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喋喋不休的司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用户体验一定好吗?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马晓蕾)    20年10月13日 20:04

这两天,这个消息把自动驾驶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经在北京开放,在指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站点可以手机下单免费试乘。

我们先来设想一个人们日常打车的场景。大概率是,车一到,和蔼可亲的司机很热情地和你打招呼,然后和你确认手机尾号,提醒你系好安全带。在驾驶过程中,有的司机会比较安静,专心致志地盯着路面,一丝不苟地完成驾驶任务。有些司机则比较健谈,会和你侃天侃地、甚至指点江山,或者有可能会向你吐槽一些关于之前乘客的奇葩事件。

驾驶员的各种行为都是希望你能在系统里给他们打个五星好评,说或做一些提高你乘车体验的事,有的也可能单纯就是喜欢与人互动。但尴尬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司机判断失误,在乘客渴望安静的时候说个不停。

根据自动驾驶等级的划分,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为L4级自动驾驶,不需要人类驾驶员参与驾驶任务,完全由AI完成驾驶行为,但在每个车上都配备了安全员。我们不妨开始设想,当自动驾驶技术高度成熟达到L5级时,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始普及,再也没有说个没完的人类驾驶员,一辆空车来接你前往目的地,当你坐这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时,用户的体验又从何而来呢?

乘客进入自动驾驶汽车,AI语音会与乘客打招呼,通常需要用户在车内按一个按钮,或者在手机上按一个按钮,以示他们已经准备好让AI开始驾驶。所有这些过程通常都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一个人打开汽车门,进入车内,环顾四周,想好如何发出信号,表示应该开始驾驶,然后自动驾驶汽车就会呼啸着开始驾驶之旅。简单而直接。

被忽略的自动驾驶汽车的UX(用户体验)

当自动驾驶汽车刚被设计出来的时候,那些先驱的人工智能开发者们的关注点主要是向着驾驶动作的方向发展,比如,自动驾驶所需的传感器,收集路面和驾驶场景的数据。而对乘坐体验本身的关注度较低。某种意义上,主流的观点是,乘客只是被人带着走,他们不需要特别的关注,应该很高兴地去享受自动驾驶旅程的惊人新奇感。

计算机领域一般将其称为用户体验或UX,包括设计、编码和设计计算机系统如何与人类互动的领域。有些人可能已经比较熟悉UI(User Interface)这个历史悠久的缩写,这是传统上处理人机交互的术语。

目前,有关乘客体验的工作还停留在试图确保自动驾驶汽车不会在道路上与他人发生碰撞或碰撞。另外,如果可能的话,人工智能的驾驶应该是相对平稳的,尽量避免颠簸、顿挫的驾驶动作。

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一种能够适应广大乘客的交流偏好和人类行为模式的方法。要知道,第一批乘客往往是技术派,他们对坐上自动驾驶汽车感到非常兴奋,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全神贯注。这类精通技术的乘客会欣然接受纯粹的沉默,认为其他任何东西都是烦人的或多余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自动驾驶技术制造商普遍认为,人工智能驾驶系统和乘客之间永远不需要任何实质性的互动。这种观点认为,整个驾驶行程可以而且应该随时处于沉默状态,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互动。有些人认为,你所需要的只是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因此,乘车人不需要在途中提出任何额外的输入或互动。

当然,这个观点是狭隘的。

在驾驶的途中人们经常会有一些目的地的变动,或者希望在去往目的地的中途短暂停一下接人或者送人。针对这一情况,可能有人会说所有这些都可以再次通过智能手机或安装在车内的显示屏幕来处理。乘客在智能手机或显示屏上输入他们的需求,然后人工智能将相应地改变路线。

尽管这对一些乘客来说确实可行,但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有限的视角。当然,在乘坐传统出租车或使用传统乘车服务的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你愿意的话,大概率可以避免说话,回避与人类驾驶员的直接互动,但这不是所有乘客都喜欢的驾驶旅程的方式。还有很多其他需要交流的情况。除了讨论驾驶的途径点或终点外,还包含了关于当地的美食、景点,对乘车或车辆内部的话题等等。

总而言之,最初并没有太重视自动驾驶汽车的乘客用户体验。用专业术语来表达是“贫瘠的UX”或“荒凉的UX”,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

