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0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东风公司第5200万辆汽车、岚图FREE第1台量产车下线。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致辞中说,岚图FREE的正式下线,是东风在做强做优做大自主品牌道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东风梦想照进现实的体现。
这些闪光的数字背后,镌刻着东风公司砥砺前行、永不懈怠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不懈追求,彰显了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强盛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东风力量的家国情怀。
岚图诞生的土壤,是一片创业、创新的沃土。
如果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一汽的建设有外援的成分,而在中国文革时期诞生的中国二汽(东风公司的前身)则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写照。
1969年创立的东风公司发展至今,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深度参与中国汽车社会的建立。
第一代东风人在“马灯精神”照耀下艰苦创业,在鄂西北十堰的崇山峻岭中,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东方底特律”,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进程。
1975年,首台卡车2.5T越野车下线,产品被正式命名为“东风”。
1978至1979年,二汽(东风公司的前身)生产的第一款车型EQ240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战成名,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上世纪80年代,东风针对市场需求,打造出具有真正意义的第一款中型卡车——EQ140-1,实现“军转民”。
巅峰时期,这款经典车型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
1985年,东风建成10万辆产能生产线,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从此迎来快速成长。
到1991年,东风用16时间突破100万台大关。
上世纪90年代,东风进入了改革调整期。1992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公告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由此也拉开东风进军轻型车、乘用车市场的帷幕。
产品上,针对当时“缺重少轻、轿车瘸腿”的情况,东风开始向十堰的山区外扩展,不仅成功下线了重卡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八平柴”),还在襄樊投资建设具有年产能力15万辆的轻卡生产线,生产出东风多利卡、东风小霸王等明星产品。
在武汉,东风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建立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首款轿车——富康轿车,成为上世纪90年代先富人群的首选“座驾”。
进入新世纪,东风公司加大对外开放,相继与韩国起亚集团和江苏悦达汽车公司、日本本田、日产等世界著名车企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全国最多、最大的合资汽车企业。这为东风发展自主乘用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东风公司积极探索和布局自主乘用车事业。
先是有2001年由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在局部创立的东风风行商务车,接着在2007年由东风公司聚集团之力打造的东风乘用车事业部,而后将其事业部改为分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
历史是如此巧合。
12年前的2009年6月30日,东风乘用车公司的首款车型——东风风神S30在武汉下线。这标志着东风自主创新能力在乘用车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而在当年——东风四十华诞之年,东风公司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
如今,12年过去,以生产经济型和中高端乘用车为主的东风乘用车公司的累计产销逼近百万辆。这为东风公司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向上、向前发展探索出一条血路与生路。
2012年,东风公司开启了做强做优新发展阶段,用3年时间实现第2个1000万辆。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东风公司将销量从2000万辆直升至4000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回顾过去,东风公司的成长史也正是一部中国汽车人自立自强的奋斗史,是东风人助力“汽车强国梦想”实现的圆梦史,搭载“双飞燕”的东风汽车,绘就这部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描绘东风新蓝图的岚图注入新的基调和色彩。
面向“十四五”,竺延风说,东风将坚守“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科技企业”定位,努力践行“品质、智慧、和悦”的价值观,加快推动科技自强自立,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实现更多从1到1万、10万、100万的突破。