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体化,吉利发射11颗低轨卫星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张南)    今天 13:12

2025年8月9日,海南,吉利控股集团周五成功发射11颗低轨卫星,旨在为其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和低延时通信服务。

发射于当地时间凌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由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科技集团执行,卫星设计寿命为五年,将与此前已在轨的多批卫星共同组网。

吉利表示,该卫星网络可在隧道、山区、偏远地区等传统信号盲区保持稳定连接,并支持厘米级定位精度。这一能力被认为对自动驾驶安全、车路协同和车载娱乐实时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首批进入卫星通信领域的车企之一,吉利计划在未来几年将组网规模扩大至数百颗卫星,并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和行业客户开放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举措使吉利在全球汽车制造商中与特斯拉的Starlink等项目形成对比。Starlink的核心业务是全球互联网覆盖,而吉利的网络则专门面向汽车应用,属高度垂直整合。

目前,吉利的卫星业务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有限,但业内普遍预期,随着智能驾驶普及和全球联网需求增加,低轨卫星网络有望成为车企新的竞争优势。

吉利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集团之一,旗下拥有沃尔沃、路特斯和极星等品牌。公司表示,此次卫星发射是其“天地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车载连接服务。


一场跨越产业边界的扩张

全球车企中,涉足卫星通信的并不多。特斯拉的Starlink是最知名的案例,但其目标客户是家庭与企业宽带用户,汽车业务只是边际收益。

而吉利的模式更像是垂直整合——从地面车辆到太空通信链路全部自建,通信能力直接写入智能汽车的核心功能。这种模式的潜在优势在于数据主权与稳定性。

吉利的高管直言,不依赖第三方通信运营商,可以在全球市场中对车辆数据加密、传输和调度拥有更高控制权,这对于涉及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与迭代至关重要。


国际对照与潜在风险

在国际上,日本的丰田、欧洲的大众均与电信或航天公司合作,而非自行构建卫星网络。美国的通用汽车虽然测试过与Starlink的连接,但没有推进自主组网。

吉利的模式在全球车企中显得激进,也因此被视为一次商业模式实验。

风险同样显而易见:

首先,卫星网络商业化节奏不确定,即使技术成熟,也需要建立付费用户基础才能覆盖运营成本。

其次,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监管壁垒,尤其是对通信频段、数据跨境传输的限制。


未来:公路与轨道的双重竞争

吉利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将在轨卫星数量扩展至300颗以上,并在中国以外市场逐步部署接入点。

这意味着其智能汽车将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自有卫星网络完成导航、信息娱乐更新以及车队管理。

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不仅是跨界,也是一次对行业边界的重塑。随着智能驾驶对高可靠通信的需求提升,谁掌握了低延时的全球网络,谁就可能掌握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从地面到轨道,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而吉利已经驶入太空的的车道。


编辑推荐
被吹爆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惹了一身官司
被吹爆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惹了一身官司
解码产业升级与生态重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解码产业升级与生态重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智己发布恒星超级增程,开启纯电增程双线布局
智己发布恒星超级增程,开启纯电增程双线布局
冯兴亚反思之后,传祺、昊铂新CMO到岗
冯兴亚反思之后,传祺、昊铂新CMO到岗
乘龙要干理想,内卷下的变态汽车业
乘龙要干理想,内卷下的变态汽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