语音交流的频率和时机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你能制造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会选择乘坐它们。除了乘坐的新奇感之外,在大部分人都坐过几次之后,独特性会迅速消失,用户体验开始凸显出来。

除了最初看到车内没有司机,方向盘自己转来转去的欣喜之外,这对于任何一个坐过多次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来说,都会变得很乏味。

另外,如果最终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普及,有着各种品牌的车辆供你选择,假设不同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都以差不多的安全能力行驶,用户体验则会显得尤为突出。

当你把安全作为差异化的因素拿掉之后,接下来就是可用性。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在可供你选择的不同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安全性被认为是同等的,而在选择中,可用性和价格也差不多,那么毫无疑问,你的用户体验将成为你选择的显著和重要决定因素。

现在我们考虑的是用户体验,由于与人类司机的互动性,人类驾驶的汽车在用户体验方面可能会超过自动驾驶汽车。那么,自动驾驶汽车的竞争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相互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与通过人类驾驶员可以获得的乘车体验的竞争。

当然,有大量的人类驾驶员也会把乘客的用户体验做的很差,但是在打车系统中,对应的就是这位驾驶员被打低分。打车公司会依靠结果导向,给高分司机以奖励,给评分低、被投诉的司机以处罚,甚至淘汰。假设网络中主要保留了高分司机,基本可以保证一个足够的用户体验水平。

我们不妨将这种商业模式与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比较。理论上,你的“司机”之间没有任何差异性,因为驾驶行为是由自动驾驶汽车品牌设计的人工智能系统完成的。“司机”方面不存在优胜劣汰。并且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哪种水平,定期的更新和改进将通过OTA(Over-the-Air)空中更新能力推送给自动驾驶汽车。

用户体验能力要直接融入到AI驾驶中。首先,要意识到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利用多种模式或媒介与乘车人进行沟通。有些人认为,与人类乘客沟通的唯一手段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通过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内的显示屏幕、键盘或按钮。

语音是与人类司机互动的一个关键方面,乘车人希望也能与人工智能进行同样的交流。由于Alexa和Siri的出现,语音交互几乎变得司空见惯,因此,人们都越来越期待任何先进技术的东西也应该能够与我们对话。

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一阶段的客户旅程的典型要素是:走近自动驾驶汽车——打开自动驾驶汽车的门——进入自动驾驶汽车——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内的定居——表示准备开始驾驶之旅。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只在你进入自动驾驶汽车后才和你说话,还是在你在车外时也和你说话。实质上,当你接近自动驾驶汽车时,人工智能可以向你喊话,也许会说你的名字,但这似乎涉及到了隐私问题,或者向你表明车辆的其他信息比如:我是车辆京N XXXXX。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叫车集中的场所快速找到自己的车辆,避免上错车。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与车外的人交谈,可能会有点渗人。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整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语音能力,以适应乘车乘客的对话语境。

除了语音,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使用音乐。正如人们所说,没有什么能像音乐一样抚慰人的心灵,因此,在人工智能驾驶汽车时,播放一段柔和的音乐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可能会让乘客平静下来,另外还能分散乘客的注意力,使其不至于过度关注驾驶的方式。

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配备特殊设备和自动化装置,以参与客户旅程的各个方面。例如,为乘车人自动开门,不过这样也有弊端,因为车门可能会在错误的时刻被打开,或者产生额外的问题等等。

那些对用户体验考虑因素持悲观态度的专家们容易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用户体验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从从不关注到过分关注。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确值得深思。

虽然现在担心如何在竞争中让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品牌脱颖而出或许还为时过早,但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用户体验很重要,自动驾驶汽车的用户体验这件事无疑是值得的。


编辑推荐
芯驰科技双线升级智能座舱与智控芯片,与产业链领袖共启智能汽车新纪元
芯驰科技双线升级智能座舱与智控芯片,与产业链领袖共启智能汽车新纪元
余凯的脑门更亮,友圈更大
余凯的脑门更亮,友圈更大
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公开亮相:安全托底,开放赋能
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公开亮相:安全托底,开放赋能
十年磨一智
十年磨一智
麦格纳重磅亮相2025上海车展,交出一张时代答卷
麦格纳重磅亮相2025上海车展,交出一张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