个蓝皮书做了11年,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我是主要的参与者。

 

贾可说讲啥都行,我自己定了一个题目,对当前汽车产业发展一些热点问题我的一些认识,为什么做这个题目呢?贾可把很多事情都列了一大堆,他啥答案也没有,这些问题很让人焦虑,得来蓝皮书,否则就解决不了焦虑的问题,就产生不了勇气。

 

我离开了企业之后,加盟清华,教书育人是一部分工作,主要的兴趣是深刻思考行业的问题,背后也有商业的目的,成为很多企业大佬们的顾问和私人教练。在过去六年里面我有更多的机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跟很多企业的高管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既要当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要问诊,也要开药方,比在企业做20年看问题不同的角度。

 

我不卖车,也不造车,所以也没有任何私人的成见。在过去六年里面接触了大量国内外的整车厂、供应商、新造车企业、科技公司,包括能源公司,包括政府的领导,所以在不影响医患关系的情况下,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个话题很大,贾可很多都点到了。

 

 

跟大家谈谈我的认识,认识是我自己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问题太多,不可能讲的很细,我的PPT不是为这个会议总结的,有大量的信息。为了提醒我自己,来讲这个故事。跟很多的客户都是董事长、总经理,基本副总结出不多,所以这些东西不要看似好像高高在上,其实非常重要。所有企业老总的纠结不是在具体的有没有钱干电池的问题,电池该不该干,说起来容易,干起来蛮难的,里面很多问题。

 

讲我的认识之前,过一下现在产业到底在发生什么,去年第一次28年的负增长,也让本来产业正在发生变革重构蒙上了一层阴影。等于雪上加霜了,我个人认为。实际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早以前我更多管它叫产业革命。因为在很早以前大家讨论的问题是狼来了,因为造车新势力进来了,要革我们的命。

 

最近时间我改了一个词叫重构,革命是什么呢?什么都可以推倒再来的,重构不是,重构一定要保留一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建。在几年前讲新四化的时候,我就做了演讲,我说对新四化未来的畅想,作为贾可蓝皮书所有的拔一部分的内容。

 

看这次产业重构,新四化是结果,真正背后是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三大革命性的改变。一个是能源,为什么讲能源,没有讲电动化呢?实际能源我们要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太多的原因不展开了。发现机械传动不够了,要电动,电的来源是多种多样。

 

发动机如果未来没有其他的对内燃机排放的要求,照样可以成为发电机也是电动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千万别搞错了。因为赵教授是从教授的角度,要给学生讲课,把概念讲清,不是开玩笑。如果你都不知道你从哪来,你永远不知道你去哪。这是能源革命。

 

第二就是互联革命,万物互联,告别互联网,进入物联网,万物互联,还有就是智能革命,这三大革命是带给所有产业都发生变化。但是对汽车产业更明显,这三大革命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曾经习惯所谓的汽车产业链,这些都没有。一旦告别了传统的发动机,我们的能源所有的新东西就不一样了。互联不用说了,这些东西就是让传统车企焦虑的原因,让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的原因。

 

 

这个PPT我做了很多年了,叫三大革命带来六大革命性的改变,简单的讲,产业必须重构,因为汽车必须进入新时代,要想进入新时代,必须具有新能力。因为有新能力,就会有新机会,所以有进来者,也会有新焦虑,新挑战,因为你曾经是游戏里面的人。

 

为什么重构听起来这么美好,编故事的话,让人春心荡漾,为什么落地这么难呢?这次变革之大超乎想象,变革范围也非常广。原来我讲产业无边界,后来叫产业变得模糊了,搞不清楚哪是真正的汽车产业了。因为车得用,所以出行算不算汽车产业呢?原来我们不不关注,核心的问题,落地难是广,而在广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要参与,但是商业最大的特点都想赚钱,都想独占。人性的贪婪在这里反映的一览无余,所以产业分工,商业模式的不到位,就造成了巨大的问题。这是我的基本理解。

 

在这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发现产业重构的时候,车还是需要的,但是只有这个车行驶,得有灵魂,需要互联网的基因,科技公司进来,但是只有这个东西,产业重构最大的变化在于基础设施,环境、法规必须发生变化,政府必须参与,而这三个东西我提出叫1+1+1的模型。传统车企业在跟互联网公司合作,甚至自己建一些软件能力,以为自己什么都具备了。

 

