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特斯拉,其后经由造车新势力推波助澜的电动智能大潮,正值爆发的前夜。
作为2021年全球第一个如期举办、很可能也是唯一能如期举办的A级车展,上海车展成了汽车行业各种新产品新技术争奇斗艳的舞台。参展新车一半以上是新能源车型,激光雷达、芯片算力、软件平台、电子架构等成为很多新车的产品亮点。
竞争很残酷。在这场新造车浪潮中,顶峰期曾涌现出300多家新创车企,而今经过大浪淘沙,有的已出局,有的尚在挣扎,能活得不错并且销量稳步走高的,其实屈指可数。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资金更加向头部造车新势力集中,同时这也意味着落后者要想获得资金更难了。
进入2021年,造车新势力中还能拿到融资的,都是被资本市场火眼金睛筛选之后选定的实力派。
1月27日,零跑汽车公布B轮融资情况,融资金额43亿元,超募逾10亿元。
不过,刚刚拿到大笔融资的零跑汽车,明明不缺钱,但在这次上海车展却显得有些“寒酸”。位于4.1馆的零跑展台不但是同馆面积最小的一个,而且对比装潢豪华的友商展台,布置得格外“朴素”。
都知道造车烧钱,不过,融到钱怎么花也是一门功课。
造车需要多少钱?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元就不要造车;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曾表示,200亿元不够花。
蔚来是公认的烧钱大户。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蔚来的成本支出共计约618亿元,其中研发成本支出近150亿元,营销成本支出为182亿元,销售成本支出为286亿元。
小鹏的IPO招股书曾披露,2018年其研发费用支出约10.51亿元,营销和其他行政费用约6.43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上涨至约20.7亿元,营销和其他行政费用约11.65亿元;这两年的费用近50亿元。
理想和威马两家累计融资额均超过300亿元。恒大汽车这种更壕,一辆车都没有量产,就已经花了474亿元,其中研发投入249亿元。
自2015年创立以来,零跑已完成多轮融资。Pre-A轮、A轮、A+轮融资累计达27.6亿元,再加上此次43亿元的B轮融资,累计融资约70亿元。
如果横向对比一下,仅从车型数目来看,恒大已经推出九款车,但是没有量产,理想只有一款比较特殊;蔚来推到第五款车型,小鹏、威马、推到第三款车型;零跑此次上海车展公布了第四款车型零跑C01的设计草图。
在B轮融资之前,零跑汽车在五年间靠着20多亿元,正向研发了S、T、C三大平台,推出了S01、T03、C11三款车型,C01也将于9月首发亮相。如此成绩,资本效率可以说相当高了。
截至2021年3月底,零跑已获得及申报在途专利一共1068项,其中发明专利490项,接近50%的发明专利占比。
可以作为横向对比的是,截至2021年3月底,蔚来在中国和多个国家、地区布局26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76件,占比约为37%。
跟友商们相比,零跑融到的钱不算多,不过,仅从车型和专利数目来看,零跑也是硕果累累。不得不说,将最少的钱花出最大的效果,是零跑的一项特殊能力。
零跑汽车的花钱逻辑是这样的:在面子工程上尽量抠门,车展展台可以寒酸,体验店可以没有咖啡机,但最该花的钱,技术研发投入,绝不吝啬。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到刀刃上。
由零跑携手国内顶尖芯片企业耗时三年联合开发而成的凌芯01,“可以做到8.4万亿次每秒的计算,相当于是目前大家用得最多的三倍以上的算力”。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称,零跑还有一个目标,两到三年在视觉算法上做到全球前三。
此次上海车展,零跑发布品牌战略“LIMES”,打造“云、端、芯”三大板块+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共享生态圈。这是零跑汽车基于此前五年在核心技术上的积淀,提出的系统性战略,技术在其中仍然是重中之重。
造车新势力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它们中的优秀者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短短几年间就做出了让业界刮目相看的成绩。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几家造车新势力都带来了最新的智能电动产品,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了中国汽车品牌最好的智能化水平。
蔚来展出的首款自动驾驶车型ET7,全系标配全车33个感知硬件,包括11个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未来还将通过自研逐步实现更多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
小鹏第三款车型,小鹏P5配备2颗激光雷达、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共计32个传感器,以及1组高精度定位单元和高精度地图,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再进阶。
零跑首次对外展示了品牌首款全球战略车型C11的性能版。它配有2颗“凌芯01”AI智能驾驶芯片,28个高精感知硬件,可实现22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交付时即拥有Leap Pilot 2.0所有功能,后续将通过OTA实现Leap Pilot 3.0相关功能。
零跑C11是零跑5年造车之路上掌握全域核心技术的最佳代表产品,在产品层面全面对标Model Y。2021年1月1日开启预售至今订单量已突破4000台。
本次上海车展,不造车的华为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华为的确不造车,但用“Inside”的方式支持车企打造其子品牌。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是首款搭载了整套“Huawei Inside”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配有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以及3个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同时搭载算力400TOPS华为自研芯片。
接下来,华为还会跟长安和广汽有类似的合作,用整套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车企。华为将会给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还是一个未知数。
颇有意思的是,零跑此前曾经提出要做“汽车界的华为”。现在,华为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汽车界,将华为HI标识印到不同品牌的车型上,零跑怎么看?
车展期间,朱江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我们新成立的技术团队通过一到两年,能做到跟华为一样的性能。”
从这次的车展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的发展,造车新势力们已经意识到,技术才是根本。接下来,诸多车企的资金投入方向会是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而按照零跑的一贯低调省钱搞研发的作风,这次“朴素”的展台风格倒也不足为奇了。
在造车新势力中,今年一季度交付量最多的是蔚来汽车,交付20060辆,同比增长423%,单季交付首次突破两万辆;小鹏汽车次之,交付13340辆,同比增长487%,为小鹏历史最好单季交付成绩;理想汽车位居第三,交付12579辆,同比增长334.4%。
零跑汽车的销量表现也很亮眼,第一季度交付3139辆,当季总订单达到10019辆。
抛开创始人身份、用户企业光环、大手笔营销操作等因素,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的还是技术和产品。这也是目前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共同特点。
随着越来越多更智能更高端的电动汽车摆在消费者面前,市场竞争对造车新势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持续吸引资本的能力以及高效的资金利用将是车企决胜未来的关键筹码,这一点甚至决定了这场电动智能大潮能否继续参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