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译自wire reports,图片来自Reuters)
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撤回了对法国雷诺(Renault))35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项缔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交易戛然而止了。
雷诺方面表示,在周三(6月5日)晚间举行的董事会会议上,未能就FCA 5月27日提出的合并提议达成一致。在一份声明中雷诺称,董事会“无法做出决定,因为法国政府代表要求投票推迟进行”。
《华尔街日报》周三晚间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在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的日本合作伙伴日产汽车拒绝支持这桩交易后,FCA撤销了对雷诺的收购要约。
报导称,当其他董事会成员准备投票支持这项350亿美元的并购案时,日产汽车的两名董事会代表拒绝支持雷诺。日产代表的反对也令外界对日产此前表示若合并继续,会维持联盟的承诺提出质疑。
FCA则发表声明,表示:“FCA仍然坚信这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具有变革性的提议,自要约提交以来一直受到广泛赞誉,其结构和条款都经过再三权衡,为各方带来实质性的利益。”“然而,很明显,目前法国的政治条件并不允许这样的结合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雷诺的主要股东,法国政府当日表示,如果日产未能保证雷诺与日产的联盟将继续存在,那么法国政府不会批准FCA的合并提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法国政府要求推迟对该并购案的表决,促使FCA撤回了并购提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官员表示,法国希望能够满足其相关要求,而其中大部分要求都得到了FCA的认可。
不过,法国官员希望有更多时间确保其他要求得到满足,包括在合并之前让日产也加入进来。一位消息人士对彭博社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来安抚日方并解释这笔交易。当然,他也补充道,法国政府对FCA突然撤回收购要约感到意外。
5月27日,FCA公布与雷诺的合并提议:合并后,FCA和雷诺双方股东各持股50%;合并后的董事会将由11人组成,大部分成员为独立董事,双方各占4个席位,还有一个席位来自日产。
而日产显然对此并不满意。周一(6月3日),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表示,如果合并计划得以实现,将明显改变雷诺的架构。“这需要从根本上对日产和雷诺之间的现有关系进行检视。” 西川广人称。
此外,合并后的新实体将继续持有日产汽车43.3%的股份并且拥有投票权,而日产汽车在合并后公司的股份将被稀释至7.5%。这样的局面日产也不能完全忽视,尽管西川广人后来称“不反对合并”。不管合并后能实现怎样的“协同效应”,眼前的切实利益受到损害令这家日本公司必须做出防备。
法国的担忧
两名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FCA稍早前已就合并条款与法国政府达成初步协议。
拥有雷诺15%股份的法国政府此前一直希望对合并后的公司可以施加更大影响力,提出更严格的就业保障,并改善雷诺股东的待遇,以此为条件才同意合并。
早些时候,雷诺、FCA和法国政府都拒绝了对正在进行的董事会给予置评。分析人士曾警告称,这宗交易可能会带来复杂局面,包括雷诺与日产现有的联盟、法国政府作为雷诺最大股东的角色,以及政界人士和工人对任何减员计划提出反对的可能性。
FCA一直在与雷诺和法国政府就其创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计划进行谈判。这项交易法国政府曾一度广泛欢迎,不过条件是必须保证雷诺在国内的就业(蓝领)和工厂运转。
领导力问题
合并提议的失败也标志着FCA董事长约翰·埃尔坎(John Elkann)的退缩。埃尔坎领导着该公司的创始家族阿涅利(Agnelli)。在与雷诺的同城竞争对手PSA集团谈判过后,埃尔坎选择了这条风险更大的道路,对雷诺提出了收购要约,尽管他知道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角色,以及与联盟伙伴日产的关系紧张。
谈判的破裂也让雷诺董事长让-多米尼克·塞纳德(Jean-Dominique Senard)陷入了困境。此前,他曾努力调和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的各方势力使其达成一致,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除了来自法国政府的要求,工会还担心就业问题,而且日产也感到被联盟坑了。
知情人士对彭博社表示,在日产代表弃权的情况下,雷诺董事会本来是准备批准这项交易的。但他们说,当政府官员明确表示希望在做出决定前与日本当局进行讨论后,法国政府在董事会的代表要求更多时间做准备。并且,据说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计划很快访问日本。
一位不具名的法国官员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安抚日方,并向他们解释这笔交易。这位人士还补充道,法国政府对FCA的匆忙撤回收购要约感到意外。财政部长发言人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最近几天,对FCA合并提议的批评愈演愈烈。法国政府要求在就业、董事会代表和塞纳德的角色方面做出保证,政府要求现年66岁的塞纳德担任合并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一些投资者也发声表示怀疑。总部位于巴黎的激进投资管理公司CIAM在致雷诺董事会的一封信中表示,与FCA的合并大大低估了雷诺的价值,向FCA股东支付25亿欧元(合28亿美元)的股息应该付给雷诺才对。
无论唱衰也好,看好也罢,总之,FCA撤回了要约,并表示将继续通过实施独立的战略实现其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