你永远不会拥有BAT的东西,你如果都拥有了,就不是汽车公司了,你就是BAT了。谷歌试图造车,如果把车造到丰田那种水平,就已经不是谷歌了。但是这两个能力都需要,你既要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聪明的才智,这能力既有硬的,也有软的,强调硬的时候就是传统车企,强调软的时候就是BAT公司。但都有这些东西,还得跑在智能的环境上,就是新的公路,联网,基础设施,新一轮产业革命,产业重构能不能抓得住,商业模式至关重要。谁都不能拥有三个一,只有政府能拥有所有的东西。你在我的地盘上造车,在我的地盘上用车,这就是这次产业重构国家的力量,也是很多国家最担心中国的东西。

 

因为产业重构了,整个产业发生变化,对汽车能力提出了新需求,汽车这个能力必须更要满足使用。使用得在城市里面,在环境里面,我认为未来汽车能力的提供以及使用,必须和智慧城市的总体布局要结合在一起。要四个S,聪明的车,但是一定要有ST,同时要有SV,要有能源供给,更要在智慧城市里面,缺一不可。如果你缺任何一个东西,都没办法,但是汽车最终的诉求本质是什么呢?是要解决城市运行效率极度低下的问题。今天贾可派车去接我,一个多小时从清华赶到这儿,这就是城市效率低下。

 

 

我在很多场合演讲都说,我加盟清华最幸福的一件事不需要上班了,不需要通勤了,要么工作,要么锻炼,这个改变是巨大的。城市不解决由于汽车带来的效率提升的问题,我认为未来城市就没有发展方向。核心是解决人流、物流、能源流,最后通过信息流打通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城市的核心。但现在我们所有城市规划的人根本不懂车,就是在做一个伟大的世纪工程,笔直的路,两边都是树,根本进不去,也出不来,这都是问题。所以未来对产业发展,我认为政府的力量比想象的大。

 

汽车产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核心就是人类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必须联网。我们汽车是孤岛,同时联网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数据流通,数据的产生和有效的利用,就构成了整个产业变革最大的核心。这就是最典型的经济学所谓的微笑曲线理论,两头是设计和销售,中间是制造。但是由于万物互联,整个价值会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们原来所谓的销售的,未来使用这部分是全新的微笑曲线的延展,这是我的一个博士生发表的一篇论文最核心的思想,微笑曲线因为万物互联,因为数据打通,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现在所有的人盯着的都是延展线的那一部分,而从设计到销售这部分整个体量的提升还没有实现。

 

汽车产业应该说进入3.0时代,刚才安宁总作为福特的代表讲了2.0时代,我管它叫是福特的时代。1.0是什么?奔驰发明了汽车,纯是技术问题,2.0时代,福特发明了T形车,但是福特最大的贡献,之所以让T形车走进千家万户,是流水式的生产,是商业模式,是资源组合模式。今天能成为丰田,所有这些企业崛起的都没有跳出那个商业模式,这是2.0。2.0大家都低估了流水线商业模式的巨大作用,但是还不够,还是就产品谈产品,所以进入3.0时代,实际产业生态化,企业服务化,这就是多个产业要同时参与汽车出行,这就是制造+服务的核心思想。所以我说1.0是德国时代,2.0是美国,后来带动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今天的汽车产业的崛起。但是3.0时代,必须是强调服务的,车要造好,只有造好不够,所以3.0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广泛的互联,充分使用的时代。中国市场将是巨大的机会,能不能抓得住,那就要看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

 

制造业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制造业是产值高,利润率低,这就是所谓的长尾效应。制造就是大的产值,但是产值不大,但是它的利润率很高,所谓的附加值高。这就是传统造车10%的利润相当不错了,但是如果做服务业,如果只做20%,说明做的不怎么样。随着万物互联,随着制造产品的充分利用,这种附加值的挖掘前所未有的增加了,所以这条红的曲线就是新的,制造的总量没增加的情况下,反过来附加值大幅度的提升。从利润率的角度就会更了不起了,这就是全球为什么说制造业要向制造+服务发展的原因。这也是工业4.0最大的核心,如果你停留在就是零售,你只做了服务。如果你只停留在制造,那么你就更没戏。只有这两个组合到一起,你就在改写经济学的这条所谓的长尾理论的曲线。

 

