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苹果公司正计划根据合作协议,利用与其生产iPhone类似的商业模式,由一家汽车制造商生产其自动驾驶电动汽车。
普遍认为,如果苹果汽车成为现实一定会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图: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苹果汽车的问世被认为肯定会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2020年底路透社和台湾新闻媒体报道苹果可能进入汽车市场后,美国和中国高科技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
在美国,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 “眼睛”,光探测和测距(lidar)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 Lidar等公司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
在中国,投资者纷纷涌向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技以及其他电动汽车相关零部件供应商。
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师表示,一辆苹果汽车将是高科技的“大众化”,这表明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可能会和以前不太一样。
苹果电动车项目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的开发和生产技巧来设计汽车,并通过横向分工生产,预计这一新模式将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苹果很可能将全部精力放在设计汽车上,而将生产外包给台湾顶级的外包电子制造商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等公司。
台湾钜亨网报道鸿海已打入苹果汽车供应链。日本的评级机构指出,鸿海正积极赶制苹果所需的零部件,可能成为长期的合作关系。
日本的机构指出,最快能在2022年看到鸿海在电动车领域的成果,且看好鸿海与吉利的合作。利用鸿海长期的代工经验和吉利在汽车研发方面的庞大资源,互相增强彼此实力,加速鸿海转型。
美国的评级机构也认为,在苹果开发Apple Car的前景中,鸿海将扮演重要角色。指出无论是从机械电子零部件的生产经验,还是与苹果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来看,鸿海可能成为苹果汽车底盘、零部件和次系统的重要供应商。
图:2020年底推出的中国打车软件滴滴的电动汽车由比亚迪汽车生产
与iPhone一样,预计苹果将主要负责设计工作,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同时将生产外包。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动摇汽车行业现有的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即汽车制造商参与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
横向分工已经在中国的汽车行业推进。领导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百度在1月份宣布,将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OEM的身份生产电动车。
此外,滴滴出行在11月份推出了一款为其网约车服务开发的电动车。滴滴是中国最大的打车平台,全球有5.5亿人使用,目标是到2025年投入使用100万辆。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将为滴滴生产电动车。
加拿大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已提前进入汽车制造商代工生产领域,一度被视为生产苹果汽车的主要候选企业。
苹果项目也引起了汽车制造商的兴趣。韩国现代汽车1月份表示,正在与苹果就合作开发电动车进行早期谈判。如果获得该车的生产大单,可能会使现代汽车提高产能利用率,稳定盈利。
但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警告说,该项目可能会打乱汽车制造商在行业顶端的优势。汽车制造商可能会 成为苹果的分包商,失去原创性。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比亚迪决定为滴滴生产电动车,因为它可以期望通过增加产量来获利。
尽管亚洲企业纷纷开始行动,试图从苹果汽车项目中获利,但一个明显地问题是,日本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有人仍然担心,日本企业将失去主动权,就像在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一样,输给中国和韩国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