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当一家整车企业不断强调这个词汇时,对于供应商的依赖、话语权的缺失以及创新与升级的限制,都将被转化为成长的底气。
郭彦东,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曾领导了微软互联互通车的视觉项目,主导研究开发了基于视觉的车内、车外感知功能。加盟小鹏汽车后,他负责的不仅仅是给小鹏汽车安装上眼睛(摄像头),而且给小鹏汽车赋能感知与认知(大脑)。
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郭彦东
在与他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工程师思维,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把小鹏汽车的AI梳理的井井有条。
对于人机智能交互,郭彦东认为在当下的驾驶场景中,驾驶员并没有完全被替换掉,核心都还是驾乘体验,所以交互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智能的交互。
“好的交互方式一定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按键,还有触屏、声音、眼神、表情等等。在不同的场景下,针对不同的用户习惯,可以动态地提供交互方式,伴随感就会增强,冰冷的机械感就会减弱,也会让驾驶更安全、更舒适。特别是多模态的感知,交互方式做好了以后不光是能提升智能感,而且是实实在在能提升驾驶安全的。”
据官方介绍,小鹏汽车AI环境势态感知智能系统是首款搭载SONY ISX019一体化车载传感设备的量产车,后者是全球首款采用System on Chip(SoC)架构的高度一体化传感器,内部堆栈结构包括高效能的影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同时搭配 Back-illuminated背照式技术,实现了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效能,其光学灵敏度四倍于传统传感器。
基于此,AI产品中心设计研发了先进的智能视觉感知系统,包括车内的近红外智能摄像头(全局快门的高分辨率红外摄像头),车外前向宽动态范围摄像头,高效低能耗的LED补光设备以及人工智能专有计算端平台。
小鹏G3车内智能摄像头
通过车外前向宽动态范围摄像头,小鹏汽车可以对车外环境进行自动识别和监测,自动判断当前雨量并自动调节雨刷档位,并实现智能泊车引导和智能导航等功能。除此之外,小鹏汽车AI智能技术还通过多路数据通道,包括语音,驾驶行为等进行多模态的综合情绪分析。
而通过近红外智能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小鹏汽车不论在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对司机的面部做深入的分析理解,做到可以认识司机,预警司机疲劳及分神,理解司机意图以及情绪。
在谈到人脸识别功能时,郭彦东坦言技术方面的挑战很多,比如传感器位置的选择、传感器的选择等。人脸识别的算法也许可以从供应商处买来,但如何与系统做匹配、把摄像头放在什么位置、通过什么样的系统调出来,这都是不可控的。
“小鹏汽车有这样的资源和团队,我们在北京有一个近百人的感知团队,团队里清华北大、各个国家(英美法德澳等等)的硕士、博士都有。把资源聚集起来,通过我们本身对技术的很强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一个一个克服落地过程中现实的困难,然后才能把它做到这里面去。”
聊到这儿,带出了一个在场每个人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自研。郭彦东首先介绍了小鹏汽车的自研情况,“人工智能的芯片现阶段不是自研的,来自业内领先的芯片企业。另外,嵌入式设计,车载系统以及车载应用系统是我们跟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搭载在上面的算法、功能的演进都是100%自研的。”
那么问题来了,自研需要组建团队,需要花钱,如何平衡研发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如何不让研发费用变成负担?这在郭彦东看来,其实并不是问题,他总结了三点:
第一,芯片投入的不管是人、联合费用、周期还是生态的培育,时间长、投入大,但是相应的算法跟芯片比起来或者跟电池本身的研发比起来,不是说投入小,只是说跟芯片和电池相比起来自研投入相对较小,主要投入是人员的投入、数据的投入以及一些研发工具和平台的投入,相对而言投入是较小的。
第二,所有人都可以去跟供应商买,我们就是要通过自研,把Tier-1提供不了的成熟产品用在自己的车上面(在技术上或者是Tier2成熟的阶段),不经过Tier1这样一个成熟期我们就把这样的技术用在车里面,用的比别人早其实就是差异化。很多时候很多功能你不自己有自研能力是落不了地的,这还是早不早的问题、能不能的问题。
第三,我们这个车就是我们自己的车,数据就是自己的数据,我们把大量的数据拿回来做智能模型的更新、迭代、升级。我们今天车上市时间不长,已经进行了多次OTA升级,我们不停的有这种智能的功能,不管是新功能的增多还是原有功能变好,都是因为有自研能力,有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才能够做功能的升级和迭代。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想要自研,其实是两个核心点:首先,持续创新。我们总是有新的功能、新的体验给到用户;其次,功能的升级和迭代。我们已经有的功能比别人出来的早,用户接受这个功能早,有更大的用户基数,有更好的经验,如何把现有的功能运营的更好,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可能的差异化。”
郭彦东说到的第二点,在当今白热化市场竞争中显得更为关键。据他介绍,小鹏汽车是目前实现全功能的唯一一款量产车,包括人脸识别、疲劳分神等。虽然目前市面上大概有20%到30%的车都有疲劳驾驶功能,但都是通过方向盘的扭矩传感器来实现的,并没有通过视觉系统来做,视觉系统不仅能够知道驾驶行为,还能知道交互行为。
加强自主研发,在不惜投入的同时,如何协同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小鹏汽车的互联网中心、人工智能产品中心和自动驾驶中心,这三个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方面强调我们公司对这方面的重视,不是一个中心全部搞定了,三个中心各有侧重点。另一方面也有紧密的合作,像自动驾驶感知的部分,包括如何通过人机交互来提升自动驾驶体验等等。”郭彦东解释道。
最后来看组数据:自2019年1月起,“你好 小P”AI语音助手唤醒435,370次,多场景全自动泊车系统触发28,860次,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独立驾驶里程511,840公里。截止到2019年4月份,小鹏G3通过OTA升级,已新增逾40项功能,逾200项功能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