因为这一点,大家就可以看传统的我们定义三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当进入制造+服务的时候,三产不合适了,未来A产业、B产业、C产业。汽车原来就是制造业,如果我们把汽车的使用权加进去之后,就没有在服务业里汽车的维修、使用了,会是一个汽车的出行产业。农业也如此,不是把大米种完就拉倒了,还得让他吃的好,吃的健康,甚至让你怎么样煮饭,这就是核心。未来三产的概念会因为制造+服务而彻底的颠覆,这是我提出来的。

 

另外面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我认为简单的原来就是技术为王,因为丰田牛就是有技术,因为有混合动力,又有电池,但是这个不够,一定要处理好技术、产业、生态和资本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就没有办法面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有的人一看就生态了,他就想拥有这个世界,这就是PPP造车,讲起来让人心动澎湃不已,最后做起来没办法落地。

 

事实上大家一定要知道未来进入生态的技术是多维的,产业是多链条的,生态是复杂的,而资本在这里的作用,好像有钱就可以了,实际错了,要想把技术、产业、生态彻底的融为一体打通,资本就是粘结剂,又是催化剂。所以不用用资本,根本打不通,只有资本瞎扯淡,这就是我的基本判断。凡是我要建生态,这种人听起来绝对激动,这种企业必死无疑。一定要参与生态的建设,一定要了解生态的构成,但是在这里面找出最佳的切入点。

 

通过以上,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产业,不要以为你们天天讲就吃透了,真的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我总共准备了20页PPT,讲两天没问题,但是要干20年,这就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汽车产业复杂,我认为更需要系统思维。我记得我在一年以前的演讲,我说现在的汽车产业革命重构叫什么?听起来很好,但是看起来很乱,干起来很难。

 

因为它涉及到市场,更涉及到政策,涉及到技术,尤其有商业模式,用现在时髦的词叫升维降维,我认为应该是进行升维思考,降维打击。现在很多人都是降维打击,你没有升维思考,谈啥降维打击,你本来就是一维思考,你再降维,变成零维打击了。升维思考,要针对产业,要运筹帷幄,你要抓住这个势,同时寻找到机会,形成你自己的能力。否则的话,风来了猪会飞,风过去之后猪会死。

 

下面我就花点时间讲讲几个问题,以上是我对整个大的宏观的认识,如果再问多,就收费了,在不影响医患关系的情况下,跟大家分享了一部分我的观点。此处需要掌声。

 

下面讲讲关于动力总成我的体会,我觉得这个地方乱,5%的市场份额,电动车没有到,就已经把所有东西都停掉。那95%呢,怎么办?电动车不断的攀升比例,内燃机一点一点的退出历史舞台,这是规律。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内燃机虽似近黄昏,夕阳无限红。内燃机能不能快速退出历史舞台,根本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环保的问题,实际上如果法规逼着你,我今天讲得挺好,贾可不请我来,我再有水平没用,所以得感谢贾老师,但是不能用我太多。

 

法规的变严,以及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不断提升,是真正影响动力总成技术组合的唯一要素,没有之二,否则还有更多的选择。我把整个人类社会未来一段时间动力总成分成1.0、2.0、3.0,1.0是纯内燃机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法规排放和成本,满足就OK了。3.0时代就是电动化,电动化,电从哪来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争议,我们的电动是煤来的,煤怎么样怎么样。如果能解决电动化的问题,我们相信中国人一定有智慧,寻找清洁电的来源。现在没办法解决,怎么把电在车上用好的大前提下,谈何去寻找,问题解决得有逻辑。贾可不认可剥圆葱,实际科学创新是需要剥圆葱理念的。

 

3.0时代是电动化,电动化和1.0纯内燃机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窗口期,2.0叫动力多元化,而这段时间就是春秋战国。内燃机难是因为法规让它一点点没有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既有法规,也有成本,还有一个消费和体验问题。电动是未来,电动里面到底是BEV还是HEV?不知道,这个东西一定和法规、企业能力、市场、品牌多位一体。甚至和国家一些政客们的思维有关,德国绿党他干别的干不掉默克尔,只能找点理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2.0时代一定是动力多元化的,内燃机最大的机会,内燃机不能孤军奋战,一定要电气化,和电池、电机有效的组合。纯内燃机基本上在2025年必须剔出历史舞台,除非我们更改4升油耗的法规。而混合动力在2030年3.2升之后非常艰难,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油耗已经违背了基本的热力学定理,混合动力本身不省油,就两个地方省油,浪费的刹车的能源回收,加上发动机效率最佳优化,就这么两个理由,没有第三个理由。

 

我跟大家讲,这些东西实际是一些政治因素,包括国家的长远思考在强烈的淘汰这些东西。电动时代最难的东西是什么呢?纯电动虽然没进入,但是已经进入了电动时代的初级时代。电动时代最难的问题,大家现在都讲电池的问题,对不对?我说错,说成本的问题,错,电动车安全的问题,全是因为充电基础设施没解决的问题。如果随处可见的充电基础设施,电动车根本就没问题,50公里够。

 

尤其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无线充电随时可见的时候,电动车是什么场景呢?电动车贵是因为大电池,充电难,电动车不安全,着火了,因为能量密度过高,都是因为充电难,所以真正的痛点,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不从电动车充电难的角度去思考,你不配做一个企业家,别忘了消费者买的是产品。不要跟我说卖出去就拉倒,我跟大的顶级的企业一把手交流,他说赵教授,那是政府的事,政府如果不准备,你就不卖车了?什么换电,什么HEV,什么PHEV,什么REV,都是非常正确的企业家的尝试。

 

我没有给任何人做广告,因为他都在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你不要用你的A点打人家的B点,对人家来说,B是最大的痛点。这是我的理解,为什么人家有时候不跟你争,因为不在一个层面思考问题,人家要把车卖出去,你在研究技术的先进性,又在忧国忧民,问题就在这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往前发展,2.0时代春秋战国会相当长时间。这个东西可以讲两天,我就到此不讲了。

 

还有一个,电动车一个重大的问题,电池回收的问题。电池回收,你们在座所有的企业电池怎么回收?谁来回收?成本在哪?残值在哪?谁给你收残值?我跟大家讲,电池回收不难,但是如果不把电池的利用、再造所有的问题解决掉,基本回收就是一个假命题。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就3000次,如果已经用了七年了,基本用了2500次了,还剩500次,这个电池就死了。因为它来分解、回收、利用,建立相关的装置根本就不靠谱,如果要考虑电池的再利用,到底怎么利用?就决定了电池选什么样的形状,选什么样的种类。从这个角度,有很多技术路线超乎大家的想象,如果你就停留在现在国家要啥我就给啥,等国家不要你就惨了。技术由企业解决,产品由市场解决。

 

软件定义汽车,我不展开。我们很多人都是传统车企的人,软件一定会定义汽车,但是一定基于硬件的基础,而软件定义汽车有太多的东西,有核心的系统,更有更多附加的功能。如何平衡好软件控制多少,合作多少,购买多少,阶段性做什么,将来做什么,这个东西至关重要。另外如果都跟别人合作,基本上世界大同。豪华品牌遇到的挑战更大,和所有的自主品牌用的功能一模一样,我认为就完蛋了。我基本见到所有的车企都跟BAT合作,一个协议签五次,甚至有人统计,签了63次。我跟大家讲,软件定义汽车真的是革命性的重要。但是比登天都难,大众要成为软件公司,而且他把所有的东西跟微软合作,如果都是合作了,变成微软的东西了,这里面比想象的复杂啊。

 

智能网联,很多人说我们叫智能汽车就完了,为什么叫网联,叫啥不重要,一定要了解网联,智能是目的,网联是手段,没有网联的智能,这种东西要不买不起,要不然不可能充分。再聪明的孩子得上大学,自己在家里教私塾,你的那点兴趣根本不能培养出来社会栋梁之材。智能是最终的目的,一定是网联自动化。但所有谈智能网联汽车,要想秀的时候,就把自己所有的自动化东西拿出来。

 

这就是贾可访问玉宝的时候,L4吹牛,不干,但是L1、L2、L3是真干,现在又出来L2.9,我们不去探讨了。一定是车路协同,一定是要把网联和自动化合作好,要平衡好。基本上国外的企业接触下来,全是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因为他没有国家的力量来做,所谓的聪明的环境,而中国基本不做自动化,做自动化吹牛的偏多,全做网联,因为他有卖点。但是这个东西都不行,一定要平衡好现在卖车是为了明天卖更好的车,一定要平衡好技术。

 

关于出行品牌和产品品牌,所有现在整车企业都是叫移动出行公司,基本上整车厂干的,我说的过了一点,全不靠谱。大家一定知道出行干啥,整车厂基本卖得动车,为什么新能源车做出行了?编一百个故事,因为新能源车服务要求比较低,因为新能源没人买,太贵了,所以自己买了,停车场停着了,还可以拿补贴。所以凡是只想自己卖车的企业,我认为喊出行品牌那是挂的是羊头,卖的是臭肉,根本不靠谱。

 

而出行我个人认为有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第一必须是供需关系互动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共享经济不是不需要,是以前没条件。一定是供需关系的平台,一定是大平台。在这里面一旦进入之后,什么样的车花多少钱,一定要有一个和它的需求匹配的那个档次的车。有了这两个东西之后,我就进了这个车,在这个车里面享受所有的出行过程中的服务。看电影,看大片,包括支付,不讲了,这个过程中,为什么选这个产品?因为产品好,为什么?因为产品品牌可信。

 

但是你选了一个奔驰的车,你来经营,最后弄不好,人家不认为奔驰车不好,是因为你的服务跟不上,是你的出行服务没到位,所以出行是个大品牌。做出行,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只图一时,别做。它一定是一个大出行的视角,要考虑产品是什么,供需关系如何,同时必须介入生态。凡是以卖车为目的的出行,失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而做出行品牌,必须是大于产品品牌,基于产品品牌,是多品牌互动的大平台。怎么可能A公司开了一个出行公司,只做A公司的车,用你的车我也帮你找,但是永远我的车优先,你这个平台能有利吗?赵老师想卖的就是我的咨询服务,你们都不听,我只是保护我的客户。

 

关于汽车市场,我认为要淡定的看待汽车市场的下降。汽车市场进入新常态,当一千万辆的时候,当20%的增长,也有5%掉的时候,但是当0%增长的时候,5%今年好日子,明年差,负5%,这就叫新常态,因为已经逐渐进入了饱和。但是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饱和了,贾可你别干了,赶紧转行,汽车都没有了,你还干啥,除了汽车你都啥都不知道。唱衰中国长期的增量没意义,总的人口在那儿。当你自己觉得很多人不开车的时候,是你自己饱汉不知饿汉饥。美国80岁的老头还有驾照在开,尤其当自动驾驶出来的时候,我对长线看好。至于过分争议2030年是不是3800万辆,这是当时写入中国中长期规划的,我是牵头写的。真的不重要,但是一定会增加。否则的话,就从这里面唱衰长期销量增长的那个人不开车开始做起。

 

产业发展的态势,第一,我认为市场多元化前所未有。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二线城市成熟度之高,比你想象的厉害。有的人基本就买一个随便的破车,而三四线城市基本全是换购,只要换购就买好的。如果差车,根本不买单的,五六线城市尽管有很多农村都有车了,但是买车的不是有车的换车的,他还没到那个季呢,绝对的是新购,传统的十年前的市场,大的、好的、性价比的。另外我不认为消费降级,这叫降价,不叫降级,哪个企业把配置降了还能卖啊?我认为不是降级,而是升级,但是是性价比更好了,是高端产品低价化,高端品牌大众化,豪华品牌年轻化。我就谈我的观点,没收费。

 

另外企业两极分化,自主品牌不用太担心,有些东西就应该淘汰。在何方采访我的时候,我说等了这么多年了,所谓的优胜劣汰,产业重组终于来了,应该。你知道有多少人觉得是劣币驱除良币,合资品牌的历史颠峰已经结束,很多企业遇到了困难,这就是历史,不是他们要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还是你最强大的对手。但是唯他们世尊,到了这种企业就牛的这个时代没有了,我早就看到了。

 

另外我认为合资企业的外方正在主导着产业变革,而且积极应对,但是他们又深知产业变革重构的机会在中国。所以他们纠结,为什么?因为汽车的3.0时代,我刚才讲了,都不是没有铺垫的,是在中国,并不一定是中国企业,所以他们主导的东西,为了中国市场,所以合资企业难,所以一定要立足去合资化,根本不是那点钱的问题,是因为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干,没有对错,只有自己想干的东西。干砸了,伸伸舌头,天时地利不到位,人和最高了。

 

少数新势力有望突破,大部分面临生存压力。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正在面临着市场换档,同时结构升级,不是降级,而且多技术路线探索,所有的企业包括顶级的企业我跟他们都有接触,真的很难,不干还不行。你也整天吹你的电动化,你也吹你的智能化,你有啥本事,都跟BAT买来的。有时候老攻击玉东,他有东西储备,别人说玉东降价,市场不好,他肯定要降,因为他有本事,机会属于储备好的。小规模的企业未来要想生存,联合、联盟,没有别的招,这是大势。

 

另外产业演进基本方向,我的判断,要从通讯开始向联网,正在做的,到在线,最终汽车在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一定要赋能。在线了之后,得到了所有的数据和信息,前两天我在凤凰,我有一个节目,和很多高端嘉宾访谈,我访谈了阿里的王坚,王坚说汽车行业不行,他理解不了。他们以为RX5,联系一下能支付了,数据的收集,对车所有的运营管理的最高境界的指挥根本没用起来,所以赋能在于数据的收集,有效的利用。另外,未来汽车的能力一定是硬件+软件+服务,最终向着生态进行服务。

 

大家可以看,手机就是从通讯联网、在线到赋能这么一个过程,手机才如此的离不开。而PC就是从硬件开始到软件微软,强大到最终输给了手机,没有进入生态。为什么?因为他没在线,他联网了。我个人认为这点理解很重要,可能你们都知道,但是没有这么讲过,没有这么分析过。另外大家都在讲个性化定制服务,我认为这个有问题。定制化服务有俩,一是对产品的定制化,还有真正使用的服务。没有了个性化的产品,根本谈不上定制化的服务。而个性化的产品是什么呢?一定是靠智能制造,而个性化的服务一定是连接生态,所谓的千车千面,千人千面。

 

最后一页PPT,汽车产业发展怎么展望呢?汽车产业发展一定要有大平台发展的概念,现在做不起来,就是做区域化的,地方粮票搞的太多,用于全球的粮票,还括弧,铁岭那疙瘩不能用,这就有问题。所以一定要从制造+服务,要有造车的平台,更要有服务的平台,这两个要打通。是不是要打通,现在整车企业都说要打通,否则我就变成富士康了。郭台铭都要选台湾主席了,我个人认为首先汽车行业从出行的角度搞,一定有两个大的产业平台,一个是传统的造车平台,要把落后的整车厂零部件打通的,这就是工业4.0,德国专家不是吃闲饭的。就是把分散的产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效的连接起来,能够满足私人定制,这叫个性化。

 

第二就是出行服务的平台公司,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滴滴、Uber、Lyft都是这样。对这个大家理解不够,我也有,你也可以接进来,但是这个公司只接了海量的客户,是必要,没做到。你有多少客户在里面,更没有做到必须介入生态,如果不介入所有的生态,你也开发支付,你也开发一键式所有的交互,不可能。我认为出行平台公司一定是海量的客户做基础,生态作为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一定很快就有需求的,其他非汽车以外的出行,那些都是零散的、碎片的、孤岛式的,得要打通。

 

现在我们是下了飞机换高铁,自己去换票,然后到时候出租等半天,只要有一家做到了,你就完蛋了。是产业互联网大平台,至少第一步把制造公司打通,同时出行公司打通,这两个是不是打通,大家可以看我的PPT,我还没想明白。我认为现在没必要打通,但是整车厂都喊要打通,因为他来自于制造,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产业互联网的KPI是什么呢?一个是平台要开放,第二个,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态,还要有海量的用户。但是这三个如果作为KPI来说的话,我基本上认为OEM做出行,稍微温柔一点讲,挺难。如果稍微让你睡不着觉,我认为没戏。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我讲完之后,我客观分析了,不用跟我争议,很多人照相,没收版权费呢。我认为应对未来产业的重构变革,需要什么?需要大智慧,需要大能力。谁家都玩不起,更需要阳光,也需要时间,也需要裁判,这个东西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阳光,让你慢慢的成长,时间也是裁判,让你优胜劣汰。你就装吧,你今天编故事,交付,这就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但是大部分企业走过来了。

 

结论是什么?这次的变革是革命性的。表面改变的是汽车产业,实际上牵连的是多个产业,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历史性的。而且它的广泛性、深远性根本没有办法预估,这句话是我在进博会上讲过很多大领导听的,所以我告诉你,如果你认为这句话没说错的话,没那么容易,说明这次的变革要抓住。现在每个人都觉得有机会,是你自己就看眼前那点破事,觉得把软件卖出去就行了,中国具有抓好这次机会最大的基础,一定要有人口的总量,不要老盯着买车开的哪些人,要盯住开不了车还想坐车的那些人。无人驾驶是我们的梦想,政府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打动我们的习大大和克强总理,这事就发生了。

 

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而且了不得的信息产业,更有万物互联时代最重要的平台拥有者是谁?政府。你跟日本很多企业聊,他们冬奥会想要弄点东西,老难了。为什么难呢?一定要处理好创新和尊重行规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我每天接触非汽车行业的比接触汽车人都多,原来造汽车的,一旦不造汽车了,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不知道从哪来的,调侃。行规在哪?第一,盲目的批判汽车产业创新不足,实际上是不了解产业。

 

互联网时代,只要打通就OK,物联网时代,不了解科学的本质,你连啥啊,这就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你要淘汰内燃机,你不知道内燃机多大的热效率提升,你怎么可能做成增程器?你从一开始就想把它否定,所以盲目的批判创新不足,实际是不懂行规,就容易失败,至少造成资源的浪费。我接触太多了,有的人说你看我们设计一个东西,小米雷军都点赞,设计一个铅笔盒,一下卖出多少套,但是括弧都收藏了。你说汽车谁会花30万都收藏了,富强都乐死了。有电池包,没有电池组,更没有模块。第二个就是行业长期的从业者容易被经验束缚,难就大的突破。这就是矛盾,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你太懂了,看的是困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是有很多见识,很多人没有胆识,难。另外,这个产业是一个重规则、重法规的行业,这也严重的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老说汽车产业没创新,我今天在路上就在想,坐着红旗,这车真不错,把它变成扁的,变成方的,这个挺难的。

 

另外,产业的实践者又困惑于梦想那么高,能力不仅仅是钱,员工,还有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我相信斌哥一会儿一定有话要说,实践者心比天高,但是日子得过,所以列宁鼓励大家,面包会有的,这是最基本的东西,生存。我认为对未来的产业一定是多能力、多产业、多平台,融合发展是正道。都想干死定了,没有认识到这种多维思维的,就不可能降维打击。要打造到平台,我的基本判断,春秋战国这个乱象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10年、15年。这是产业重构必然的代价,也是必须要有的这么一个过程。你跟你儿子讲了那么多,他也得交点学费。

 

最后,未来的王者是谁呢?这个王者一定要从现在里面诞生出来吗?这个王者如果要是现在这些老大们,我有一个最重要的,未来智能网联之后,他是有文化的,有思考的车,一定是区域性的车。中国人开的车,在智能网联,按照中国的交通信号,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这个车基本上拿到别的地方开不了了。所以全球的巨头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它的全球化战略玩不转了,原来就是发动机在底特律开完了,在中国适应一下中国的油品就完事了。如果现在的市场现有王者们要诞生的话,必须要面对很多矛盾的需求。

 

比如你干发动机,还得干电动车,这就是矛盾的。既得做自动驾驶,同时还得做网联,这俩东西也矛盾,所以需要多元化战略的探索,就需要大笔的资源投入,人财物。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我想象的20年之后的王者呢?他一定是真正以实现个人智慧出行,我在《对话》栏目里也表达了,他们说我还不够前卫,我说一定是智慧出行,我关注的是怎么出行。能够定义人们的用车以及生活方式的那个新玩家,我的判断,这是我心目中的,经过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之后,统一六方的必由之路。

 

我跟大家讲,不是中国,也不是贾可的蓝皮书,产业重构是全世界都在发生的,那些大佬们真的很焦虑。这时候你就感觉到他也挺不容易的,一个决策就有可能把公司废了,而且他的决策得董事会认同。所以是诞生新王者的历史机会,但是需要时间。因为时间是阳光,让你成长,时间也能够让良币驱除劣币,时间让坚持者最后走到明天,甚至时间就是一个高速公路,它能够开了口,让一些不咋的的下去,甚至让后来者进来。说不定现在很多的参与者就是烈士,但是他会被历史记住的。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
邓留超:不大折腾,不瞎折腾
邓留超:不大折腾,不瞎折腾
紫光国微:汽车电子加速上车
紫光国微:汽车电子加速上车
沃尔沃卡车业务将在北美裁减 1000 名员工
沃尔沃卡车业务将在北美裁减 1000 名员工
宝马新世代的“中国配方”:产品为核、创新为王、合作为基
宝马新世代的“中国配方”:产品为核、创新为王、合作为基
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 长安汽车打响上海车展第一枪
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 长安汽车打响上海车展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